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华·百家】栀子寒凉治热病
明朝沈周有《栀子花诗》,说它“雪魂冰花凉气清”。栀子花的清凉之气最终又蕴结在了栀子果中,让栀子果实拥有了寒凉的药性。你看,从文学的诗句,就可让人通过联想牢牢地记住栀子果实的寒凉药性。在此,概说一下栀子的寒凉药性与功效。
治热以寒。栀子是中医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收载,以“巵子”为正名,列为中品,述其“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创疡。”
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取用为药材,尤以长江以南各省为药材主产区。于9月至11月份果实成熟显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药用时有生用、炒焦或炒炭用的不同。
现今对栀子药性的认识,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常用于各种热性病、血热妄行、黄疸、湿热淋等情况。焦栀子重在凉血止血。
栀子主治各种热性病时,凡一切由于火热所致的头痛、目赤、牙痛、咽喉痛、口舌生疮、火毒疖肿、发热烦躁、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症,皆可用栀子清热泻火。栀子用治热病烦燥、躁扰不宁等,而有“清泻三焦之火而除烦”的功用。“三焦”者,在部位的上中下都包括了,实际上是一个广泛的所指,栀子在上焦清肺热、清心热;在中焦,清脾胃;在下焦,清肝热、清胆热,这是它能够通泻三焦之火,几乎所有脏腑的实热证,都可以用它作为清脏腑热的药味来使用。
栀子泻火的代表性名方即《伤寒论》栀子豉汤,与淡豆豉同用。常与黄芩、黄连、黄柏等同用,可用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如《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所针对的神昏谵语,自比前方栀子豉汤方证躁扰不宁更严重,故用一大队苦寒药配伍,其清泻火热之力必然更强大,此易理解。大病之后有余热,往往低烧不退,也是栀子的用药指征,多配伍以小量柴胡。
栀子泻火可除烦,正与清心经火热有关,故亦可称清热除烦。大家可以注意,经方用栀子的方证,其主治证里面大多会有“心烦不安”。故临床凡遇有心热盛的烦躁不安,都可以加用栀子,正是突出它的泻火除烦之用。
染出黄色,可用断病,古人就有染帛诊断黄疸法。说到中医认识黄疸病,就有东晋葛洪创立了一种最“老祖宗”的先驱性的实验诊断黄疸的方法:他取用白色布帛(或白纸)蘸尿,若病人的尿将白纸染黄如檗(即黄柏)者,即断为黄疸。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和唐代王焘《外台秘要》都记载了染帛和染纸验尿。
栀子色黄,却正可以治疗黄疸,以湿热郁蒸而致的阳黄为宜,所谓利湿退黄。常配伍茵陈、大黄等药用,如《伤寒论》茵陈蒿汤;或配黄柏用,如《金匮要略》栀子柏皮汤。
新生儿黄疸按中医理论当属于“胎黄”。民间多互传以栀子煮水外洗,还有可短期应用茵栀黄颗粒剂或口服液的说法。“多诊脉识广,屡用药性达”,即使是名医也会有这样的体会,对此还是建议取得专业人员的直接指导,谨慎处治。值得提示的是,茵栀黄注射液自2016年已在其禁忌项中明确注明“新生儿、婴幼儿禁用”与“孕妇禁用”。
栀子治疗血热妄行,从而出现衄血、吐血、咳血、尿血等症。常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药用,如《十药神书》十灰散;或配黄芩、黄连、黄柏同用,如《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收敛止血宜选用栀子炭。
栀子治疗湿热淋,由湿热下注而发为热淋,即清热通淋。常配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药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正散。
寒易致泻。《伤寒论》早有明示:“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刘渡舟与胡希恕讲伤寒,对此均有强调。而蒲辅周也有告诫:“脾胃阳弱,便溏者不宜用栀子。”栀子有致大便溏泄的作用,若本身存在大便虚泄,或无湿热证者,均当忌用。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技术|郭文静
责编|孙艺真
编审|崔国军
投稿邮箱|sdzyy1958@163.com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