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财经特色、融上财精神、传匡时文化 | 上海财经大学专业课程育人优秀教学案例展示④
编者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上海财经大学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立场,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民族精神,富有创造力、决断力、组织力及坚韧力的卓越财经人才为己任,构建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实施思政课综合改革方案2.0,构建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整体规划和分层设计全面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改革,着力构建学校“三全育人”新格局和“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全体教师将富有财经特色的伦理,即坚守合规守法底线、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秉持诚信正直品质,将上财百年来矢志不渝、追求卓越、奋发进取、争创一流的办学精神,将经世济民、匡时守正的使命担当和博雅诚朴、守正创新的校风自然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有上财特色的课程思政类金课。学校将陆续展示一些课程育人优秀教学案例,供全校教师学习、借鉴。
作为上海市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第一阶段实行“总体设计、试点先行”的方针,聚焦理论自信、国情教育、文化传承、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的思政目标,首批遴选出12门示范课程加以建设;随着课程建设的深入推进,根据我校统一要求,经济学院探索实行全院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全覆盖”。2021年初,为进一步加强与沪上经管类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交流与互动,经济学院总结已有经验,从学科规律出发,以案例为抓手,成立“经济学课程思政案例教研中心”,以期在激发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内驱力、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量化评价等方面作出探索性的实践。
经济学专业课程大多具备社会属性,存在需要中国化和可以中国化的问题,这就为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大量案例与素材。经济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主要从培养理论分析与实践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等方面出发,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育人初心,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活力,鼓励教师以系、教研室为单位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共同商讨教学方案、明辨建设思路、选择经典案例、打磨教学课件等,针对课堂中学生存疑的知识点及时“复盘”,更好地实现思政育人元素与课堂知识点的“无缝”对接。
《中级微观经济学》
《中级微观经济学》团队成员
从左至右依次为(排名不分先后):喻俊副教授、Nathan Mudrick Schiff副教授、ZHENG BINGYONG副教授、林立国副教授、贺思民副教授、孟大文副教授、范翠红教授、刘年青副教授、龙兴华博士、叶正茂副教授、姚澜副教授、曾华夏副教授、徐佳文博士、王学博副教授、Kyung Min Kang博士
经济学院《中级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机制下资源配置的一门学科,它是基于西方私有经济制度产生的市场经济理论,以生产资料私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主体的自由决策为其基本前提,与中国的经济体制在基础和前提条件有很大不同,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差别,这就要求在专业课教师们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时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微观经济学思想,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在讲述“寡头垄断”知识点的时候,团队教师们适时引入华为企业管理的案例,将其成功经验及其专利技术转让的意向为例,引导同学们用寡头垄断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让学生了解到现实生活中很多经济行为并非零和博弈,交易可以实现双赢。团队成员范翠红老师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华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的背后因素,其中一点当属员工的拼搏精神,教育同学们应该学习刻苦钻研的企业家实干精神。“除了拼搏精神外,还要得益于早期成功的技术转让,比如1998年华为成功引进IBM的集成产品开发和集成产品供应链等先进管理技术,带来了很大的效益。正是这些成功的技术引进,有力地支撑华为做大做强。同时,华为也乐意把技术转让给竞争对手。”范老师通过引述这些案例,进一步启发同学们思考“创新者为什么要转让专利技术?”以及“如何确定合理的转让费用?”,通过案例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们领会到对专利技术的转让是创新者实现自己利润最大化的结果,技术转让遵循的是互利的原则,交易可以实现双赢。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团队成员
从左至右依次为(排名不分先后):常进雄教授、黄枫副研究员、李耀华副教授、张燕副教授、徐佳文博士、欧声亮博士、王学博副教授、赖汪洋博士、韩翔副教授、梁捷博士、张婧屹副教授、朱冬妮副教授、王小雯博士、龙兴华博士、赵琳博士
经济学院《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是大学人文学科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也是集中运用案例讲解经济学知识点的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案例大多采取了就地取材的形式,选用身边社会热点问题,即能帮助学生了解稀缺资源的分配竞争知识点,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们对于中国国情的理解,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与此同时,学生们也从各国疫情下的应对方案及效果对比等鲜活的案例教学中,越发体会到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随着课堂知识点的讲授,我们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思政案例一般都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有时效性的案例;案例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的区分,大都具有一定的思辨性,且存有一定的争议性。”课程建设负责人黄枫老师认为,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这门基础课,教会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资源与配置的现实问题,是团队每位教师的努力方向。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至,一时间我国多地出现医疗物资短缺的情况,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一罩难求”,全国多家新闻媒体也就此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口罩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口罩涨价是发‘国难财’吗?政府应该对口罩限价吗?现阶段口罩的供需缺口有多大?如何短期内提高产能?”课程团队成员徐佳文老师在课堂上抛出一系列的问题,鼓励同学们结合课程知识点进行课堂小组辩论。经济学家用来监测宏观经济的两个至关重要的统计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消费物价指数(CPI),而如何更直观地将统计数据抽象化的知识点传达给学生,团队教师们借助了“哔哩哔哩”视频网站平台的一段名为“IFs世界GDP动态演化与经济预测”的6分钟短视频,该视频直观展示了1960年到现在全球各国GDP数据的动态可视化排名。“配合着气势恢弘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中国从榜单上的‘默默无闻’到一路赶超直至全球第二的变化历程,此时现场我无需多言,就已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历史使命感悄悄的‘种’在了同学心里”,黄枫老师谈到。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团队成员
从左至右依次为(排名不分先后):陈媛媛教授、查丹燕博士、陈雨婷博士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科。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贸易重力模型是这门课程的一个核心知识点。“一个国家经济贸易的规模主要依赖于它的进出口的规模水平,经济体越大,就会产出越多的商品和服务,因此也就会出口越多的商品;经济体越大,从商品和服务中的收益也就越多,因此有实力进口更多的商品。两国间的经贸规模越大,国家间的互惠和受益就越多。而影响两国贸易的一些因素除了距离、边界以外,还有诸如文化认同、两国间的经贸协定等一些因素。提到两国间的交流融合,熟悉历史的同学们肯定知道,中国古代就有连接中西方商道的古丝绸之路,在现代,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的时候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带一路”,其实就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课程团队教师们由此引入中国贸易发展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就以及以及“一带一路”倡导下取得的成效等知识点及数据的补充,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一步引导青年学子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四个自信”,激发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我教《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10多年了,其实没有提课程思政之前,这门课也会加一些基于中国对外经济开放领域的案例用于教学,目的就是使得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贸易理论和贸易模型,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更紧密的结合,通过与时事案例结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课程团队负责人陈媛媛教授坦言,得益于经济学院施行的思政课程全覆盖,目前专门成立了《国际经济学》教学团队,大家有机会聚在一起互相交流课堂经验,分章节、分模块进行案例商讨,探索课程思政角度下的课堂“切入点”,做到思政案例的与时俱进,不生搬硬套,不走形式主义,从学生们最关切问题着手,将价值引领潜移默化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团队成员
从左至右依次为(排名不分先后):夏纪军教授、荣康副教授、杨超副教授、曾华夏副教授、Sambuddha Ghosh副教授、Seokjong Ryu博士
经济学院《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2019年入选经济学院示范课程建设范围课程,该课程对博弈论的核心概念的引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博弈论是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着重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极重要的思维方式。“用中国案例讲述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这门课程,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公平、诚信、社会责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及现状与发展趋势,增强青年学子对国情的把握。”课程建设负责人杨超老师介绍,授课团队以课程思政案例为载体来具体实施案例教学工作,且融合海归教师和外籍教师共同讨论合作研发,建设了包含市场竞争机制以及社会责任等中国问题的典型案例,践行以中国案例学习博弈论。
在讲到信息经济学专题激励理论时,通过小岗村“分田到户”改革案例,不仅引出专业中的激励机制问题,同时更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改革的历程是如何破冰以及体会改革中的艰辛,理解中国改革路径与发展模式的逻辑与价值,将四史教育、劳动教育、新文科探索与专业知识传授融于一体。在讲到纳什均衡和公共品知识点的时候,团队教师们还带领同学们回顾囚徒困境模型,通过观察不同合作组合下的收益情况,得出合作并不是一个纳什均衡结果,需要引入其它的元素进入到博弈中,改变博弈参与者的收益,激励每位博弈参与者自主选择合作条件下的策略。随后,团队教师们还向同学们播放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的视频,与大家一起回顾了2020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一盘棋”,军民通力合作,率先成功控制住疫情的现实案例等鲜活案例,以及珠江流域的跨省区污染的成功案例,进一步启发同学们思考“囚徒困境中合作的难点在哪里”“跨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在跨地区传染病防治中的合作的难点在哪里”;教会大学生学习思考合作与共赢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的益处等;再引申到现代城市治理环节,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政府适当干预,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
《博弈与社会》
《博弈与社会》团队成员
从左至右依次为(排名不分先后):夏纪军教授 姚澜副教授 喻俊副教授
经济学院《博弈与社会》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选修课,它主要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当代社会与文化问题,融合来自经济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分析方法和知识。重在引导学生对当代社会、文化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重点关注人类社会合作与冲突背后的逻辑,强化学生公平意识、社会责任、党员身份意识、奉献精神以及基本商业伦理。“课程在思政案例侧重于选用中国元素的案例来引导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博弈论,且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表现,鼓励学生们课下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及研讨工作。”课程建设负责人夏纪军老师介绍。
在课程思政案例教学中,有一类是学术研究成果型案例,这类案例在教学中除了更好地起到思政效果外,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到学术研究用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独特魅力。在讲到“动态博弈分析”知识点的时候,课程团队成员姚澜老师自然而然地举出了2015年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的一篇“Do Markets erode social responsibility?(市场会侵蚀社会责任吗?)”的例子,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市场经济的交易过程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易行为是否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而不惜损害第三方的利益,以及这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受到市场经济中哪些特征的影响。姚老师分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两个设计场景实验,集中向学生们展示了企业技术选择动态博弈的过程,证明了市场经济会影响人们如何认知利益分配和社会责任,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解读也存在差异,由此引出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不仅仅是你践行了社会责任,你也可以引导企业践行社会责任。
来源 | 教务处、经济学院
文 | 胡倩楠 编辑 | 李京烁
-
女儿在母亲临终前给妈妈画“刺青”
近日,上海网友周周的妈妈因胃癌晚期离世。妈妈临终前,周周在其身上画上特殊“刺青”。“她想要的永远都会陪伴她,希望未来遇见妈妈的医学生能好好对待她,每一位大体老师都是家人心尖上的人。”
-
“学习困难门诊”一开诊就爆满
转自:三联生活周刊【#上海学习困难门诊一开诊就爆满#,有家长想带2岁孩子来看,医生:无需太焦虑】据@021视频消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理卫生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联合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
-
十一黄金周火车票已卖出1.1亿张:你到家了吗
据国铁官方数据,9月30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28.3万人次,运输安全平稳有序。10月1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10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476列。截至10月1日8时,铁路12306已累计售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