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三风行动】在教学相长中并肩前行

大学 作者:北京建筑大学 2021-09-29 11:20:31


编者按

为深入推进我校“学党史、优教风、严学风、强作风”专项行动,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经验征集宣传活动”,为教师之间交流传承优秀经验、学院展示教学工作特色做法搭建平台。让我们一起努力,将北建大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的优良教风传承、发展、光大。


在教学相长中并肩前行



理学院  崔慧娟

        曾获得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科类B组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最佳教学反思奖、最佳现场展示奖


“教”与“学”作为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过程。作为教师,我时刻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己任,在不断的探索中,努力让教学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促使教、学良性循环,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为此,我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教学探索模型



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专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普通物理》作为公共基础课,是各专业学生开展本专业理论学习的先导课程,对于《普通物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本专业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为此,我在每学期的开课之前都会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研究其专业培养方案,将《普通物理》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的专业课程进行对接,这样学生可以在绪论课中就明白三个核心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学,学什么,如何学?从学生专业需求出发,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通过课后作业、问卷、调研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需求和整体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在不断地积累中深化教学改革。


讲授《普通物理》与学生专业的关系



绪论课上通过匿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学情分析



“一机双翼”,协同发展


教学活动除了包含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就像是一架飞机的两个机翼,应该协同发展。我通过教学反馈和课后沟通,搜集学生在时事政治、科技发展、军事前沿、名人轶事等方面感兴趣的实例,在教学活动中结合雨课堂、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通过课前引例、课中习题、课后讨论等多种形式,将这些元素有机融入到课堂,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例如在光栅衍射教学环节,讲解我国先进的雷达防御系统——相控阵雷达,让学生在深刻了解光栅衍射知识的同时,了解我国航母的战略防御功能以及我国的先进军事科技,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大国情怀。


军事前沿与课堂融合

时事热点与课堂融合



多元化评估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核心,而对于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的培养,单纯通过测验和考试很难得到全面有效的体现。为此,我尝试将多元化教学效果评测方式与传统的考试、测验相结合,全方位的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比如在小班授课时,期末总评中设计实践环节。我会针对本部分的知识点,提出相应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通过团队协作以及问题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走上讲台,将学进去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讲出来。在此过程中,我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加全面的评估教学效果。同时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实际问题模型化、严谨的知识推导,多元化问题探讨等过程,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精益求精的态度。在与学生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我也接收到了来自学生的意见和更好的建议,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高度,在教中不断地学,在学后更好地教,让“教”、“学”良性循环,与学生并肩前行。


                        学生走上讲台

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

“学无止境”不只是对学生的期许,也是对教师教学的敦促,虽然目前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我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为培养新时代的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部分学生教学反馈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跟小编说说

你们最喜欢的老师吧,

评论区等你哦!

让我们携手讲好

北建大故事!


供稿| 崔慧娟 陈亚飞

校对|王博良

责编|王洋

审核|杨建伟 陈红兵 高蕾


关注北建大官微

阅读★ 北建大




跟小编一起分享

点亮“在看”、“点赞”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