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教学奖 | 史常力:博学君子温如玉

大学 作者:深圳大学 2021-10-26 18:53:42




史常力,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部)教授,第六届校长教学奖获得者,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其《汉代文学与经学视域下的<列女传>研究》获得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中国早期史书叙事模式的形成与流变》被收入2018年广东省社科成果文库。




“准确地传递知识,优雅地讲解文化。”这是师范学院(教育学部)教师史常力身体力行的教学理念。公共讲座上,他与观众们遨游历史;课堂上,他的教学深受学生喜爱。来深11年,他在课堂勤勤恳恳,不改奉献本色,视人生为长跑,肩负使命,步履坚定。



闻一知十,融会贯通



“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在治学和教学上,史常力就是朱熹此言的践行者。


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上,史常力会导入文化知识背景,让学生对作品的产生年代、社会背景和作者经历产生全面的认识,进而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他常用《早发白帝城》作例子,以李白遭流放而又被赦免的写作背景牵引出李亨、李璘兄弟相残的历史事件,说明“闻一而知十”的重要性。


古代文学相较于现当代文学,知识内容相对固定,但史常力并不满足于讲解既定内容,而力图将学界最新发现牵引至课堂,在细节中帮助学生积淀新知。如柳宗元《韦道安》诗中“挂弓问所往”之“挂弓”动作,他以新出土壁画为证据,讲解古代弓、弦一般呈分离状态,而“挂弓”意为将弓、弦重新组合,是古人用弓前的必要准备。


随着教育改革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重视,史常力更加坚定自己的教学理念——“只有学生对这个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等他们走上讲台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去教导他们的学生。”


日常教学中,史常力还立志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传授某些见解时也会用通俗易懂的言语来使学生接受。他在讲解“历史概念的发展轨迹”时会拿洋葱举例:尽管它能被看到的往往只是表皮,但其内在却有很多层结构,就像每一个事物的形成也会有多时代的烙印一样。因此,学生在面对每一件历史事件时应学会追根溯源,挖掘事物的发展规律及其与所处时代的紧密联系。


正是这种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让史常力在同事和学生们眼中与“君子”形象如出一辙。“史老师上课,能够以正儿八经的大家风范,把一个问题深入浅出地给你说清楚。”人文学院教师常彧评价道。“一句话总结史老师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的潘潜这样形容史常力。


史常力在“校长教学奖”评选现场讲课


在工作与生活中,同事和学生们总能直观地体会到史常力渊博的学识以及对文学的热爱。他易于接受且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总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美。



以书为友,学为人师



史常力的古代文学之路始于小时候看的《唐诗三百首》等古诗选本。彼时,读书看报尚是大人小孩闲暇时光的主要消遣。上中学时,由于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无法满足他旺盛的阅读需求,租书便成了不二之选。为了省钱,史常力锻炼出了速读本领,读完厚厚一本无图版武侠小说只需一天。


“当时读书很杂,什么都读。”尽管当时书籍种类相对匮乏,在史常力的广泛涉猎下,《上下五千年》等历史科普读本依然为他打下了最初的学科知识基础。徜徉书海日久,上大学时,他已明确了自己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方向,并顺利进入中文专业深造,一步步向纵深求索。


读研究生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史常力被老师推荐去相邻高校任助教,并承担代课工作。站在讲台上面向众多学生分享知识的感觉,和过去从事一对一家教时截然不同,史常力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新鲜的体验。这次经历,在他心里埋下一颗教书育人的种子。毕业后,史常力如愿进入了教师的行列,那颗种子也在教学实践中发芽成长。


2010年,史常力来到深大,继续从事古代文学教育工作。刚进入荔园时,教学任务相对繁杂。“来深大的前两年,我一共上过12门不同的本科课程。”史常力微笑着回顾那段埋头苦干的岁月。“现在想想当时可能比较忙,但整个人投入进去,再苦再累也都过去了。”十年磨砺,当初的璞玉已展露出温润的玉质。无论是跟学生的交流,还是对课堂教学的把握,史常力都更加得心应手。


对史常力而言,十年教学生涯,不变的是对教育职责的坚守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忱。他始终坚持在课程设计上进行创新,不拘囿于教材内容,把新一年的新思考与新材料融进教学中,努力给学生更好的课程体验。他坚信,只要抱着真心去坚持做一件事,一定会有所回报。


史常力获第六届“校长教学奖”荣誉


“哪位老师实实在在认真准备,学生看得出来。”史常力说。在他眼中,教学相长是一个永恒的真命题。老师愿意花时间把课程打磨好,学生才可能学到真东西。同时,学生给予老师的正向反馈,也是让老师保持教学活力的最大动力,进而为老师带来新的启发和帮助。他谦虚地说:“我觉得能教给学生的永远也比不上学生给予老师的多。”


入选校长教学奖是史常力十年教学生涯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史常力总开玩笑说自己是一个没有什么理想的人。但他在自己的节奏里,却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每一件分内之事都办好了、办漂亮了。



使命在身,步履不停



弘扬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项丰富社会文化内涵、提升民族文化认同的社会性事业,吸引无数爱好者投入其中。但在具体实践里,部分非专业人士却容易出现知识性错误,使宣传工作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专业学者,史常力便自觉承担起宣传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使命。


史常力在图书馆、城市书城、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都曾开展科普工作。他通过一场场讲座和访谈,为大众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史常力在参加深圳广播电台基础教育类访谈节目


前不久,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等重大项目良好的社会宣传,让公众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这给了史常力进行文化宣传活动莫大的鼓舞。“正是在这种大环境的引导下,国民的人文情怀才能够被激发出来,这是国家号召带动社会环境改变的体现。”


谈及城市文化自信建设,史常力表示,深圳相较我国其他都市,其文化建设具有特殊性。管子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城市文化自信建设是一个随着城市经济发展逐渐生发的过程。文化认同需要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上慢慢引导。


与其纠结于过去的遗憾,不如在现今特区经济的璀璨成果上发展出具有鹏城特色的城市文化。作为文教大军的一分子,史常力认为个体努力终有局限,培养大众人文情怀不能寄希望于短期数场活动,而需久久为功。实现文化繁荣已是大势所趋,在党和政府的顶层设计之下,史常力愿成为时代浪潮中一朵浪花,汇入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的宽阔江海。


讲座后部分听众和史常力合影


未来,面对来自职业、社会等多方使命,史常力的目标简单而清晰:“继续做好本职工作,科研方面争取做出无愧于心的成果,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吧。”在过去的2020年,作为跑步爱好者的史常力累计跑过了1168.1公里。同样,在人生这条跑道上,他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目标坚定,步履不停。



来源 | 深圳大学报

编辑 | 陈金娣

责编 | 廖楷狄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