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新發明:「手機條碼」也可篩查耐藥細菌
浸大新發明·創新細胞傳感器
由香港浸會大學(浸大)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款創新的細胞傳感器,其微管道結構的外觀與條碼相似,能以低成本為耐藥性細菌作快速篩查。該細胞傳感器可望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被大規模應用,例如為食水、食物和公用設施進行頻密的安全測試,以及在傳染病爆發期間,緊急為大量樣本進行檢測,尤其適合發展中國家使用。
快速及低成本的檢測方法
抗生素被廣泛用於治療細菌感染,但濫用及誤用抗生素卻導致耐藥性問題。「抗菌藥物敏感性測試」(藥敏測試)能夠用於檢測指定抗生素是否能有效抑制某種細菌。惟傳統的測試方法需時較長,大約16至24小時才能完成,而新式的快速測試方法則成本高昂,且需要大量實驗室設備。故此有需要開發一種快速及具成本效益的方法, 為細菌樣本進行實地篩查,然後把懷疑含有耐藥性細菌的樣本送往實驗室作進一步檢測。
傳統的「抗菌藥物敏感性測試」測試方法需時較長
為此,浸大化學系副教授任康寧博士帶領研究團隊設計出一套全自動、無需使用顯微鏡的藥敏測試系統。該系統由兩個主要部份組成,即細胞培養區和「條碼」細胞傳感器。細胞培養區由一組微管道組成,管道內的液體含有細胞培養基和不同濃度的抗生素。而「條碼」細胞傳感器由一組平行排列的「自適應線性過濾器」組成,其結構外觀與「條碼」相似。通過使用配套手機程式掃描 「條碼」,用家可在三小時內完成現場篩查,得知測試樣品中是否存在耐藥細菌病原體。
細胞傳感器的微管道外觀結構和條碼相似
線條長度代表細菌數量
研究人員使用新系統進行藥敏測試時,需將細菌樣本注入細菌培養區進行培養,樣本中的細菌會因應微管道內抗生素的濃度,出現不同的繁殖速度。
完成培養後,細菌會流進「自適應線性過濾器」,並且不會在微管道兩側的納米小孔周遭堆積,而是被流體帶動向下移,最終從微管道的末端開始堆積,形成可看見的垂直條狀,其長度與在不同濃度抗生素培養出來的細菌數量成正比。
「條碼」細胞傳感器測試系統比傳統測試系統具有省時、低成本的優勢
測試完成後得出的「條碼」,可使用配備微距鏡頭的流動電話拍攝,影像將由研究人員開發的手機應用程式作自動分析。
測試結果與傳統方法一致
當細菌培養完成後,如細胞傳感器內細菌堆積的長度相近,則代表測試中使用的抗生素未能抑制該細菌的生長,亦即細菌樣本對該種抗生素呈耐藥性。如線條的長度與微管道內的抗生素濃度整體而言成反比,則表示測試中使用的抗生素一般而言能有效抑制該細菌的生長,亦即細菌樣本沒有耐藥性。而當兩條相鄰線條的長度出現明顯差別時,則表示該種抗生素已達到有效抑菌濃度。
「條碼」細胞傳感器示意圖、模擬和測試結果
研究團隊利用「條碼」細胞傳感器測試大腸桿菌和金黃葡萄球菌,結果與傳統藥敏測試一致,並能在三小時內完成,相比傳統檢測方法需時大大縮短。由其他研究人員開發的微流控技術雖然能以相若的速度完成檢測,但普遍需要使用成本高昂的儀器作分析。
「條碼」測試系統,是一種有效應對耐藥性問題的新工具。它不需要先進的臨床設施或專業檢測技能,有望惠及食品工業、公用地方和醫療設施的耐藥性細菌常規篩查。
——任康寧博士
具潛力在資源匱乏的地區應用
「條碼」細胞傳感器的生產成本低廉,估計每個造價低於一美元。研究團隊已為「條碼」細胞傳感器申請專利。
任康寧博士團隊設計的便攜式的菌藥物敏感性測試系統
「我們計劃將這項發明開發成便攜式的抗菌藥物敏感性測試儀器,最終能在資源匱乏的地區使用。」任康寧博士介紹說。
「條碼」細胞傳感器的研究團隊除了浸大化學系的研究人員,還包括浸大計算機科學系及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
化學系副教授任康寧博士(右二)和他的研究團隊
這項嶄新發明的研究論文已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關注 點讚 在看
微信公眾號 | HKBU Official
新浪微博 | @香港浸會大學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