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施沛琳:脚步不止,精彩纷呈

大学 作者:闽南师范大学 2021-10-05 22:35:24


脚步不止 精彩纷呈


2021年9月10日,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施沛琳教授荣获“福建省第六届杰出人民教师”称号,这是福建省授予人民教师的最高荣誉。施老师也是漳州市首位获此殊荣的台籍教师。





谈起施沛琳老师,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独特的人生经历。


施老师来自宝岛台湾,2005年之前,一直供职于台湾岛内知名媒体《联合报》,从事记者工作。2005年,施老师如期退休。对于一般人而言,退休后的生活应该是悠闲的,但是对于施老师来说,50岁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人生下半场的开始。相比每天忙于新闻采访工作“奔波”的上半场,施老师觉得下半场应该活得多姿多彩、“琳琅满目”。


抱着这样的想法,2007年,年届五旬的她毅然走上考场,和一群与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同场竞争考博,并顺利考上了厦门大学。2012年,获得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后,在恩师的推荐下,施老师来到了闽南师范大学,任职于闽南文化研究院,开启了她多姿多彩的大学教师之旅。



乐于讲台 诲人不倦





▲施老师的课堂
施老师主要教授闽台闽南语民歌、闽台闽南语戏曲、闽台闽南语电影等课程。她希望通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闽南文化在海峡两岸的演变,透视两岸的渊源与变迁。


对于教师的自身成长,施老师认为要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教授给学生,很重要的一点是自己需要不断提升教学技能。虽然之前有过在台湾大学兼课的经历,但为了提高课堂的授课效果,施老师还会不断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或增进师生交流的途径。她会请学生吃巧克力、绿豆糕,从而拉进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愉悦地参与课堂学习。她创新作业形式,在教授闽南建筑文化时,她没有采用传统纸质作业的形式,而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漳州古村落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照片与视频,记录下闽南古民居面貌,根据村民的口述,整理村庄发展历史。这样,学生可以更好了解闽南古村落的发展历史,认识古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深切体会闽南建筑文化的魅力。


改革作业形式的背后,施老师还有更深的一层用意,希望通过调研,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获得有用的信息。除了学到课程的相关知识外,学生也可以掌握深入生活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从而在今后的人生舞台获得更好的成长与进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施老师在教学上对于学生最质朴的关爱。2019年,她获得了闽南师范大学“最美教师”称号。 


九年来,全心投入教学工作的施老师收获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她作为主要参与者的项目《艺文互融:以闽台传统艺术为载体,创新两岸交流人才的人文素养培养体系》获得2020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她在疫情期间的教学心得《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台籍教师跨越海峡的网课教学案例分享》获得教育部主办的第27届华夏园丁大联欢活动论文评选二等奖,她参与演唱的公益抗疫歌曲《等待花开》、参与拍摄的公益抗疫歌曲《城市亮光》一经发布被数十家媒体广为传播。




精于科研 探索不辍





施沛琳的科研之路是从她在厦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开始的。儿时在台南眷村生活及在《联合报》从事记者作文化口报道的经历,让她对闽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报考博士选择导师时,施老师选报了在福建文化史研究、闽南文化研究方面较知名的陈支平教授,开始深入学习和研究闽南文化。从一名传媒从业者转型为学者,对于已经年届五旬的施沛琳来说,难度很大。但是,凭着一股认真的劲头儿,施老师顺利如期获得了博士学位。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是国内较早成立的闽南文化研究机构,研究实力雄厚。这样的平台为我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更优质的条件,也给我带来了更大的干劲。”施老师说。


为此,她觉得自己应该加倍努力九年来她就是带着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拼劲,在兼顾教学的同时做好科研工作。积极探索台湾少数民族族源,尤其是大陆少数民族源流及文化历史等关连论题进一步开展闽台数民族文化的演变与对比等相关课题研究。先后发表了二十余篇学术论文,研究课题《台湾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同时,参与多项与台湾地区历史文化相关著作的编写工作,参与编写闽南师范大学策划、两岸学者共同编写的六卷本《台湾通史:光复后卷》,福建省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连横《台湾通史》白话本卷九〈度支志〉,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年鉴:台湾地区》等。


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科研成果,施沛琳老师并未停下自己的科研脚步。2018年,施老师入选福建省第一批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获得200万的经费资助。这笔费用,大部分被施老师用在教学科研上。未来,她计划将研究重点放在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上,研究的范围也将从厦漳泉等地拓展到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施沛琳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生命不止、探索不辍。




行摄两岸 传播文化





祖籍福建晋江的施沛琳是在台南的眷村长大的,儿时的这段经历使她产生了很深的祖地情节。当年考上厦大的博士之后,她就曾特地去了一趟泉州闽台缘博物馆,并在馆前的花圃里抓了一把泥土带回台湾。这把“老家的泥土”是她特意带给年迈的父母的。






在闽南师范大学工作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施老师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两岸同宗共祖、一衣带水的血脉情缘。很多的台湾同胞对于大陆充满了浓浓的乡愁与千丝万缕的祖国情怀施老师说。这使得施老师产生了一种使命感,她觉得自己可以在增进两岸同胞沟通中发挥作用,让台湾民众了解真实的大陆,让大陆人民了解真实的台湾。






基于这样的理念,2016年开始,施沛琳在自媒体上开设专栏,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记录传播自己在漳州各地采集到的风土人情。漳州城区老街上的闽南文献馆、老街发掘出来的康熙字典与三轮车夫的故事、让人垂涎欲滴的闽南小吃、漳州龙海市石码古镇的模样......各式各样的精彩内容通过施老师的文字和图片作品推送给了台湾的朋友,引起了他们的关注。


施老师一位祖籍厦门同安的台湾同事,因为读了专栏的内容而专门向她表示感谢。因为专栏的内容让已经退休的他第一次看到了阿公年轻时做生意的漳州石码,了却多年夙愿。在这之前,他对于这些地方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祖辈的口述中。还有一位祖籍漳州南靖的陈姓台湾朋友,通过施老师的网络社交圈联系上了当地家族亲人,对接上了族谱。由此,更加坚定了她传播闽南文化的决心。


施老师有一个外号,人称“海峡一姐”。之所以会获得这个外号,除了因为在自媒体开设专栏,还因为施老师喜欢走街串巷,用脚丈量闽南的各县各镇。除了自己爱逛,只要有台湾的朋友来访,施老师也会把漳州作为接待他们的第一站,带着他们一起了解漳州,认识闽南。


在人生的下半场选择来到大陆,施沛琳老师不仅完成了念兹在兹的寻根之旅,还借由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探寻闽台渊源与文化流变,并观照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



师者、学者、文化传播者

是我们在施沛琳老师身上看到的多重身份

不管是哪个身份

施沛琳老师都给我们

展示了一份精彩人生画卷



- END -  


文字整理:曾绚琦

部分素材来源《闽南日报》

图片由施沛琳老师提供

编辑:谢馨怡

责编:陈燕玲

编审:张媛

校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出品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转载来源】



延伸阅读
  • 福建高速发生交通事故7人死亡

    据福建泉州高速交警支队通报:今天9时许,沙厦高速公路德化境内下坡路段(98公里850米处),发生一起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追尾4辆小汽车后起火的交通事故,造成7人死亡。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 消防支队一科长被妻子举报婚内出轨、逼迫堕胎,泉州消防回应

    11月23日,一名女子发视频称是福建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教育科科长陈某某的妻子,实名举报陈某某在婚姻存续期间出轨,逼迫怀有二胎的自己堕胎离婚。消防科长被妻子举报婚内出轨,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回应称,已

  • 独居女子回家遇陌生男藏衣柜

    9月18日,福建泉州。独居女子回家发现家门被反锁,请来开锁师傅进门后,发现一陌生男子藏匿衣柜。 当事人曾女士介绍,该男子20岁左右,疑偷鞋时发现了藏在鞋内的备用钥匙后开锁进入。自己念他年纪小未忍心报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