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旗荟萃!重启70年前独属民大的记忆
这是西南民族大学的第1733条推送
锦绣篇章
旗迎华诞
在武侯校区民族博物馆一楼有这样一间特别的展馆,里面陈展了71面锦旗及相关红色文物。
这些锦旗均为西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前身)建校之初各级政府单位、军区部队、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组织和兄弟院校所赠,它们直观见证了西南民族大学的创建历史与办学宗旨,生动呈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民族教育事业的奋发昂扬和社会各界的翘首以盼。
走进锦旗展,“使命不渝”“和衷共济”“春风化雨”三个篇章娓娓道来,你会感受到锦旗所承载的祝福与冀望汇聚成的强大力量,这份力量伴随着学校走过了70个春秋,激励着一代代民大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
缘
初见锦旗,记忆重启
“看见来时的路”
责
温暖人心,抓取细节
“一定要做一个有温度的展。”
与锦旗的第一次见面让民族博物馆的布展老师们十分震撼,历经70年的岁月洗礼,馆藏的一百多面锦旗竟鲜艳如昨、光彩熠熠。通过集中整理,一些卷曲、褶皱的锦旗在工作人员细心专业地铺展、压平、修复下得以重新装裱,重启了70年前独属民大的记忆。
2020年下半年,策展工作正式开始,然而这并非易事。“我们到底想要传达给大家什么,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传达”,策展人员反复探讨、不断琢磨。
“凭空想象是没有用的”,于是策展人员便前往档案馆翻阅资料,在数千份报纸中寻找关于锦旗的报道和相关信息;走访亲历建校历史的前辈和校友,与90岁高龄的弘学先生和赵宇光先生进行深入交流……锦旗展的定位逐渐清晰,“一定要做一个有温度的展”。
装裱、成色、灯光、色彩……每一处细节都兼顾到位,些许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个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呈展出的锦旗,不仅独具风格特色,诉说着属于它的珍藏记忆,更让书法界的朋友们感慨,“每一幅都是精品”。
情
如弟如兄,紧紧相连
“这是一种难以言语的情感链接。”
“毕业时,我们对母校很不舍,于是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将名字写在丝绸上拼成五角星,来表达对母校的不舍和祝福。”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制作锦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学们自发凑钱、设计、题字,想亲自为母校送上一面锦旗,以表学子感激与眷恋之情。同学们买来最好的缎子面料,用各自民族的文字将自己的名字写上,“这是民族大家庭大团结的体现”,也正如郭沫若先生的题字“如弟如兄”般,是那时学生之间情真意切的生动体现。在司法班全体干部同学和第四分支全体团员赠予母校的锦旗上,由他们名字拼成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图标十分醒目,70年后依旧闪闪发光,不曾熄灭。
弘学先生是我校最早的藏文系二班毕业生,来到锦旗展追忆那段难忘的时光,老先生时而兴奋不已,时而伫立不语,那一幕实在让人动容。“我一定要和这个锦旗合影,谢谢民大博物馆做了一件这么好的事情”,年近九旬的第一班校友赵宇光指着锦旗上自己的名字,激动不已。
一届又一届学生毕业后,看到前辈赠予母校的锦旗,他们也要自己做锦旗,表达对母校栽培的感恩和不舍。“今天我们虽然结业了,可是我们是永远团结的,在革命的大家庭里,革命的感情是永远不会变的,永远不会消失的”,第一班全体同学将对母校的深深情意和感动写上锦旗,一个个亲笔签名将母校与学子们紧紧相连。
面面锦旗穿越时空
述70年峥嵘岁月
一面锦旗,万千祝福,数不尽的情感链接
让我们再次相拥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扫描下方二维码,留下你对民大的祝福,和小薇一起期待校庆吧!
往期精彩回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作者 | 张文静 韩家欣
编辑 | 韩序 付俊美
图源 | 张紫怡 韩序 民族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媛媛
关注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博,QQ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B站
更多精彩等你来发现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