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周年,让我们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大学 作者: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2021-08-22 13:22:09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他恢复了高考制度

他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他就是邓小平

2021年8月22日
是邓小平诞辰117周年纪念日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永远留在国人的记忆中

投身革命的“油印博士”


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面对危亡的时局,各种思潮并起,求索救国道路。在中国国内,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诞生。而在远离中国的欧洲大陆,1922年诞生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少共”(后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留学法国的邓小平也成为其中一员。
  
1922年8月,“少共”机关刊物《少年》月刊创刊,没多久后,邓小平就被调入该刊,负责刻蜡板,成为编辑部里最年轻的成员,担负起传播共产主义、团结旅欧青年的重任。白天勤工俭学的他每天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刻印工作,虽身居陋室,条件艰苦,但工作热情丝毫不减。他会把稿件一笔一画地刻写在蜡纸上,然后用一台简陋的印刷机印出,再装订起来。1924年2月,《少年》改名为《赤光》。

邓小平编辑的《赤光》

邓小平对《赤光》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给一同在法国留学的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由于他的字既工整又美观,刊物印刷清晰、装订简雅,被身边的人们称赞为“油印博士”。这既是对邓小平辛勤劳动的赞誉和肯定,也是对年轻的革命者的鼓励。
  
在邓小平和一众革命者的共同努力下,《赤光》办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文章短小精悍,切中时弊,深受欢迎,被旅欧华人盛赞为“我们奋斗的先锋”。1924年下半年起,邓小平开始担负起《赤光》的编辑工作,撰写了大量文章,以手中的笔为革命工作作出贡献。
  
在革命实践中,邓小平很快成长起来,后曾担任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领导,并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党员,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自己的人生同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回首邓小平的经历,其革命生涯正是由办报时期的“油印博士”起步。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跟着走”

“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的女儿毛毛曾好奇地问父亲。邓小平用了他一贯的简明方式回答:跟着走!毛毛后来评论道:“父亲讲的倒是大实话。长征开始,他那顶‘右倾错误’的帽子还没摘,后来一直又没有任军事要职。再说长征嘛,二万五千里,本来就是走过来的嘛!”

长征出发前,邓小平就受到了“左”倾路线排挤;红军长征时,邓小平在留党察看的情况下,如愿以偿地跟着走了,他到挑夫连挑着沉重的担子开始了长征。在被动地跟着走时,尽管行军战斗紧张,邓小平克服种种困难主编《红星报》,通过手刻油印,主持编印了第七期、第八期,为战士们提供“精神食粮”。

邓小平主编的《红星报》

遵义会议召开前,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央秘书长,并参加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邓小平开始主动跟着走,信心满满地跟着走。在遵义会议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以中央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了多次政治局会议。作为秘书长,邓小平负责安排中央首长的生活,并作会议记录,同时还分管警卫工作。他对于自己所信仰的正确政治主张坚定不移。

跟着党走,是对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坚定追求,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1935年6月—7月间,邓小平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他以卓有成效的宣传鼓动工作,激励着红军战士克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跟党走,是跟着中央的路线方针走。邓小平坚信,只有跟着中央走下去,在行动上、思想上,才不会掉队。

一个“跟”字,明确了跟的方向,是跟着中央的正确路线走,是跟着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央走;一个“走”,坚定了斗志,大家走到了遵义,走出了雪山草地、高山峡谷,走出了困境,走过了绝境,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曾回忆:那时候天天行军,罗荣桓不爱说话,而邓小平经常说笑,哈哈地笑。长征是艰难的,牺牲流血、困苦饥饿,但大家都很乐观。邓小平和同志们在一起就经常一块儿吹牛,吹牛吹什么呢?就是说什么好吃。说辣椒好吃,一说辣椒就直流口水,来了兴致。说回锅肉好吃,一个说四川的回锅肉好,一个说湖南的回锅肉好。反正没有吃的,就“精神会餐”了。

参加过长征的张闻天夫人刘英也曾回忆说:邓小平很开朗,很风趣。那时候大家都是年轻人,都很乐观。

刘邓之间难以放进一个顿号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逝世,7天后的遗体告别仪式上,邓小平率全家子孙最先来到灵堂。他向刘伯承三鞠躬,长久地伫立在遗体前,凝视着,深思着,隐忍了近半个世纪的泪水,在这一刻完全宣泄给了自己挚爱的师长和战友。


1947年6月30日深夜,刘邓率4个主力纵队共12万人,在强大炮火掩护下从8个渡口、150公里宽的地段强渡黄河。随后进行的鲁西南战役,刘邓率领15个旅的兵力,经过28天的连续作战,歼敌4个整编师共9个半旅约6万人。

在现在看来,挺进大别山或许轻松简单,乘坐现代化交通工具谈笑间即可完成,但当时不管是天时还是地利,刘邓大军均不占优势。险象环生之时,刘伯承用“忧心如焚”四个字表述自己焦灼心情。邓小平也回忆那是自己一生中最为紧张的时刻。“听到黄河的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

然而,烈火炼真金,患难见真情。正是一次次的共赴死生,让“举轻若重”的刘伯承愿意把身后大事托付给这位“举重若轻”的好兄弟。

改革开放的策源地“小平小道”

初到江西时的邓小平、卓琳、夏伯根

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为方便邓小平上下班,工人师傅们从工厂后墙开了个小门,并用炉灰渣铺了一条500米长的小路直通他在南昌步兵学校的住所。人们把这条小道称为“小平小道”。


这是一条蜿蜒曲折、长满杂草的田间小道。路不宽,也不是很平,两旁就是庄稼地。这又是一条特殊的小道,邓小平每天往返于这条小路上,他观察着,思考着,等待着,用自己坚实而稳健的步伐走出了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大道。事实证明,“小平小道”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这里是邓小平蛰伏等待之地、改革开放的思想孕育之地和行动起源之地。

经济特区的倡导者

当邓小平向全党全国人民大声疾呼“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些真理的时候,改革,作为急迫的历史任务摆在了人们面前。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在听取了广东省领导习仲勋、杨尚昆提出的针对广东省的汇报后,邓小平说出了脑海里早就思考好的设想:“你们上午的那个汇报不错嘛,在你们广东也划出一块地方来,就叫特区,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呢,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1987年6月12日,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内。邓小平向前南斯拉夫贵宾科罗舍茨详细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谈到开放政策时,他说:“我们呢,首先搞了深圳经济特区。当时我们党内还有人采取了怀疑的态度,不相信我们是正确的。”邓小平打了个手势,提高了声音说:“现在我可以放心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怀疑都可以消除了。”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如隆隆的春雷响彻神州大地,传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992年1月,邓小平在深圳参观

40多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提出“小康社会”

1979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小康之家”这样一个“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全新概念。此后,他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反复论证,逐渐丰富、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他关于小康社会的理论,并在此基础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通过国民经济翻番地增长,第一步,到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如今,人民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信念坚定、热爱人民

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高瞻远瞩、坦荡无私

这是邓小平身上鲜明的品格


今天

让我们一起缅怀、致敬伟人
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来源:共青团中央
编辑 | 刘   卫
校对 | 李   毓
审核 | 李艳华



喜欢请四连哦!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