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两院院士郑哲敏逝世

大学 作者:长春科技学院 2021-08-26 19:18:48


小伙伴点击蓝字关注公众号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1947届校友郑哲敏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1943年,郑哲敏学长考入抗日烽火中的西南联大。194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在多位大师的影响下走上了力学研究之路。1948年,经过在全国范围内四级选拔,他以唯一入选者资格赴美深造,由梅贻琦、钱伟长、李辑祥等人推荐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师从钱学森先生攻读博士。1955年,他与钱学森先生先后回国效力。

他参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开创了我国的爆炸力学学科,为中国导弹上天、核试验成功以及常规武器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享誉国际的著名力学家,是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潜心研究,淡薄名利,一生执着追求的是“做第一流的工作”,实现“富国强民的愿望”。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郑哲敏学长热爱清华母校,关心学校发展,多次返校参加清华以及联大的校友活动,是深受清华师生爱戴的杰出校友。郑哲敏学长的逝世,使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可亲可敬的师长。他的优秀品质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鼓舞着清华人努力奋进!


遵父命,不经商


在郑哲敏的人生中,父亲是第一个对他影响深刻的人。父亲郑章斐出生在浙江宁波的农村,自幼家贫,念书不多,但聪敏勤奋,16岁时到上海打拼,从学徒做起,最终成为著名钟表品牌“亨得利”的合伙人,分号遍布全国多地,还说得一口流利的英文。

郑哲敏于1924年出生在山东济南,是家中次子。他幼时顽皮,心思不在读书上,喜欢搞恶作剧,甚至仅仅因为对父亲店铺里一个男伙计女性化的打扮不满,就发动弟弟妹妹搞起了“小游行”。郑哲敏终生难忘,8岁那年,父亲对他说,经商让人看不起,以后不要走做生意这条路,要好好读书。在郑哲敏的印象中,父亲没有一般商人的恶习,他正直良善,崇尚文化,决心不在子女中培养一个商业接班人,不娶一个姨太太,朋友也多是医生或大学教授。在家庭的影响下,郑哲敏与家中兄妹也都一生刚正不阿,一心向学。

尽管郑哲敏成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少年时又心脏不好,他的求学经历多次因战乱或生病中断,但因为父亲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所以学业却从未荒废。即使在休学期间,父亲也为郑哲敏请来家庭教师,给他补课;此外还带他到全国多地旅游,使他开阔眼界;给他买《曾国藩家书》,教他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带他大声朗读英语,使他后来渐渐能够使用原版英文书,自学数学、物理等课程。郑哲敏说,这些点滴的往事,影响了他一生,养成了他喜欢自学、不喜求问于人的习惯。

194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西南联合大学(抗战期间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在昆明合办的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录取,因哥哥郑维敏已在此前一年考入西南联大,郑哲敏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南联大,和他从小敬佩的哥哥同样进入了工学院电机系。


科研需要耐心

尽管在旁人看来,郑哲敏已是了不起的享誉海内外的大科学家,但他本人却从不以为然。他说,自己有一些问题,比如“胸无大志”,从未一门心思地想过要成就些什么;还“不够勤奋”,所以没能做更多的事。

有人曾将郑哲敏与比他年长5岁、在加州理工结识且交情甚笃的学长冯元桢相比较,认为论聪明才智,郑哲敏绝不在冯元桢之下,而当年选择了留在美国的后者,如今已经是赫赫有名的“美国生物力学之父”。对此,郑哲敏说,人到晚年,他也曾和冯元桢在美国会面,谈起过两个人不同的道路,彼此都会觉得羡慕对方——一个是功成名就,一个是尽忠报国,二者很难比较。问及当前中国力学的发展水平,郑哲敏认为,虽然有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他认为当下学术界浮躁的风气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他说:“科研需要耐心。现在,一些人都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这样做出的也最多是中等成果,很难有出色的、有重大影响的成果。有的人急于要实效,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最终会极大地制约整体科技的发展。”

他语重心长地说,当科学家并不像大家看上去的那么美。“科研有突破的那一刻很快乐,但是更多的时候很苦、很枯燥,在一遍又一遍的错误中寻求突破,在反反复复的试验中总结创新。”

一口气说完上面两段话,郑哲敏又笑笑说:“人老了,很多事我也只是想想而已,想过就放下了。当前,我想得最多的事还是,如何培养好我现在唯一的研究生。”

郑先生“外出”了


郑哲敏早年从事热应力、振动与水弹性力学、地震工程力学方面的研究,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1964年“爆炸成型机理及应用”获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一等奖,1982年“流体弹塑性模型及其在核爆与穿甲方面的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0年“爆炸处理水下软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

郑哲敏曾先后师从钱伟长和钱学森,钱伟长称其“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郑哲敏也不负期望,继承了两位老师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一生倡导并身体力行“做第一流的工作”。他曾说:“我从过去走到现在,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路线。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富国强民的愿望。”

先生“外出”了,一个细节看哭无数人,有网友发出此前在郑院士办公室门口拍的照片,院士当时不在办公室,门口标注“外出”字样。


(学生记者:张嘉玲)

编辑:张嘉玲

校对:王美佳

指导教师:李雪莹

长春科技学院学生工作处

没时间解释了,快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