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担使命|课程思政,我们在行动(七)铭旗于心

大学 作者: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1-04-02 23:01:23

课程名称

三维CAD应用

教学内容

铭旗于心—绘制国旗

主讲教师

蒋明华 智能制造学院


内容简介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学生活动室墙面部分区域(长2.1米,高1.5米)需要布置五星红旗图案,让学生在课堂上用三维设计软件动手绘制中国国旗。

通过该任务的实施,掌握三维设计软件直线、矩形、圆、正多边形、线性阵列、智能尺寸、几何约束、剪裁实体等草图绘制和编辑命令。


价值目标

1.激发爱国热情,培养责任意识;

2.提升工程素养,强化规范意识;

3.塑造工匠精神,强化职业能力。


实施过程

结合学习内容,挖掘课程思政的融入点,创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在构建知识技能过程中,无痕渗透课程思政。

1.热点观特征,激发爱国热情。

以里约奥运会所用国旗出错新闻报道引出本次课学习任务—正确绘制五星红旗,通过视频,在了解国图案特征的同时,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责任担当意识。

2.问答明要义,培养责任意识。

在观看完视频,了解国旗特征后,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探讨1:颁奖仪式上所用中国国旗出错在哪,正确的国旗应该是什么样以及这样设计的涵义是什么?

通过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探讨,学生“精准”观察到国旗四颗小星各有一尖角正对大五角星的中心,真切体会到小星环拱于大星右侧的国旗设计,是代表亿万人民心向伟大共产党的寓意,四星环拱而非平行,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问题探讨2:为何中国代表团当场提出抗议,要求里约奥组委立即纠正错误?

通过这一设问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国旗尊严、维护国家形象,树立民族自信,是每位中国公民应有的素养。

问题探讨3:为何在奥运会如此重要场合会出现国旗错误的情况,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把握时代大势,发挥“大思政”整体合力,培养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专业课学习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3.协作探真知,塑造工匠精神。

将绘制国旗任务分为查规范、定方案、精绘制三个环节。

查规范:小组成员依据使用场景,结合课前给定节选《国旗制法说明》中对国旗尺寸、结构的规定,确定此次绘制国旗尺寸、各五角星大小和位置等参数。此环节通过查规范,强化 学生规范意识,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

定方案:在明确任务目标后,教师讲解示范三维软件草绘模块相关命令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三维软件直线、矩形、圆、正多边形、智能尺寸、线性草图阵列、剪裁实体等命令。

经小组讨论比对确定最终绘制方案。此环节重点内容是如何画国旗,但难点确实如何画好,画规范,这里主要是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程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此处通过给学生分享朱光富、吴光辉等“大国工匠”事迹,引领他们树立起工匠精神的价值理念。

精绘制:在确定实施方案后,小组成员每人动手绘制国旗图案,在绘制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追求卓越,直至完成国旗绘制。

此环节让学生在上一环节领悟到的工匠精神,通过绘图实践来塑造。对于有错误的地方,不能马虎,来来回回修改,直到修改好为止。

这一次次修改的过程,就是不断铸造和壮大匠心的过程,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分享促提升,强化职业能力。

国旗绘制完成后,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作品、绘图技巧和所感所获。经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总结,各小组查漏补缺,不断优化方案。此环节通过小组成员上台展示分享,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表达沟通、学习创新、解决问题等职业能力。



教学体会

课程思政教育不是生搬硬套,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中,首先,要不断研究我们的教学对象—00后,适应他们的认知特点,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

其次,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挖掘教学资源、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通过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统一,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要素,发挥“大思政”的整体合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既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又能技术过硬、勇于创新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图文来源:教务处


立德树人 成致匠贤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