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刊发校长汪劲松、党委书记张炜文章《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中国教育报》2021年08月29日刊发校长汪劲松、党委书记张炜文章《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文章全文如下: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必要前提,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性工作。
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政治内涵
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决定了办学要始终坚持“四个服务”,要求包括思政课在内的所有课程都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
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课程是育人的主渠道。“培养什么人”是实施课程育人要解决的目标问题,“怎样培养人”是途径与方法,“为谁培养人”则体现政治与阶级属性。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是强化课程育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有效途径。
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战略举措。思政课程的关键在于通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学生武装头脑、塑造灵魂,引导学生求真、达善、合美。课程思政则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融入其他课程教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任务,瞄准学生理论的“疑惑点”、思想的“共鸣点”、情感的“触发点”进行理论讲授,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使命
从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来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我国在日益扩大开放的进程中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如何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理论回应,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大势和国际问题,是迫切需要加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把握国际形势变化,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通过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准确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直面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来看,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将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贡献者。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强国信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从推动大学精神的薪火传承来看,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了大学办学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既要理直气壮地教育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校训、校风,践行大学精神,又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断推动大学精神的薪火传承、学校事业的永续发展。
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要求
近年来,我国高校围绕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难以形成共识,育人职责履行不到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紧跟时代要求,教材使用较为陈旧;思政课教师理论讲解深度不够,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足;高校在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体制机制还需不断完善,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了课程育人成效。
为此,高校应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支撑保障体系为重点,以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做到三个“相统一”:
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同时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其次,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要结合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不同需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确定统一性和差异性要求,实现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相统一。
最后,要及时总结提炼课程育人过程中的有效经验,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课程,选树一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优秀教师、团队,还要持续改进创新教学内容及方法,实现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相统一。
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策略
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是核心、教师是关键、管理是保障,要紧紧聚焦课程育人这根主线,加大改革力度,发挥多元主体作用,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推动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提升课程水平。
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既要牢牢把握思政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又要充分发挥其他所有课程的育人价值,构建显性思政课程和隐性思政课程一体化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思政课程的“思政”侧重于思想政治理论方面,要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群建设。课程思政的“思政”侧重于思想价值引领方面,强调在各类各门课程中增强政治意识,加强思想价值引领。课程思政更多的是一种课程观和教育理念,不能将专业课程“思政化”,也不能将思政课程“通识化”,使之缺乏思政课程的理论性、系统性。要充分发挥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找准不同课程“结合”的切入点,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
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深入组织开展“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小组研讨、课堂实验等课堂组织形式,因课制宜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建设一批校内外教学基地,将学生社会实践成果纳入考核评价中。在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持续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打造一批教学示范课程。推动建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实验室”,推进信息技术手段在思政课教与学两端的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在教学管理改革方面,针对教学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统筹推进教学组织、教研、考核评价等管理改革,优化教学管理体系。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强化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实现各门思政课程有序衔接。完善教学评价,改进学生考核评价,实施过程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完善听课评教制度,强化评教考核结果运用,以评促建,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对于专业课程教学管理,要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以院系为责任主体,加强教研室、课程模块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加强质量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研究制定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专业和课程建设考核的重要标准,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是坚持“两支队伍”建设相协调,强化师资力量。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教师,在于建立一支政治素质硬、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一方面,坚持“选优配强”,着力打造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教师引进过程中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通过从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机关干部中遴选合适人员培训后转任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走进思政课堂,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破解思政课教师供需矛盾。通过持续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优化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加强对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的日常教育和监督。
另一方面,坚持“以点带面”,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要面向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课程,持续深入选树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领,建立一支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通过组织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研究、挖掘蕴含在各专业中的思政素材,引导和鼓励教师围绕课程思政中的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进行探索,支持一批课程思政改革项目,推动形成一批研究成果,进一步以研促教,加快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三是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校级层面要高度重视课程建设,把课程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中来,统筹各类资源,加大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投入和保障力度,同时强化分类指导,确定统一性和差异性要求。院系要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出发,谋划制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思政课教师要强化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认同感,在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深入学生,了解掌握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疑惑,提升思政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专业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将价值观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融合起来,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让课程思政成为思想和行动自觉,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是健全思政工作体系、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内涵,找准方向和路径,才能真正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交相呼应、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障。
来源丨《中国教育报》
编辑丨王翠萍
责编丨雷军
★
往 期 精 彩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建文少先队】“点燃新希望 一起向未来”主题升旗仪式暨新学期开学典礼
- 2022年湖北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校友会交流会暨湖北全国知名大学校友会会长论坛在武汉举办
- 【遇见美好·遇见成长】开江职中2021级学生近期学业成果展示-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
- 张可勇副院长带队开展寒假前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
- 【大学生艺术团招新啦】
- 新生请“悦”读
- 【喜讯】中南林涉外学子斩获“2021 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 一等奖
- 我校隆重举行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成果汇报
- 就是这么硬核!露脸迎个新,一不小心收获一大波儿关注~
- 迎接建党100周年 山文举办红歌合唱大赛
- 有一种美叫雨中博文
- 党史学习教育 ▎立足实际 守正创新 我院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