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培养非通用语人才 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

大学 作者: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1-09-28 23:27:14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实施,既懂非通用语又精通专业的人才必然在沿线国家大有作为。”柳博文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除了学习匈牙利语之外,还辅修了国际经贸,他对自己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非常有信心。

据了解,自2018年,四川外国语大学获批“重庆市高校国际化人文特色非通用语建设项目”以来,建成了以重庆非通用语学院为依托,以国别区域研究中心、国别信息文献中心、语言服务中心、中国语言文化体验与海外传播中心协调发展的“一院四中心”非通用语发展格局,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渝新欧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的开放交流,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匈牙利文化中心表演团的艺术家与师生们互动


“近期,四川外国语大学又成功获批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学校将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努力创新育人模式,全力提升办学水平。”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说。

非通用语人才的培养正是四川外国语大学大步迈向教育国际化的缩影。多年来,学校把提高国际化水平和能力作为办学使命,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经过70余年的发展,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5 万余名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目前,四川外国语大学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形成中东、中东欧、东亚、东南亚等语种群,共有土耳其语、匈牙利语、捷克语等15个非通用语种专业,后期将筹备印尼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腊语等4个非通用语专业。


四川外国语大学“蓝精灵”志愿者服务智博会


四川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刘忠政告诉记者,对于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学院采用15人小班教学,中外教师集体授课。同时采用“2+1+1”模式,与对象国高校联合培养,大三出国就读一年。学生还需选修辅修国际经贸、法律等专业,成为多语言、跨专业的人才。

在抗疫期间,学校组织中外籍教师,高效完成了《国际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管理快速建议指南》德语、法语、俄语共18个语种的翻译任务,并在全球推广。牵头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国际社区防控行动指南》《新冠肺炎国际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口袋书,引导国际社区中外居民科学防疫。

学校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学校志愿者曾为重庆智博会、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等众多国际大型活动和重庆市外事活动提供接待、翻译、联络、协调、礼仪、向导等服务,受到国内外友人的一致好评。(转载自光明日报客户端)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编辑 | 韩卓玎

责编 | 于丹丹

审核 | 熊   鹰

延伸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