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 | 暑去又一秋,珍待此时心

大学 作者:江苏科技大学 2021-08-23 21:58:49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节气至。八月将末,三伏已尽。时光之珠捻转,处暑节气,一身清朗,淡步而来。由夏入秋,在不可逆的岁时变迁中,有不舍,有遗憾,有收获,有想念,有桩桩件件未完待续的故事……等着你我,在秋风中写就。

朗读 | 敬一丹  配乐丨巫娜 - 涧上春秋







处暑·记




































处暑:新凉值万金

《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作者 宋英杰 


元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显然,“处”是停止、隐退之意,暑热之气到此结束。有人借用入伏、出伏的说法,将处暑称作“出暑”,即摆脱了暑气的困扰。


处暑,是“言渎暑将退伏而潜处也”。“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按照陆游的说法,虽然春夏秋冬各有其美,但体感舒适度最高的,还是暑热消尽的新秋时节。



二十四节气当中,按照炎热程度来排序,第一名是大暑、第二名小暑、第三名是立秋。所以对于苦熬盛夏的人们来说,立秋只是名字给人了一种精神寄托。而处暑才是送来真实凉爽的节气,所以处暑的人缘儿特别好。

 

处暑时,北方的雨季结束了,暑季也结束了,天气变得干爽了。所以在北方,处暑节气如果称作“秋爽”节气,或许更为贴切。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了一则轶事:

京师小儿懒于嗜学,严寒则歇冬,盛暑则歇夏,故学堂于立秋日大书秋爽来学”


说的是在京城里很多孩子懒得读书,冬天歇冬,夏天歇夏。天冷、天热都是不读书的理由。所以到了立秋的时候,学堂就会贴出四个大字,“秋爽来学”。天气既不热也不冷,别再找借口了,赶紧来学习吧。

现在呢,处暑时节正是秋季开学,“秋爽来学”的时候,宜人的天气也是我们该好好学习的一个理由。


北方地区按照节气谚语,是“处了暑,被子捂”。按照夏九九谚语,是“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而且是从“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到“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这十来天当中由热到凉的转变,真是立竿见影。


我特别喜欢一则谚语,“着衣秋主热,脱衣秋主凉”。稍微穿多一点儿,它就热;稍微穿少一点儿,它就凉。这则谚语诠释了,秋季本是一种细微的分寸

 


我们可以把处暑概括为一出一入:出,是出伏;入,是入秋。不过在我国江南地区,一般都要到秋分至寒露时节,才会陆续开启夏秋更迭的进程。所谓小暑大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南方甚至处暑十八盆”的说法,因为处暑时节天气依然炎热,每天还要在盆里泡个澡,一连十八天,一直到白露时节。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但人们发现,鹰常常将把所猎之物码放在一起,“杀鸟而不即食,如祭然”,就像是人们将各种美食先供奉给神灵和先祖的祭祀一般,古人将这种现象称为“示有先”除此,鹰似乎有不捕杀正在孵化或哺育幼鸟的禽鸟之习性犹若供祀先神”以及“不击有胎之禽”,都被视为鹰的“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

天地始肃,是一个难以量化的节气物语。它是指天地的表情开始变得严肃了,气肃而清。在古人看来,上苍对于我们,是严慈相济。春和夏,体现的是慈;秋和冬,体现的是严。

 



三候,禾乃登

“禾乃登”,泛指谷物开始成熟,但这个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作物都成熟了。“禾乃登”特指江山社稷的“稷”,作为五谷之首,在处暑时节率先成熟。










处暑·民俗





































吃鸭子、饮苦茶

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在处暑习俗里广东人喝很苦的凉茶意为入秋了要吃点“苦”。



放河灯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浙江沿海每当此时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驾船出海。




调养生息,防秋燥、解秋乏

新秋景色虽美,但要当心秋燥”伤人,此时人亦常有疲惫感,即秋乏”在增强锻炼、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早晨夜里外出要注意增加衣服。晚上就寝要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配图来自《看见美丽中国》团队、视觉中国








处暑·絮语






处暑至,自此,那一笼屉的暑气才算真正在消退,虽然秋老虎还是厉害,但是天地间的风致已然不同。

 

触眼所及,是满目“清”朗:秋光清浅,秋水清澄,秋声清切,秋人清颜。

 


在这样的时节,我们似乎应该“看见”更多。

 

“看见”诗意流深的外在。初秋的云,不似盛夏的浓云密布成块,而是疏散自如,一朵朵温柔恬静,悬浮于晴空,尽得超然之趣。观久之,可开阔心胸。 初秋的雨,不再以“势”夺人,雨打芭蕉,雨落梧桐,沾惹了草木的情绪,多了一种无言的述说。细听之,可静心神。

 

“看见”躁动过后的本心。金风送爽,卷走了缠绵天地间的溽热与炎威,也廓清了人心头郁积的闷躁。在这个起承转合的时节,不妨品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听一段雅乐,理清冗乱的思绪,盘好下一程的打算,在静心开悟的时空里渐生欢喜。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愿你我,于伏去秋来际,不负光阴的启示:有风轻云淡的心情,有珍惜岁时的加倍努力。


——央视新闻《夜读》



审      核 | 毛   晖

校      对 | 王   琳

责任编辑 | 万   旻

      源 |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 ▼ 我爱江科大,请点亮  |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