灾难教材里话青年成长成才!书记们说
面对郑州历史上罕见的7·20特大暴雨洪灾,郑航人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组织抗灾自救,在断水断电断网情况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确保了学校主要设施安全,师生无伤亡事故。社会各界得知学校灾情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助各种救灾物品、食物和饮用水,甚至还亲自来到灾害现场,帮助师生抗洪救灾。
这些无私援助,让郑航人感受到了人间的大爱,帮助郑航迅速度过难关,恢复正常生活。
面对紧接而来的汹汹疫情,作为二级党组织,我们按照上级和学校要求,积极有效开展防疫工作,组织志愿服务。同时,积极推进既定工作,做好下学期开学的各项准备,做到防疫和发展两不误。
在抗洪救灾和防控疫情过程中,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我深切感受到了组织的力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更增强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当天空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
不管是抗洪还是抗疫,我们的内心都被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
无论是滔滔山洪中用挖掘机举起生命之舟的刘松峰,还是在倾盆大雨中拦车提醒司机绕行积水的那群孩子;无论是泄洪区做出重大牺牲抛家舍业的可敬老乡,还是哪里危险,哪里就能看到他们身影的最美逆行者……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最善良的品质和最伟大的精神!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我们在灾难面前如此团结和勇敢?
这种力量来自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她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正是凭借着这种浸透于灵魂深处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得以穿越数千年的历史风雨,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这种力量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核心。从解放军、武警部队的紧急调动和全国救援力量的迅速集结,从救灾物资的及时调度到灾后的快速重建,无不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我们学校的救灾、防控工作中,校党委坚强有力,党员群众众志成城,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抗洪救灾和疫情防控第一线,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有废寝忘食指挥在现场的学校领导,有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有彰显青年担当的郑航学子。污水泡烂的脚,泥巴沾满的衣,晒得黝黑的脸在诉说这种力量;齐腰洪水中运送物资蹒跚的脚步、众志成城传递着的脸盆水桶也在诉说这种力量——这是团结的力量、奋斗的力量,有这种强大的力量做后盾,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面对特大暴雨灾害与疫情防控,作为学院党委书记,身先士卒扛起政治责任,充分发挥组织力量,始终保持有力有效防控工作态势。
一是强化党组织抗疫救灾“硬核”行动。坚决贯彻校党委抗疫救灾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支部”为单位,周密安排抗疫救灾各项工作。组建党员“突击队”,先后组织30余人积极参与到校园抢险、灾后重建、疫情防控工作中,引导师生从党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力量,始终保持顽强意志,勇敢战胜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把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工作作为考验党性观念、检验初心。
二是全力开展抗疫救灾“先锋”行动。挖掘抗洪救灾、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迹。我院临近退休的陈全森老师,作为一名患病康复者第一时间参加北校区家属楼地下室排水清扫工作。同时,以二七区志愿者群为依托,多次参加了中国残联、二七区志愿者等组织的二七区抗洪灾志愿服务,广受好评。李奕作为一名学生党支部书记,疫情出来第一时间报名做北校区疫情防控志愿者,“一对一”服务于居家隔离户,组织48户近百人开展三轮核酸检测。责任区清理中,最早赶到的朱杰堂和冯登艳两位教授,也用实际行动展示了郑航精神。
三是竭力点亮抗疫救灾“暖心”活动。学院党政领导第一时间向每名教职工电话慰问,了解受灾情况,送去温暖、关怀;辅导员逐一联系受灾学生,统计受灾情况,稳定受灾学生思想情绪,对受灾较为严重学生进行专业心理疏导,深化“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意识到祖国的强大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把抗疫工作中每件小事做细,安排专人服务好居家隔离的教师及家属等,细心做好防控及帮扶工作。
7月20日,暴雨侵袭了郑州;7月30日,德尔塔病毒又攻击郑州。突如其来的暴雨和疫情,让每个人都措手不及,面对洪灾叠加疫情的复杂情况,航空工程学院师生们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7月20日下午,河南大部分地区暴雨如注,还在外地的我因列车取消班次赶不回去而心急如焚,一直担心在外实习的学生的安全,第一时间提醒带队老师注意保护好学生。到了晚上,雨仍未停,看到朋友圈不断发布的危险境况,担心老师们的安危,紧急让各系部主任尽快确认老师们是否都安全,对暂时联系不上的教师们一一确认安全状况。
那一晚上虽没有身在郑州,但躺在宾馆床上的我彻夜难眠。第二天早上4点多,不敢和儿子见面告别,我悄悄地留了张纸条:“宝贝,妈妈要逆行回去同大家一起抗灾了,我会好好的,你也要好好的。”然后毅然走上了艰难的回校征程,在经过了九次订票、行程取消、退票再订、中转拼车等曲折行程后,我终于回到了仍然亲切但又满目苍夷的校园。
洪灾过后,学院立即成立了“航空抗灾突击队”,刚开始成员只有处级领导,后来科级干部、党员和老师们也踊跃报名,积极响应。两天的时间组成了一支40人的突击队伍,形成学校一条靓丽的风景线。突击队奔赴专家公寓地下车库、各居民楼,校园卫生区,学生宿舍等区域抽排积水,打扫垃圾,冲刷路面等。有的老师克服交通不便,专门从外地赶到学校参加抗灾大会战。有的老师生病也坚持参加,救灾过程中手扎破了,脚划伤了,都毫不在意,没有人叫苦叫累。身在校外的学生也冲锋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学院党委挂念留校的学生,怕他们吃饭喝水生活不便,给他们准备了方便面、面包和瓶装饮用水。7月30日,疫情来袭,航空工程学院号召师生自觉参与到社区的抗疫服务中去,组成了志愿服务团,奔走于社区抗疫一线。倾力配合社区在全员核酸检测中进行人员登记、测温、维持秩序等。有的老师嗓子哑了,腿肿了,脸晒得黝黑。学生们也在家乡和社区的抗洪抗疫工作中勇于担当,奋勇向前。
我的心这段时间时时刻刻都被各种感动包围着,一次一次的感动,一次一次的泪目。他们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危难之际冲在前面。没有什么可以打败我们,灾难面前更显示出我们团结一致,勠力同心的集体力量。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这就是最好的爱国教育和成才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在应对洪水、疫情等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形成了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
7月20号以来,郑州市区遭遇极端强降雨,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材料学院全体师生在灾难面前携手同心,众志成城,共克难关,院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灾后清理和疫情防控工作,引导师生在灾难中思考,把灾难当教材,凝聚力量促发展,在灾难中强化爱国爱校和社会责任感。
一是扎实做好师生信息统计,确保师生底数清。院党委认真学习传达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暨灾后重建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成立学院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对师生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摸排,做到一人一档,不漏一人。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加强对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政策的宣传,确保信息排查到位,工作预案准备到位,后勤物资保障到位。
二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在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学院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无私奉献。院党委组建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校园淤泥清理和社区核酸检测工作。青年博士孙德建、卫萌、杨梦婕等参与学校多轮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青年学生李胤桥、马盈、孙梦轩等积极参与当地志愿服务,展现了材料师生的青春力量,彰显了郑航人的时代担当。
三是传递爱心树立信心,做好人文关怀。面对水灾疫情,院党委及时统计师生受灾情况,将关爱传递到师生心中。专人负责联系因疫情在家隔离的教师,及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对受灾较重的学生,辅导员逐一开展线上谈心谈话,做好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暂时困难,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
灾难会带来痛苦,也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我们将继续开展好“把困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上好开学第一课,引导师生将小我融入到祖国和人民的大我,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
守望相助,共度难关
他们忙碌在抗灾、防疫一线
郑航人用自己的方式奉献和奋斗
共同书写郑航师生的风采与担当
编辑 | 孙育静
审核 | 张冰清 郑航
点赞!一起书写郑航精神↓↓↓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