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别等,孝别迟,九九重阳,岁岁无恙!

大学 作者: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2021-10-15 10:47:38

看菊花,开遍山野,

赏秋意,傲然绽放。

插一支茱萸,簪一支菊花,

九九艳阳天,最美是重阳。

唯愿吉祥又安康!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 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 阳”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湖南重阳节习俗

登高

古代湖南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桂东县志>记载:“九日,采菊摘萸。同辈携壶挚槛?山颠(巅)畅饮,亦有用鼓吹者。文人赋诗相和,孩童剪纸作莺,为风筝之戏”。《兴宁县志》还记载“近城人士或携壶盏至云盖、羊角诸山登高,乡村多以此日为修路会”。“重阳,饮酒宴会、域登高为乐。”“是日各偕侣携壶掣磕涉山颠(巅)畅饮,文人则赋诗相和,而佩英之事无复行矣。”“重阳节。文土有举‘登高会’者。”“重阳,士人结伴登高,游古刹,访名胜,诗歌唱和,犹有古风。”“出郊外灵龟峰登高。”《续修永定县志》记载:“重阳,文士携酒登高,相与题咏”。重阳登高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文人骚客的诗篇。如杜甫的七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菊

  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菊花。长沙人“‘重九’城乡士绅多载酒登高,效桓景遗事。畜菊家层累花钵,各色诸音。谓之菊屏”。

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时令食品,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淑浦县志》记载:“用米粉和场蒸之,曰‘重阳糕’。”《龙山县志》说:“捣米粉为糕,曰‘重阳糕’。又,乡俗以十九日为‘大重阳’。”辰州府人“用米粉为糕,和场蒸之,曰‘重阳糕’。又乡俗以十三日为‘小重阳’,十九日为‘大重阳”,。((凤凰厅志》说:“用米粉为糕和场蒸之,曰“重阳糕’。”“乡间蒸米作松吠之。”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仪式为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默念祝福语。

谢丰收

  重阳节前,湖南农村的稻田收割已经全部完成,故重阳节也有谢丰收的意味。如“以糯米作松相馈遣。各自享祀,以报秋成”。

重阳酒

  重阳酿酒是重阳节的一项活动。“是日,人家皆汲泉酿酒,谓之‘重阳酒’。”“乡间蒸米作检之遗俗也。亦有酿酒者,谓之‘重阳酒’。”①“重九日造酒,为‘重阳酒’。”“人竞造酒”。饮菊花酒俗信可令人长寿,故此又成为重阳一大盛事。据汉代《西京杂记》载称:“菊华(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茱萸

  茱萸与重阳节的关联,有一个重情重义的传说。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每年都得按时向楚国进贡。有一年,吴国的使者将本国的特产“吴英”药材献给楚王。楚王根本看不起这土生土长的中药材,反认为是吴国在戏弄他,不容吴国使者有半句解释,就令人将其赶出宫去。楚王身边有位姓朱的大夫,将其接回家中,加以劝慰。吴国使者说,吴英乃我国上等药材,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吐之功,善治胃寒腹痛、吐泻不止等症,因素闻楚王胃寒腹痛的病疾,故而献之。朱大夫将吴英精心保管起来。次年,楚王受寒旧病复发,腹痛如刀纹,群医束手无策。朱大夫见时机已到,急忙将吴萸煎熬,献给楚王服下,片刻止痛,楚王大喜,重赏朱大夫,并询问这是什么药。朱大夫便将去年吴国使者献药之事叙述。楚王听后,非常懊悔,一面派人携带礼品向吴王道歉,一面命人广植吴萸。几年后,楚国瘟疫流行,腹痛的病人遍布各地,全靠吴英挽救成千上万百姓的性命。楚国百姓为感谢朱大夫的救命之恩,便在吴英的前面加上一个“朱”字,改称“吴朱英”。后世的医学家又在朱字上加个草字头,正式取名为“吴茱萸”,一直沿用至今。
  茱萸雅号“避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为妇女、儿童佩戴。重阳戴茱萸的目的在于除虫防蛀。《续齐谐记》中记载一则故事:“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云:“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更是把茱萸当作搞赏全军的奖品了。


今天有和家人一起过节吗?你们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呢?


重阳节古诗

1、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王勃《蜀中九日》

3、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4、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5、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6、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7、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8、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9、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10、绿杯红袖趁重阳。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采茱萸,登山岗,远眺雁字长;

闻菊香,话沧桑,朋友思念忙;

多微笑,心安详,阳光照脸庞;

好运伴,平安翔,幸福如春江;

重阳到,祝吉祥,愿君人安康!



来源:校团委宣传部采编室

杨祝怡  杨谨榕

编辑:校团委宣传部采编室

杨谨榕

审核:宣传统战处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