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师说 | 从T到R,是我们的坚守与梦想
三百六十行中,教书育人,一定是最考验良心的职业之一。康德曾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会被两件事情拨动:头顶灿烂的星空,心中崇高的道德律”,而教师无疑时常会用这两件事情考量自己、考量学科、考量行业,甚至考量社会。
“一千个人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一句又一句表述各异的赞美在今天袭来时,西安欧亚学院的老师们,用自身的经验、感悟与考量,说出了自己对于“Teacher”一词的理解,既回应节日,也回应自己:
请点击右下角全屏观看
“T”作为“Teacher”首字母,从教22年的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陕西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任志宏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既是教师的天职,也是一代又一代教师跨越千年的传承与坚守。
在他看来,“传道”即传递方法与道理,帮助学生树立人生之道;“授业”即授人以学,帮助学生收获职场技能;“解惑”则是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为学生解开困顿与迷惑。任何一位老师,其教育都将围绕其展开。
手艺人们常说“切、磋、琢、磨”,寥寥四字,对教师同样适用。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优秀指导教师刘晓莉回望自己15年教育生涯,“时常要逼迫自己停一停、想一想”是常态。
“老师不是一部永动机”,她认为,教师只有不断思考、不断琢磨,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打磨技能。从问题中来,向最优解去,“像匠人一样思考”,是教师应有的素养。
“T”在英文中拥有很多正能量的单词,“teacher”是其一,由其延展的众多词汇,正在以教育的方式对个人、对社会产生影响。
文化传媒学院教师、曾获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授予MarkoMarulic文化勋章的Vitomira Loncar认为,未来获得成就的人,一定拥有天赋、忍耐力和技术,而老师便是三者的聚合者与引领者。老师激发学生天赋,教会学生面对各种处境的耐受力,并提高学生的知识涵养,以此转化为傍身的能力和未来的技能。
如同对“传道授业解惑”的解读一般,人文教育学院英语专业负责人、多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张靖认为“E”代表着最基本的“Education(教育)”。前者是对教师职责的完整解读,后者则聚焦教育的率先目的——“教以成人”。
“所谓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她认为,作为承担从青少年到成年人转型重要阶段的接棒人,大学要做的,首先是通过教育,先把少年培养为大人,再通过教育,把大人培养为社会人和适应社会的专业人才。而这也与西安欧亚学院的通识教育、“青年社区”、“一纵三横”职业发展体系等相契合。
来自人文教育学院、欧洲知名艺术家、被同学们亲切称为“老伊教授”的Ivica Simic,同样认为“E”代表“Education(教育)”。
无论是从事艺术行业,抑或教书育人,Ivica Simic一直都在用自身的能量践行“教育”二字。他认为,教育是人不可或缺的一环,教育可以丰富、活跃、提升并赋予学生能量,影响学生情感和共情心的养成,这是作为人,而不是工具人最基础的要素。
“古之学者必有师”,成为“师傅”或“老师”的人,一定比他所教授的人更有经验。
文化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课程组组长、陕西电影家协会会员吴胤君老师认为,“经验”不是谈资,而是一座“桥”。每位教书者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积累的能力、研究的成果、见过的世面,梳理成为“经验”,再让学生们站在自己搭建的经验之桥上,看的更远、更好、更清晰。
与吴胤君老师同样见解的,是来自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Ihar(伊哈尔)博士。从求学到任教,Ihar博士一直坚信,“经验”是最重要元素之一。
除了教与学的关系,Ihar博士认为,“学生和老师之间是存在一定竞争关系的”。如果老师不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则无法应对学生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学生也无法获得长足的进步。厚植自我教学经验,是每位老师应尽事宜。
“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是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曾获空军高层次人才马丽华熟记于心的两句话。她认为,“E”所代表的Extraordinary(追求卓越),是从教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老师一定要有辩证的态度,“不唯上、不唯书,敢质疑、敢推翻”,要不断探索自己、学科和教育的可能,“只有超越常规,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卓越的知识、眼界和工具”。而“卓越”二字,也印刻在欧亚教师的DNA里,镌刻在学校发展历程中。
胡适之先生曾说他最痛恨“绣得鸳鸯与君看,不把金针度予人”的人,放之教育,同样适用。
主持过多项省级科研项目、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刘凡祯认为,学术不应束之高阁,无论是平日教学还是做科研,“应用、有用”常记于心。通过教授实用的知识与方法,引领学生拥有驾驭知识、判断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能力,当他们离开学校、抛开书本,知识依然能存留在脑中,并能付诸于实践操作,这是学生们傍身的财富,也欧亚“应用型”大学的使命。
《论语》中孔子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友爱的,这种“良师益友”的关系,至今受用。
学生发展处社区辅导员万红老师认为,“严师”是偶尔的状态,而“和善、亲切”则是常态。我们不要打压式教育,而是怀揣真诚关怀,用温和、坦诚的方式,真正走进学生学习、生活与内心,成为他们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并以此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友善舒适之人,完成良性循环。
十年前启航至今,人居环境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负责人、全国第十二期应用型课程说课一等奖获得者芦白茹老师回忆,“前进,前进,再前进”是她一直对自己讲的话。
芦老师认为,万物互联的时代里,学生们能接触的信息远比我们想的要更多,他们会通过网络,看到更好的课堂、更优质的内容是什么。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前进,让自己处于吸收的状态,博百家之风采、成自我之体系,以此反馈给学生们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知识与方法。
古人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虽是夸张的说法,但老师的奉献,不言而喻。
“学生在人生最好的几年里选择了我们,我们就要对得起这份选择”,金融学院教师,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刘月,21年从教生涯中,成为她庄重的承诺。她认为,老师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一个好的老师,需要将其最好的热情、能量与知识奉献到教学中、奉献到课堂里。而学生们每堂课收获的眼神、成长路上所获得的成就,都是对老师奉献最好的回馈,也是终生动力。
普罗泰戈拉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于教育而言,“人”也是教育的尺度。
提起对“Teacher”的理解,通识教育学院思政部主任、陕西省教工委思政大练兵“教学标兵”梁正老师说,“教书育人,‘人’是最终接收者。作为通识教育的老师,我们要做的,是关注学生本身,遵循其发展轨迹、洞察其真实需求,以此为尺度,教授适应个人的通用知识,帮助其自然而然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每一个世界都值得被发现与接纳”是会计学院实训中心副主任、连续10年各项省级和国家级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杨徐馨老师的教育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日常授课到实习实训,仔细观察并发觉每位学生的长处与短板,成为杨老师授课前必做环节之一。“和而不同是欧亚的校训,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尊重与接纳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有懂得接纳,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才能打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壁垒。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欧亚学院自建校以来,便开展各类教师队伍建设。从打造强有力的教师团队到组织出国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再到共探学校发展之路、落实“四四二”发展战略等,从0到1的路上,欧亚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辛勤付出与坚定信任。
“热爱,是全部的理由和答案”。欧亚不是没有过迷茫,不是没有过挫折和阵痛,但因为有一群怀揣同样信念、聚焦同一目标的伙伴,才能将一个又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转化为了一个又一个确定的答案。
时值全国第37个教师节,西安欧亚学院感谢每一位选择加入学校、选择一起相信教育、相信未来的老师,同心者同路,同路者同行,真诚祝福你们,欧亚最珍贵的伙伴——全体教职工!
校领导教师节走访慰问,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未来的未来,无论前路何方,无论前途何变,西安欧亚学院始终相信,所有欧亚人的努力,便是 EU(Eurasia University)一直传递的心意,而所有心意的背后,都只有一个意义:传承教育初心,遇见教育美好。
主办单位:品牌传播部
协办单位:人事处
文字 | 张小蕾
设计 | 德 彪
摄影 | 睿 峰
图片 | 詹庆豪 舒垚 李珮麟 景小丽 苏亚林 王佳明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