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中国科大主持完成的多项成果亮相“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大学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10-28 12:53:28

“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10月21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展,集中展示“十三五”以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2021.10.26 CCTV新闻联播

据统计,中国科大主持完成的多项成果亮相本次“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其中,中国科大牵头研制的“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位列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类成果首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重大科研成果吧!

“九章”

量子计算原型机

“九章”光量子干涉实物图

中国科大潘建伟、陆朝阳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构建了76个光子100个模式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具有实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根据现有理论,该量子计算系统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 该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2020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延伸阅读

04

12-2020

比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中国科学家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


“九章二号”144模式干涉仪

中国科大潘建伟、陆朝阳、刘乃乐团队与合作者成功构建113个光子144模式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求解高斯玻色取样数学问题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的24次方倍(亿亿亿倍),这一成果再次刷新了国际上光量子操纵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供了量子计算加速的实验证据,在研制量子计算机之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延伸阅读

26

10-2021

快亿亿亿倍!到底有多快啊?


“墨子号”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牵头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这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墨子号”作为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里的主要系统,一直承担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墨子号”自上天以来,不仅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打破此前国际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级”纪录,而且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提前完成预先设定的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三大科学任务,并且结合“京沪干线”首次成功实现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该成果入选2016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2017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延伸阅读

16

05-2016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

16

06-2017

重磅发布!“墨子号”量子卫星实现“一步千里”,成果登《科学》封面

10

08-2017

中国科大两项成果登上《Nature》:“墨子号”量子卫星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

15

06-2020

“墨子号”实现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

07

01-2021

重磅!中国科大成功验证构建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


基于固体离子导体门电压技术的量子调控研究

固体离子导体门电压技术原理及优势

基于固体离子导体门电压技术的量子调控研究


中国科大陈仙辉院士团队发展了基于固体离子导体作为栅介质的门电压调控技术,实现了载流子浓度的大范围可逆调控,突破了现有门电压技术在载流子浓度调控方面的瓶颈,并与多种重要的物性表征手段实现了原位结合,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该技术还兼备电场调控亚稳相的能力,将推动新结构和新物态的发现,为量子调控研究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

电能驱动二氧化碳还原 实现绿色经济式碳循环

中国科大谢毅院士、孙永福教授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电催化材料,将具有明确原子结构的二维无机材料作为一种模型材料体系,阐明了二维材料表面高比例活性位和特殊电子态高效活化惰性二氧化碳的新机制,实现了温和条件下低能垒的二氧化碳还原。该成果入选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延伸阅读

07

01-2016

新型电催化剂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为液体燃料


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在碲化锆体系中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中国科大乔振华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块体碲化锆(ZrTe5)晶体中首次实验实现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该研究进展提供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证据,并提供了一个进一步探索三维电子体系中奇异量子相及其相变的很有前景的平台。该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9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延伸阅读

14

05-2019

登《自然》正刊!我国科学家首次实验验证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攻克20余年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王兵教授解释“哈密尔顿—田”猜想的大致原理

中国科大教授陈秀雄、王兵团队取得重大突破,证明了“哈密尔顿—田”和“偏零阶估计”这两个国际数学界20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审稿人评论“该文是几何分析领域内的重大进展,毫无疑问将激发诸多相关工作”。该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2020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延伸阅读

18

11-2020

【新华每日电讯】穿越11年的数学长跑:寻找那颗最完美的“鹅卵石”


大科学装置

“环境诱发情绪异常”神经机制

的多尺度成像方法和研究

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高分辨细胞成像技术

中国科大田长麟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团队依托合肥、上海、北京同步辐射光源及合肥稳态强磁场设施开发多尺度生物成像表征技术,开展“光对情绪调节”的神经环路分析及应用研究,发展了高分辨率杂核磁共振成像方法,基于同步辐射的水窗衬度成像、相干光衍射成像、质谱成像及荧光成像等不同空间分辨成像方法。利用磁共振成像建立了决策行为的量子模型,利用光学成像等方法揭示了光刺激与抑郁症之间的神经环路,并首次突破物理感知极限实现了哺乳动物裸眼红外图像视觉。


合肥光源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环大厅

经过重大升级改造后的合肥光源,连续五年开机率优于99%,每年运行时间超过7000小时,为国内外用户提供40000小时以上的优质机时,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解决了先进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一系列重要的科学问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自然》中皆有重要研究成果发表;面向我国的重大战略需求,在航空发动机燃烧、煤化工能源转化、先进薄膜材料、大光栅技术和标准探测器定标与传递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延伸阅读

27

10-2021

合肥光源参展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05

10-2020

“点亮”探寻微观世界之眸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光源梦”

08

04-2020

南迁五十年 |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生日快乐!


火灾

大尺度火灾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大尺度火灾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是我国主导创建的火灾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十三五”期间,共计100余位国际著名学者来访开展合作研究,主导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金砖国家科技合作研究项目等重要国际合作项目,主办了10次国际学术会议。成员受邀在国际燃烧会议作大会特邀报告,入选国际燃烧学会会士,获Sjölin奖等重要国际学术奖,受邀在权威国际学术组织、学术期刊、学术会议任领导职务。探索研究生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合作专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中国政府友谊奖、黄山友谊奖等。

延伸阅读

20

10-2021

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 | 新华云直播带你探究火的秘密

来源:科研部、新闻中心

CCTV、新华社、安徽日报

本期编辑:姚琼、刘雨嫣、李文心

统筹:范琼、姚琼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