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正青春丨党史小故事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党的历史厚重,但有温度。我们听到了很多感人至深的党史故事:渣滓洞中雕刻的红心吊坠、“因为相信而看见”的于都河人民、雪山上的最后一次党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些党史故事,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
牺牲个人
言首泌蜜(严守秘密)
阶级斗争
努力革命
伏(服)从党其(纪)
永不叛党
这张已经泛黄的布片上的文字,是江西永新县才丰乡北田村的普通农民贺页朵当年入党时亲笔写下的。誓词左右两边画着两个五角星,五个角内对应写着“中国共产党”5个字。上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C.C.P.”,右边沿落款:“中国共产党员贺页朵”“地点北田村”。尽管24个字中有6个别字,但质朴而无畏的誓言、忠诚而笃定的信念,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光芒。
★
贺页朵,1886年出生于北田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井冈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此时,已经41岁的贺页朵满腔热情、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场革命运动,并担任了乡农协会副主席。
在榨油坊旧址内的贺页朵介绍
井冈山区群峰连绵,地形复杂,交通运输和通信联络极为不便。为了方便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贺页朵把自己家的榨油坊作为红军的秘密联络点,收集和传递情报、运送伤病员、转运食盐。他还多次参加攻打永新和吉安的战斗。由于表现出色,永新县东南特区党委决定吸收他入党。
入党宣誓是在贺页朵家的榨油坊进行的。昏暗的桐油灯光下,他在一块布料上写下了庄严的入党誓词。
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贺页朵因身负重伤留在当地坚持斗争。他的入党介绍人临行时嘱咐他,要对自己的党员身份保密,对任何人都不能说,包括自己的亲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虽然面临着生死考验,他一直严守着对党的承诺。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入党誓词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保存下来。
1951年,中央派慰问团到曾经的革命根据地进行慰问,在到达永新县的时候,得知消息的贺页朵颤抖地拿出自己珍藏的入党誓词,交到慰问团负责人的手上,最后交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保管,这份誓词也成为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
1959年,画家靳尚谊以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开始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油画《送别》
1934年10月,在江西于都河北岸集结着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8.6万余人。此时的外围,敌军重兵正围追堵截,步步紧逼。部队集结于都期间,军民齐心协力,于都人民纷纷支前拥军。当地百姓主动送来门板、床板,甚至寿材,几乎家中所有可用的木料都用来搭设了浮桥。
为了保密,于都人民在各级党政军组织指挥下,配合红军严密封锁消息,并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白天于都河畔与往常并无二致,渡河行动则选择在晚上进行。为了确保红军安全渡河,于都百姓协助工兵,每天下午4点开始架设临时浮桥,晚上8点完成,红军通宵达旦夜渡于都河,次日凌晨拆除,分散隐蔽在河岸边,不留任何痕迹。通过8个主要渡口、5座浮桥,红军渡过于都河,踏上了漫漫征途。
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内的“长征渡口”
于都先后有6.8万人参加了红军,1.7万于都子弟参加长征,留下姓名记载的烈士多达16356人。30余万人口的于都县,几乎每5人中就有1个参加红军;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一名于都籍烈士倒下。
于都河,从此有了“长征第一渡”的不朽名号,而“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的佳话更是永远流传。
“天底下哪有比红军更好的人?”
“什么是共产党?
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
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这是“半条被子”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临终前还在和儿孙说的话。
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里展出的“半条被子”故事场景
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来到湘赣边界的湖南省汝城县进行休整,其中一支部队进入了沙洲村。不少村民见状都躲到了山里。可是大家发现,这次来的部队和以往只会抢东西的白军不同。进村后,有些红军看见门口有柴火就帮村民劈柴,有些看见水桶里没有水了就去挑水。
当时34岁的徐解秀因为裹了小脚,又背着刚一岁的儿子,没来得及走远。看到这一幕,她又回到了家中。那段时间,不少红军战士都是在村民的屋檐下或者场院里和衣而睡。看到红军这么艰苦,徐解秀就让3名女红军住到了家里。那时天气雨雪交加,红军衣服都湿了,徐解秀就赶快烧起热水给她们洗脚、洗澡,烧好水后又煮饭给她们吃。
因为家里穷,当时徐解秀家的床上只铺了稻草和破棉絮。晚上,三名女红军就和徐解秀睡一张床,盖一条行军被。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门口的草垛上。白天,红军战士们和徐解秀一起干活,讲进步道理,还帮她带孩子,徐解秀则帮红军战士们煮饭。
一转眼,红军要开拔了,看到徐解秀家连一条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其中一名女红军就要把行军被送给她,徐解秀执意不肯。红军女战士就将行军被剪下半条留给了徐解秀,并对她说:“我们以后解放了和平了还会到这来看你们,买床新的被子给你们。”
岁岁年年,每到11月份,徐解秀就会在滁水河畔守候,盼望红军归来。
老人对后人说,“我不是盼望一条新被子,是想念红军,天底下哪有比红军更好的人?我们要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
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保留着当年三名女红军与徐解秀同住的老屋与小床
爬上党岭山,
如近鬼门关;
若无大圣胆,
难以再生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其中提到的党岭山正是位于此地,是大雪山脉的北段,主峰海拔5470米。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风暴雪崩不断。特别是在冬末春初季节,要翻越它更是难上加难。红四方面军南下受挫后西进甘孜,途中翻越了党岭山。
版画《红军过雪山》(作者 宋广训) 战士们相互搀扶着跟随队伍前进
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兵站部部长吴先恩,带领一群红军翻越党岭雪山时,官兵们发现了不少冻僵了的战友的遗体。吴部长看到露在雪外的一只胳膊,想走近用雪把这个战友的遗体再埋深一些,却发现这个战友的拳头里还紧握着东西,小心翼翼地掰开这个战友的手一看,手里紧握的是一张党证和一枚银元。
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3月入党。
看到这一幕,很多红军战士都明白了,那一枚银元,是刘志海同志的最后一次党费,很多战士都留下了热泪……
吴部长取过刘志海的党证和白洋,流泪说到:“志海同志,你的党证和最后一次党费,我一定替你转交给党!安息吧,同志!”
从烈士入党时间和长征时间来看,他的党龄只有一两年而已。一两年,却让他深深记住了自己党员身份,什么是初心?刘志海伸出雪堆的那个胳膊就是最好的回答。
雕塑《雪山忠魂》的一角
我整起了我的旅囊,
向着那自由的领域,
跨过那黑暗崎岖的道路,
明天,我第一个看见东方发出的曙光。
——余祖胜
余祖胜,《红岩》里余新江的原型,1927年生于湖北汉阳一个工人家庭。日军占领武汉后,他们一家四口随父迁到重庆。12岁时,因家境贫困辍学进入兵工厂当童工;后入该厂技工学校半工半读。1947年,他与几位进步青年组成“读书会”,出版《火焰》墙报,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挺进报》事件发生后,因叛徒出卖,于1948年4月7日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
1949年春节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抵达长江北岸的消息传到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监狱地下党组织决定利用春节期间敌人放松监视的机会,举行庆祝胜利联欢会,要求每个人制作一件礼物送给难友作为纪念。
余祖胜、汪进仪等从板上拔出铁钉磨尖作刻刀,利用旧牙刷柄和竹片,刻制了100多颗五角星和红心。
这颗竹片制的红心是余祖胜刻的。红色是难友们冒着危险从狱中“医官”那里弄来的红药水染成。红心上用英文刻着“Livelong C.P.”(共产党万岁)。为迷惑敌人,他们用细铁丝做成链子,一头挂着这颗红心,另一头挂着一个骨质牙刷柄制成的十字架,上面刻着“ONE FOR ALL”(我为人人)“ALL FOR ONE”(人人为我)。现在保存下来的已不完整,缺一个横架。这个红心是狱友唐弘仁出狱时缝在衣服里带出来
余祖胜雕刻的红心吊坠
在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下令屠杀关押在渣滓洞监狱中的革命志士。1949年11月27日,余祖胜在这场大屠杀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1962年罗广斌、杨益言等到贵阳搜集烈士遗物时,唐弘仁将这颗“红心”交给他们。
编辑丨平润泽
责任编辑丨刘浩晨、党晓辉
初审丨邓一君
终审丨马月、卢红军
图文来源丨共产党员网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985毕业生主动延毕:有人故意挂科
- “哈利波尧”,在成长!
- 委员风采 | 履职尽责有作为 服务大局显担当
- 媒体视角|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在我校成立,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 王国祯:数学研究需要摒弃无关要素,抓住核心问题!将在202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报告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66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一行来校调研
- 新学期来了!看看郑大人的开学“云体验”!
- 金科青年思享汇丨志愿青春 爱宁爱校,致敬所有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金科人!
- 学党史丨党史百年天天读 · 6月20日
- 胡福明:实践出真知 | 数风流人物
- 览四史,扬国威(第十四期)‖学习党史,了解党的多个“第一次”
-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 历史上的今天: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