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功勋!这位哈工大人的故事被搬上荧屏

大学 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10-20 14:16:10


日前

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

在各大卫视热播并引发热议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理想照耀中国”展播剧目

该剧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创作

将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李延年、于敏、黄旭华、张富清

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袁隆平

的人生故事搬上荧屏

再现了8位功勋人物

将个人梦想融于国家发展的

奋斗历程



该剧以单元剧的形式

串联起他们的人生华彩篇章

礼赞英雄、致敬楷模

其中《孙家栋的天路》

由佟大为、孙俪、刘奕君等主演


该单元以无数次的试验失败为切入点

聚焦“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哈工大杰出校友孙家栋院士

讲述了以其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工作者

从一张白纸做起

孜孜以求、步履不停地

开拓中国航天事业

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的故事





故事从1958年讲起

从苏联学成归国的孙家栋

被安排进行导弹研究工作


 

1964年

“东风二号”发射成功

中国终于有了自主研发的导弹


 

1967年

经钱学森推荐

孙家栋成为“东方红一号”卫星

的技术总负责人

孙家栋和同事们

接连攻克一系列难题

并用“借箭显星”的办法

实现了“看得见”的技术要求


 

1970年4月24日

新中国第一颗卫星成功发射

举世震动

第二天出版的《人民日报》

头版头条报道了发射成功的消息

孙家栋的热泪夺眶而出



故事结尾
以时间为轴
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
所走过的发展历程

点击观看视频



今年2月22日,人民大会堂,这样一幕情景温暖人心——

在与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合影时,习近平总书记身边就座的,是两位特殊的“90后”和“80后”:已经90多岁高龄的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和年逾八旬的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院士。合影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同两位哈工大校友亲切交流。


2月22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这是习近平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同孙家栋、栾恩杰等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翻开孙家栋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这一项项中国航天“国之重器”背后,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当国家启动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时,已经75岁的孙家栋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3年后,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大家欢呼雀跃,孙家栋却悄悄背过身子擦眼泪,“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国家能把‘嫦娥一号’送到月球上去,尽管是第一次,却这么精准,我为国家有这么大的成就感到自豪!”孙家栋说。


孙家栋校友在哈工大


难忘的求学时光


1948年,18岁的孙家栋考入哈工大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孙家栋回忆说,当时所学的数理化课程都是用俄语编的中学教材,完全用俄语授课,学俄语的同时也进一步补习了基础课程。

回想起在哈工大学习的日子,孙家栋深有感触:“在哈工大学习的这段时间,是在我青年时代非常关键的阶段,哈工大对我的思想、学习的基础影响很深,对我之后的成长而言是非常关键的,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母校学习的时光。
 
1950年元宵节,很多同学回家团圆,学校安排学生晚餐吃红烧肉。孙家栋决定吃完难得的红烧肉,再回姐姐家。开饭后,校领导突然来到餐厅通知在场学生空军招人,当晚就要赶往北京。孙家栋在哈工大学了近两年的俄语,因为国家需要,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到新组建的空军去做翻译工作。
 
1951年,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孙家栋入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年后,在学院大门最显眼的“状元榜”上出现了他的照片。就在进入这所学院5年后,孙家栋获得了一枚人人羡慕而又屈指可数的纯金斯大林头像奖章。


1951-1958年,中国空军选派第一批学员到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毕业回国后合影(四排中间为孙家栋)


传奇的航天人生


“当时我认为这辈子就是干航空了,不料回国以后,出于国家需要,我又搞了导弹。”1958年孙家栋毕业刚回来,正好赶上聂荣臻元帅奉命负责中国导弹研制计划。孙家栋被调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开始从事导弹研制工作,由此开启一段传奇的航天人生。

1967年7月底的一个下午,孙家栋趴在火箭图纸上满头大汗地搞设计,一位同志受上级委托来到他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为确保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向聂荣臻推荐了你,根据聂老总的指示,决定调你去负责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这一年他37岁。



从此,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跟孙家栋的传奇人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和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深情寄语学子


我是个非常幸运的人,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遇到这么好的机遇。我确确实实是随着国家的建设发展,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在党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不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中的一个。我所做的只是党和国家的需要,党和国家要我去办什么事情,我就老老实实办什么事情。如果说我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那我的一切荣誉都属于党和国家。

首先一定要夯实基础,提高自学本领。我们国家要发展,要有所创新,要走在前沿,就不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这种情况下,必须培养自学能力。第二,交叉科学发展迅速,要具备综合处理、综合分析的能力。第三,要具备实践能力,力求把自己的想法转变成现实,不能空想。第四,做事先学会做人。要学会和人打交道,学会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是非常非常有希望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航天技术的发展在世界上依然很重要。随着国家的发展,青年学子将来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孙家栋院士



孙家栋校友做客201讲坛,与学子面对面交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
作为“中国航天第一校”的哈工大
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
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以孙家栋为代表的哈工大人
为打造航天领域的“国之重器”
献出了青春年华
书写了精彩人生

向爱国奉献的哈工大人
致敬!


来源 | 腾讯视频 新华社等

编辑、排版 | 商艳凯
审核 | 梁英爽 李守斌

延伸阅读
  • 哈工大回应志愿者拍考研试卷袋

    本文转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我们关注到因我校志愿者对研究生招生考试试卷袋拍照上网不当行为引发的网络舆情。学校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相关调查工作。经初步调查,该志愿者工作是在自命题空信封上粘贴

  • 哈工大电致变色技术完成我国首次空间验证

    10月22日,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研制的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完成空间性能与功能验证,这是我国首次开展电致变色技术在空间环境下的性能验证。该技术产品于10月14日搭乘交通VDES卫星,由长征二

  • “神十三”再叩苍穹,哈工大持续助力!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