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味道,新华这儿有

大学 作者: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2021-10-21 19:40:39


大学生初次踏入校园或许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但是离家的日子总不禁泛起乡愁。


曾经我们身在故乡,从未在意过一日三餐陪伴我们味蕾的食物究竟有何特别之处,似乎世间的食物本应如此,酸、甜、苦、辣都是那么的恰如其分。也从未深究过,我的家乡,究竟是何种味道。


直到起身远行后才明白,原来那颗躁动着、牵挂着的思乡的心里装着的,是颗思乡的胃啊!


故乡的味道


或许每种食物背后都藏着某段人生的写意,都有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还有那斩不断的乡愁。独在异乡,或许时有好友相伴,却总觉得自己就是在那远离彼岸的浮萍。只有顺着留在心里的味道,才能一步步地靠近彼岸,那个叫做“故乡”的地方。


粤之越来越走不出的甜和苦



“甜”,甜在心里,甜在故乡。广东随处可见的糖水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畅销品”。每逢夏日到来,冰镇的糖水总能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这是来自家人相聚时的甜蜜与美好。然而,广东这个地界不只有甜甜的糖水,还有苦苦的凉茶。“凉茶清火”,这是大人总挂在嘴边的话。苦苦的凉茶一入口,小孩子恨不得马上吐出来,却在父母的威逼下咽了肚。放下碗,小孩子马上抓起一颗糖含在嘴里,抚慰“受伤”的舌头。


小时候,觉得天底下最甜的是糖水,最苦的是凉茶。长大后发现,潺潺思念,大概就是用糖水和凉茶做的吧。


甜蜜蜜的糖水凝炼了家人的爱。一碗清凉可口的糖水不仅能让人感受那缠绕在舌尖上的甜蜜味道,更为思乡人带来过往的种种甜蜜瞬间。甜由心而发,由感而触,拨动对家乡思念的心弦。清清苦苦的凉茶中隐藏着浓浓的思念,正思故乡的人一碗下肚也不觉苦。苦味在舌尖绽放,滑进喉管。包裹着的,是那颗想家的心。


甜是成熟的天真,是慢慢长大后想要回到幼时的天真,是远离家乡后像是回到家乡的一种暖。一次次长大,记忆里的甜也许有些变化。它曾经是妈妈从冰箱里拿出的糖水,曾经是高考的录取通知书,在这一刻是品出了家乡的味道。


苦是天真的成熟,是想要拨通却久久不敢拨通的电话,是小时候为了父母开心而咽下的凉茶,是离家后怎么也不愿说出的想念。随着年龄渐长,天真地以为对当年凉茶的苦已经不再惧怕,但却发现,我和家乡之间的距离,苦过所有凉茶。


川渝,带不走只有火锅的热辣



香辣更衣后,钗梁拢鬓新。一口火锅就是一场人间小团圆。一口大锅、一大桌人,锅里的红油沸腾,锅外的人声鼎沸。


川渝人吃火锅总是要叫上一大群人,大家一边吃一边围着桌子摆“龙门阵”。不只是因为火锅是一种有温度的菜肴,还是因为围在那一桌的人都是有温度的人。火锅的圆,是团圆的圆;沸腾的红,是红火的红。锅里不只油与水交融还有情与爱的交融,那里有“热气腾腾”的宣泄和觥筹交错的释怀。


亲人们的家长里短,友人们的相见言欢,同事们的志同道合,似乎都融进了火锅煮出的浓浓情愫里。难得一聚,团圆之时,好像只有吃上一顿火锅,胃才能得到满足,一解满腔的喜情悲绪。


或许喜爱吃辣的川渝人面对汤底鲜甜的米粉时会感到自己身在他乡,而创客坊的火锅串串里每一滴沸腾的红油,都用炙热的麻辣冲淡了乡愁。


秦之醋酸甲天下



离家的山西人,总是带着一瓶家乡的陈醋。面对惊讶的眼神,他们淡然一笑:你不懂,这个味道是不一样的。


饭堂的饺子蘸上家乡的醋,一阵从舌尖蔓延到胃里的颤动,又升腾而起,像雾气般钻入了心底,不由坠入故乡的怀抱。口中漾开的酸,化成了心里的甜和暖。那,是远在异乡的山西游子独懂的乡愁。


幼时立志离开家乡,却把自己和醋的联系加深。少年时满怀踌躇,却更加近乡情怯。


味道的印记


“我来自广东梅州,

在学校最爱吃的还是客家腌面。”



客家腌面是梅州地区最普遍的一道早餐,是客家小吃的代表。曾智霖初入大学,每每吃到客家腌面,就会想起高中那段拼搏的日子。


从前的旧时光,成为往后岁月之中的光。


备战高考不容易,那时候每天早上一碗热腾腾的面,仿佛唤醒了一天的精神气。客家腌面是我枯燥的高中生活里的一份鼓励”。如今身在大学,曾智霖回味起高中的日子,都会感谢当时自己的坚持与自律。


一碗客家腌面让曾智霖不仅仅想到家乡,更成为他大学的时光里继续向前的动力。


“每次吃到回锅肉,就想起了我的家。”



祝茂林来自巴山蜀水之地四川,今年初入大学,在学校最想吃的是传统川式回锅肉。大一的他第一次离家这么久。想起父亲做的回锅肉,便感到胃里一阵躁动,甚至连带着人都焦灼起来。


回锅肉是四川家庭的一道家常菜,据说每个四川人家家家都会做回锅肉。割一块“二刀肉”,几个青红椒,青蒜,豆豉,再加上“回锅肉的灵魂”——郫县豆瓣酱。每一道工序都悄悄潜进四川人的脑袋,每一颗心都根种着思乡的芽。


“仿佛看到一根可以带我荡回家乡的绳索,可它在空中晃啊晃,我怎么也抓不到。”


离家久了发现,再多的山珍海味,也抵不过一道家乡菜。


“一碗粿条在潮汕人的心里

甚至比奶茶还要重要。”



来自潮汕地区的郑倪,他说最具家乡味道的菜品是牛肉粿条。一碗粿条在潮汕人的心里甚至比奶茶还要重要。从软糯的粿条、鲜咸的汤底、弹牙的肉丸,到脆爽的芹菜粒、酥香的蒜头,每一口都是潮汕人的乡愁。


食堂的粿条味道很好,但少了在家乡路边大口吸粉时空气中裹挟着的咸腥的海风。风在鼻尖围绕。那个地方,那些味道让每一个同乡的人都如此眷念。


只因那一碗粿条,他就与千千万万离开潮汕的客旅人聚到了一起。并不知道其他人姓甚名谁,但是我们都有同一个名字叫做“潮汕人”,这是离开故土时,刻在味蕾上的印记。


或许想家时我们总能时不时地给家人打个电话问好,独自一人在电话这头黯然哀伤,向父母倾诉想要回家的心情。我想回到的是那个父母忙前忙后的温馨的小家,亦是那个让我的心不再漂浮的故土。


日子过得久了,好像熟悉了周遭的事物。慢慢也有了三三两两的人陪着你逛完整个校园,慢慢也有了经常去的饭堂的那家店。慢慢在一次次探索后发现原来家乡的味道一直都在。这个味道从我出生就一直陪伴着我,塑造了我。


“我们”与“家乡的味道”



“家乡”在百度释义是“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第一个关键词是“家庭”,这便是初入校园乡愁泛起的原因,第二个关键词是“世代居住”,只有世代居住它留下的烙印才不可磨灭。


它不止在遥远的梦里,它还在我惯常的思维里,在我的行为方式里,在别人的眼里。


校园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校友,他们每个人的成长中,都烙印着独特的家乡的味道。山西人爱吃醋也因为多吃醋可以有效缓解干燥气候的侵害;广东人吃的清淡喝凉茶是因为地处岭南地区容易“热气”;至于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火锅嘛,因为在“蜀犬吠日”的巴蜀地带,火锅祛湿御寒,吃完不仅身上暖和,心里也一股暖意。


“诶,我今天想吃火锅耶。”室友放下手机,把头转向我对我说。


“就让我这个四川人带你吃吃正宗的火锅吧,虽然店里的还不够正宗,但是有我,尽量正宗啦。”我拍拍她的头,挽着手大笑出门去。


眼见灯光下五颜六色的配料,每一种颜色似乎都在挑逗我。但室友的碗里只加了几勺子醋蚝油。


“来点蒜,哎呀这蒜可不够。”我拿起勺子在她碗里加了一勺蒜。


“不要再加了,待会儿一大股味儿,哎呀我不吃香菜。”她说着,我又把勺子伸向香菜。


“不吃香菜吃啥子火锅嘛,吃蒜降血脂。”摆着龙门阵等着鸭肠煮好,不管是油碟还是干碟都必须加上小米辣,再撒上一层辣椒面。


“我蘸蘸你的配料。”她已经抬起了手正准备进攻。我手一拐躲过了她的筷子。突然默契地哄笑仿佛扰乱了服务员上茶的思绪,周围桌的客人都转过头看着我们,又是一阵哄笑。我们赶快收了声,面对翻滚的红油锅,手和嘴巴可没有停下。


渐渐地,周围桌都开始喧闹了起来,有的人挽起袖子举起酒杯,有的人脸颊通红不停地用手扇着风,有的人静坐微笑享受这热腾腾的时光。


“对头,对头。吃火锅就是要这样子。”我悄无声息凝视着这一切又不禁笑出了声。


“你们吃火锅都这样?一边聊天一边吃能吃够吗?”


“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怎么也得吃够啊。”我的筷子跨过了火锅的这头到了那头。


“吃这么久啊。啊,你怎么又挑我这边的?”


“哎呀,席上无短手。”情急之下,我说出了川话的腔调。


“这也是你们的习俗?”


“这倒不是,这是我个人的习惯。”我微微一笑,把刚烫好的鸭肠夹到了她的碗里。


“热情,好吃让给主人家才是四川人的习俗。”我撩撩头发接着说。


“我的天啊,你调的料也太好吃了。”


“勒个就是四川的味道。”


一阵哄闹,隔壁桌的客人已经散了,他们肩搭着肩出了店门。嘴里说着我听不懂的话,但仿佛他们听懂了我的话。


我离开了家乡,可是家乡的味道仿佛还是跟了我一路。不管我们身处哪里,家乡在哪里。总有一种思绪在牵引,总有一种骄傲在骨子里,我原本就是代表家乡味道的那个人。


我们跋涉万里,每当雨声滴滴,最想念的还是留在原地的乡味。所谓的家乡的味道其实不知是那一碟菜一盘肉一碗汤,而是那与故乡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刻在我身上的种种记忆,是那时而涌上心头说不出的暖流和数不清的感动。


在家乡,她哺育着我,塑造着我;在异乡,我牵挂着她,仍属于她。



你在新华,还尝过哪些“家的味道”?

欢迎留言分享

然后带上小伙伴们,在凉爽的秋季里

胃口大开地去品尝吧~




来源:广州新华学院

关注招办微信公众号,随时了解我校招生信息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