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团队取得肝癌研究重大突破!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因肿瘤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诊断筛查技术少及缺乏有效的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绝大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的晚期阶段。目前肿瘤学研究也多基于晚期肿瘤组织的临床分析与肿瘤细胞系的研究,对早期肿瘤起始及如何演变为恶性肿瘤的过程知之甚少。因此,发现与鉴定肿瘤早期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与临床价值。
10月21日,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信号网络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周大旺和陈兰芬课题组合作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Glycogen accumulation and phase separation drives liver tumor initiation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工作中,作者通过构建多种小鼠肝癌模型,分析早期阶段的肝脏组织并结合肝癌的临床样本,发现在肝脏早期肿瘤病灶及小肿瘤中普遍存在糖原(glycogen)过度累积的现象。
本项工作的发现暗示了早期癌变起始中的癌细胞汲取葡萄糖后,可能更多是以糖原的方式作为能量在胞内存储起来而不是无氧糖酵解形式代谢分解葡萄糖。该发现改变了对肿瘤代谢已有的认知:肿瘤细胞通常将大量汲取的葡萄糖用于无氧糖酵解,代谢分解葡萄糖供能于细胞的增殖,这种异常的代谢方式被称为瓦博格效应(Warburg effect)。
为了探究肿瘤起始灶存在糖原累积现象的机制,作者通过显微切割技术结合RNA-Seq测序,对比分析早期肿瘤病灶组织与邻近的正常组织,发现糖原分解酶G6PC(葡萄糖-6-磷酸酶)在癌病变区域表达显著下降,这可能是造成早期癌灶糖原累积的重要因素。
临床上糖原分解各类酶包括G6PC、PYGL等的基因失活突变均导致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巨肝临床表型,多数患病者年幼夭折,生存下来患者后期往往发生肝癌。糖原是人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是由大量单糖分子聚合形成的细胞内最大可溶的超大分子。本研究发现糖原除了作为营养能量储存功能外,过多糖原累积还会发生液-液相分离(LLPS: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本项工作进一步阐释了累积的糖相分离造成重要抑癌的Hippo信号通路失活,激活下游原癌蛋白YAP,从而驱动肿瘤的起始。该团队早期工作发现Hippo信号通路的失活能导致肝脏组织快速增生,3个月内肝脏增大10-15倍,4-5个月内100%产生肝癌。
近年研究表明各类肿瘤发生发展中往往伴随着抑制细胞癌变的Hippo通路的失活,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该工作的发现有望揭示肿瘤发生中抑制细胞癌变的Hippo通路如何失活之谜。
综上所述,本项工作发现了早期肝脏肿瘤细胞将汲取的葡萄糖合成糖原作为能量存储,并通过液-液相分离抑制Hippo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驱动肿瘤的发生发展。
本项工作揭示了临床中糖原累积导致肝肿大与肝癌的致病机理,为多类肿瘤细胞在应激条件下出现糖原累积的现象提供了肿瘤细胞潜在应激生存的耐药机制,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刘清许、李佳薪、张炜极、肖琛及博士后张世浩(目前为安徽医科大学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是周大旺与陈兰芬教授。研究还得到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肝胆医院刘小龙教授、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医院丁劲教授和华侨大学柯荣秦教授等课题组的支持。本工作的第一作者刘清许同学因白血病不幸于2020年6月11日离世,他生前向红十字会登记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厦门大学医学院用于教学与科研工作。本项研究工作起始与多个重要发现均由刘清许同学承担完成,向刘清许同学致敬。
注:周大旺与陈兰芬教授团队拟招聘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若干名,开展肿瘤免疫的研究,感兴趣者请通过邮件联系(dwzhou@xmu.edu.cn)。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论文原文
往期精选
快给我厦的科研团队点个 赞 和 在看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