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林松柏校长在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大学 作者:齐鲁师范学院 2021-09-16 22:35:13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同志们:

上午好!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这个特殊年份的仲秋时节,齐鲁师范学院迎来了5014名充满活力、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全体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辛勤培育同学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我还要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和全体新同学,向承担本次军训任务的32101部队的首长和教官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经过七十多年的历史积淀,特别是改建为普通本科院校后十年时间的努力,齐鲁师范学院已经从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发展成为师范教育为主体、新工科和新文科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特色鲜明、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2020年学校获批山东省首批应用型转型建设高校。2021年学校在校友会排行榜中由2018年的659名提升到了465名,在软科排行榜中由2018年的542名提升到了420名。学校持续推进能力范式教育教学改革,高度重视学风建设,考研录取率和专升本录取率逐年攀升,今年全校的考研录取率达到了22.23%,其中生命科学学院的考研录取率超过了50%,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考研录取率更是高达88%;全校18个专科专业升本录取率都超过了50%,平均达到了68.14%,其中商务英语专业的升本录取率达到了88.14%,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升本录取率达到了91.84%。这些成绩的取得,既离不开老师们的精心培育,更凝结着同学们的辛勤汗水。现在,我们可以非常骄傲地说:校园之内,目之所及,到处是同学们勤勉学习的亮丽风景!正是因为校园学习氛围的日渐浓厚和在校学生的不断精进,所以,在今天开学典礼上,我想与同学们交流的题目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开篇的第一句。按照儒家经典的一贯编排规律,开篇往往提纲挈领,直言全书之核心要旨。按此理解,论语开篇第一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应该就是简单的“学了这后又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的意思。因为明明是“学海无涯苦作舟”,甚至苦到了“头悬梁、锥刺骨”的程度,又何来学而时习之悦?但孔老夫子确实是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再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达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愉悦境界,而且还由衷称赞弟子颜回虽贫但不改好学之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所以,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一开篇之语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

首先,我和同学们探讨一下对“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理解。要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关键要把握住以下几个字的含义:第一个是“学”字。“学”在大众中流传最广的解释就是“学习”,但从这开篇第一句所处的地位来看,恐怕不能这么简单地理解。宋代大儒朱熹认为:“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这一说法与《说文解字》中对“学”的解释是相通的。皇侃、刘宝楠和今人钱穆、邓球柏等均赞同此说。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不只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效仿的实践中觉醒和领悟人生之道,正如子夏所云“君子学以致其道”,朱熹强调的“故学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而已。”唯如此,方能实现孔子提出的“下学而上达”。

第二个是“习”字。关于“习”字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解释是以朱熹为代表的,认为“习”就是诵习、复习。朱熹认为“习”就是“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又说:“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心中喜悦,其进自不能已。”这一解释,过于侧重“数飞”之“数”的频繁之意,而忽视了“数飞”之“飞”的练习、实践之意。另一种观点是将“习”解释为练习、实习、演习之意,如皇侃释“习”为“修习”,杨伯峻主张“习”解释为“实习、演习”。在此基础上,现代学者多数将“习”解释为体验、习行、笃行,这种理解似乎更符合首句中“习”字的本意。

第三个是“时”字。关于“时”的解释,大致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解释是“时时,时常”,代表人物也是朱熹。他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又引用程门谢氏说:“时习者,无时而不习。”另一种解释是“以时”,相当于“在一定的时候”或“在适当的时候”,王肃、皇侃、杨伯峻等人持此观点。综合这两种解释,我们可以将“时”进一步引申为“时常、按照规律”来理解。

第四个是“说”字。“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异议,解“说”为“悦”是主流,主要是指发自内心的喜悦,是用来表达通过生命积极体验后,在理想的追求中达到了精神满足的愉悦。如“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体现的就是孔子将音乐之尽善尽美与自己生命体验相融合,进而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当然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愉悦。

通过以上对几个关键字解释的梳理,可以看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有着深刻道体内涵的,所体现的是通过对人之为人生命价值取向的学思践悟,进而体味生命真谛之愉悦的大道理。

其次,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我和同学们再谈谈“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对我们的启示。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学的内容是广泛的。在孔子时代,学的内容既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这些多为时人借以安身立命的小“六艺”,也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具有涵养教化之功的大“六艺”。所以,不能把学习片面地理解成知识的学习。今天,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既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一种传承,更是结合时代特点提出的育人新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够打破只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的局限性,真正理解“五育并举”,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第二,学的方式是多样的。“学而时习”,既要强调“学”更要重视“习”,诵读、记忆、模仿、体验、感悟、养成,无一不是学习的具体方式。2017年以来,学校大力倡导由知识范式向能力范式转变,推动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知识的学习与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品格的养成。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优势,结合不同学习目标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体会到学习之悦。

第三,学的目的是感知生命、提升自我。“学而时习”内含着深刻的形而上的道体追求,看似具象的学而习的过程,探寻的却是抽象世界的内在逻辑,也就是通过现实生命的活动追求人性回归至“自诚明”的状态,从而达到“孔颜之乐”的境界。今天的教育,更应该强调对形而上的生命价值的追问,更应该强调立德树人,更应该关注学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人,成为有生命价值追求的人,而不是只关注物质利益的人。果如此,才能消解当前令全社会都焦躁不安的教育内卷现象,才能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才能使同学们在践习人生之道、成就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享受“学而时习”所带来的自由和愉悦!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朱熹言道:“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动此心,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我将朱熹的这段话送给2021级的新同学,希望同学们能以“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的气概去感悟生命、成就人生,从而享受学习之悦!




往期精彩回顾



暑期社会实践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活动纪实
开学季 | “萌新”驾到!大学生活防诈骗指南,看这一篇就够了!
齐鲁师范学院以“五协同四融合三联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2021级萌新 快来pick你们的辅导员



END


— 齐鲁师范学院


摄影 | 孟蕾

编辑 | 李莉 

编审 | 辛源 


齐鲁师范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点亮在看,为齐鲁师范学院点赞!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