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公里,哆啦A梦般的奇妙联结

大学 作者:北京大学 2021-11-11 11:52:14

从哆啦A梦到终结者
关于机器人的想象与思考
是天真烂漫的孩童们热爱的游戏
亦是前沿学者与哲人热衷的主题

在哆啦A梦的故乡日本
那里的孩子们
对于机器人都有着怎样的看法?
与中国的同龄人之间
又有着哪些同与不同?

10月30日上午
来自中国北京与日本东京的
四所高中,百余名师生
以北大为支点
产生了奇妙的联结
跨越两千多公里的海陆距离
共上同一堂课
一堂由北大教授讲解的
“机器人”主题课

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奇课堂

消弭了语言的藩篱

激起了两国少年共同的热情与好奇心?

快和小北一起来看看吧!


机器人?从哆啦A梦说起!


“机器人,是把现在所有先进技术集成在一起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北大工学院谢广明教授

你有幻想过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吗?在“元宇宙”的世界里,人类会和机器人成为最默契的伙伴吗?小时候觉得神秘莫测的机器猫哆啦A梦会成为每个家庭的标配宠物吗?

不久前,来自中国与日本四所高中的一百多个满怀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年轻大脑汇聚在北京大学工学院谢广明老师讲授的《魅力机器人》课堂上,跟随着谢老师的指引,通过了解机器人,打开未来之门,共赴了一场奇幻之旅。

插上兴趣的翅膀,领略科技的万象。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来自中国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第四中学,和日本东京都立丰岛高中、涩谷教育学园幕张高中的一百多名学生们,以学校为单位结对,通过线上学习的模式,共同聆听谢广明教授的《魅力机器人》课程。

“机器人时代”、“仿生机器人”、“仿生机器鱼”……一个个新颖神奇的词汇将同学们带入了一扇扇等待探索的新世界大门,机器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它引领着怎样的未来?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思考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中萌发,10月30日,迎来第一堂直播讨论课的他们,争相分享了自己的独特领悟和体会。


北大附中学生在上《魅力机器人》直播讨论课

北京四中小组展示学生代表准备展示中

两国的同学应该都认识哆啦A梦。哆啦A梦是一个未来的小工具,帮助大雄的问题和烦恼。虽然哆啦A梦计划在 22 世纪出生,但在现在它尚未诞生的 2021 年,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想象:我们希望机器人帮我们解决什么烦恼?

以哆啦A梦为楔子的讨论,唤醒了中日学生的童年记忆,那个什么都可以从口袋中掏出的神奇伙伴,让他们对机器人有了更多天马行空的想象。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可以成为我们贴心的朋友,陪我们共度喜怒哀乐的时光,迷茫困惑时给予我们答案,孤单落寞时为我们点亮一束光......或许机器人也可能成为保留人类记忆的“黑匣子”一般的存在,记录我们人生独一无二的宝贵经历,给失去亲人的人带来一些慰藉,给留守儿童思念父母的空间,拉近留守老人与儿女之间的距离......又或者,如果能够研发出一个可以自动感应危险,并快速或移动去保护易伤者的机器人,这样生活在战乱地区的人们,可能就会多一份生的希望……

从自己,到他人,再到社会,用先进科技,传递温情,带着现实社会关切的学生们,纷纷描绘着自己心中的理想机器人。

围绕着校园日常,同学们则有着许多关于机器人的生活细节设想。从监测学生上课睡觉进行提醒的振动椅子机器人,到带有传感器帮助减少橡皮擦屑的桌面清洁机器人,再到外出活动陪伴训练的教练机器人…...同学们眼中的机器人,也可以成为校园生活的便利助手。

“让梦想照进现实”,科技不止于想象,还需要硬技术使其变为现实。第一次触碰到“零力矩点”“鲁棒性”等专业名词的少年们,虽然不时会感到有些“头大”,但在汲取、消化知识后,大家提高了自身的本领和能力,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传播者。自信的他们跃跃欲试,欲为科技发声,吸引更多小伙伴一同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那么机器人的发展,是不是百利无一弊呢?兴奋之余的学生们冷静分析,思考着机器人发展将带来的社会问题。如果无人驾驶的车辆发生了事故,应该由乘坐人还是制造公司负责?机器人发展可能会导致一部分职业人群的失业,我们可以针对这些人施以什么样的帮助?不仅仅专攻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者需要思考这些问题,这些现实里潜在的隐患,其实与我们每一个人相关。

从有着“四次元口袋”的哆啦A梦谈到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Walker X(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从宏大的机器人时代深入到细微的机器手抓握力,从机器人技术校园应用设想延伸到机器人发展的伦理法律问题……《魅力机器人》的课堂上中日学生“脑洞大开”,发挥奇思妙想,跳出课程和学科局限,萌发出更多与机器人相关的思考,这是机器人的魅力,也是让中学生们触碰大学课程的魅力。

一堂课,让中日四校学生的思想碰撞在一起,促进交流与友谊,谢广明教授也感慨万分。两国中学生都有着对未来的精彩设想和对知识的深入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给谢教授带来了启发,他希望孩子们能够继续保持对机器人的好奇、对未来的期待,并对大家发出邀请:“如果你们将来有机会到北大读书,欢迎和我一起到未名湖遛鱼(仿生机器鱼)。”





人物介绍




谢广明,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教授。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双学位(1996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1998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2001年)。2001年,入职北京大学力学系(后并入北大工学院),历任博士后、讲师、副教授,2013年起任工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智能仿生机器人、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应用、仿生集群协作、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等。







跨越国界线的亚洲新青年


在疫情阴云的笼罩下,跨国文化交流变得尤为困难,但“亚洲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开展在中日两国间架起了交流互通的“彩虹桥”,让两国学生得以“相遇”、相知,并相伴成长,学习共进

在第一期课程《魅力机器人》的学习过程中,中日双方学生从初识的些许拘谨,到慢慢敞开心扉,“打成一片”,以心交心在互相学习、共同协作的过程中增进互信与理解,驾驶着“友谊的小船”开启了这趟线上文化交流之旅。

《魅力机器人》直播活动主视觉

这门跨越国界、跨越语言的线上《魅力机器人》课程,是“亚洲青少年交流计划”的一部分。由中国教育部支持、北京大学主办的“亚洲青少年交流计划”,以知识教育为纽带,让中日乃至更多亚洲国家青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通过共学习、共成长,加深对亚洲各国社会和人文的了解,并带着与日俱增的理解和友谊,重新审视彼此的观念和认知。从更长远的意义来看,这一计划也将推动为未来国际科研合作储备战略后备人才,促进亚洲未来杰出人才之间的互信与理解。

未完待续,打开未来的“奇妙匣子”


为了让青少年看到更多彩的世界,拓宽视野的边界,发现未来的无限,除《魅力机器人》之外,“亚洲青少年交流计划”还打造了诸多特色课程。参与项目的中日学生将携手在这一学年探索更广袤的知识田野。《生命的化学》、《理解成长中的自己——心理学》、《东西方文化艺术之互鉴:中、日、法》这三门北大教授的课程上线,将从不同领域出发,为中日学生推开更多探索知识的大门。


1

《生命的化学》

在高中阶段被分成两个科目的化学和生物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化学结构对生物学功能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邹鹏的《生命的化学》课程,将带你领略生命的奥秘和化学的魅力,发掘对生命和对生命的化学的热爱。





人物介绍




邹鹏,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2013至2015年,任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任博士后职位。2015年,他入职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任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发展可以穿遗传编码的荧光膜电位探针、与精神退行性疾病相关的RNA颗粒结构与功能,以及蛋白质标记技术。








2

《理解成长中的自己——心理学》

你心目中的自己,是怎样的?你真的了解自己吗?你是否也会因为成长中的磕磕绊绊而短暂迷失?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接纳自己、发展自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苏彦捷的《理解成长中的自己——心理学》课程,从剖析大脑出发,将科学辅以关怀与共情,聚焦心理理解与人际沟通、青少年与青春期等多个话题进行深入解读,提供自我认知的新视角,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保持心理健康。





人物介绍




苏彦捷,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本科(心理学和社会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至2016年担任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现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2016年至今,担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至2018年,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教学副院长、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心理能力的发生发展、心理理论、共情的毕生发展、亲社会行为、执行功能;灵长类社会行为、动物认知等。








3

《东西方文化艺术之互鉴:中、日、法》

文明的互鉴,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因。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董强的《东西方文化艺术之互鉴:中、日、法》课程带你步入历史长河,穿越时空,“见证”18、19、20世纪三大历史阶段中,中、日、法三国之间在文化领域的相互借鉴与交融,为大家更好地体会自己的文化身份提供独特的思考方向。






人物介绍




董强,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教授,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外籍终身通讯院士。北京大学西语系学士(1987年),巴黎第八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系硕士(1989年)、博士(1997年)。1997年起,历任法国巴黎东方语言学院助理讲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教授、教授。曾获法语国家联盟金奖、法国国家军团荣誉勋章、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名誉博士称号。2016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外籍终身通讯院士。现任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法国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法国文学史协会会员、傅雷翻译出版奖主席。







追随四位北大教授的步伐,中日四所学校的学生将不仅获得超越中学课本范围的大学专业知识,也开拓了自身的想象力,锻炼了勇于表达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还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友谊。

在这个为中日两国学生专属定制的,跨越时空距离,打破语言壁垒的“小宇宙”里,学科的多样性与各学科的魅力都展现的淋漓尽致。踏入这片宇宙,少年们便沉浸在科技与人文的海洋中,动人的交流故事将在这里发生,更广阔的世界,也等待被探索。

作为北大新的尝试,“亚洲青少年交流计划”是过去中日大学生千人交流大会、中日线上交流大会等中日文化交流活动的延续。

即将到来的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在今年、明年,以及更久的将来,北大都将作千万桥梁中的一座,继续缔结中日青年友谊,促进中日青年相识共通,也期待更多中日青年加入其中。


来源: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文字:莫筱璇

编辑:张子璇

封面制图:徐浩伦

排版:李芮迪

责编:浦海蕊

王亚平出舱!看新版北大《星空日记》



Hi~这里是北大,我们在!


一等奖!


暮念朝思,等北大初雪,也等你
北大,秋天的童话
心动了,北大这个院,跨越26个院系中心!
28年,他的名字绝密于世!






百年初心



一样的科学家




北大印象



学者书房



北大学科



北大体验

<<<  滑动查看更多  >>>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