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神仙课堂,你绝对想不到!
出人意料的课程教师名单
朋友圈的狂欢
小提琴与吉他的碰撞
座无虚席的课堂…
2021年9月
北京大学《音乐与流行》课程
终于拉开帷幕
对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靳海音
和流行乐坛知名音乐人梁翘柏而言
站上北大的讲台
是一段未曾设想的经历
对北大的学生们而言
定期近距离“追星”
也是一份充满惊喜的体验
从音乐与流行
到艺术与人生
让我们一起走进
《音乐与流行》的课堂
和靳海音、梁翘柏对话
用旋律讲述
将共鸣奏响
点击视频
靳海音,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创办“靳海音®️管弦乐团”,成为近十年来在各类大型音乐节目、演唱会、各大卫视跨年晚会等最活跃的顶级乐团。
梁翘柏,中国香港人,华语乐坛著名音乐人,为众多知名流行音乐作品进行作曲、编曲,创作电影配乐,担任唱片监制、演唱会/电视节目音乐总监等角色。代表作有《匆匆那年》《红玫瑰》《全世界谁倾听你》等。
点击欣赏梁翘柏作曲&编曲代表作《匆匆那年》
靳海音与梁翘柏
2021年9月,新学期选课结果公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新开设的课程《音乐与流行》拉开帷幕。北大迎来了两位艺术家的到来,而“北大宝藏课”的名单上,就此又多了一个振奋人心的选项。
9月13日上午,《音乐与流行》正式开课。选上课的幸运儿与前来旁听的学生们纷纷在朋友圈刷屏,以表喟叹。
第一堂课上,选课学生激动地朋友圈感叹
搭琴,拉弦,课堂变成音乐厅,享受。紧闭的教室门关不住流淌的乐声,悠扬飘荡在教学楼里。所有人都沉浸其中,都举起手机“一心二用”,舍不得这全心的享受,更舍不得这享受成为转瞬即逝的记忆碎片。
身在现场的北大艺术学院彭锋院长打趣道:“要让他们放下手机,好好欣赏!”
靳海音则说:“让他们录吧,多难得。”
那珍藏匣中的小提琴,是历史悠久、绝无仅有的珍品,由靳海音辗转借出,从橱窗中来到课堂上;并由他拉响、演奏,从艺术圣殿进入生活里。
一开始,讲台上只有靳海音一个人,自香港远赴而来的梁翘柏尚在隔离期。于是,直播设备连上,屏幕那头是专注认真、虽未谋面却无比亲切的梁老师。一切如约而至。
也同样是第一堂课,他们询问同学们“想要听什么”,并根据同学们的真实反馈,修改了原本的教学计划。交流成为这门课最重要的进行方式,师生双方同时进行着输入与输出。
对音乐形式本身的严肃探讨也被放入轻松的课堂交流里:那次,他们放了一支《4分33秒》——一段持续4分33秒的无声演奏,由美国先锋音乐家约翰·凯奇带来。靳海音和梁翘柏抛出一个问题:“这样的音乐是‘音乐’吗?”
10月25日,梁翘柏结束隔离,真真切切踏入北大校门,站在了对他期待已久的学生面前。他一开始准备了许多理论知识与学生们分享,但在发现效果不佳后,他沉思片刻,拿出了一份乐谱。这是一份崭新的作品,连靳海音也没有听过。
在投射入室的阳光中,他们抛下精致、严密的理论,从身边取出吉他与提琴,奏响了一段终得相会的乐章。
靳海音和梁翘柏在《音乐与流行》课堂上合奏
他们相视一笑,将美好与热爱定格在这一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提出零点计划(Project Zero),让非艺术生参与到艺术实践当中,旨在通过艺术教育提高人的智力。这给了彭锋很大启发——看似“无用”的美育,对于人的自我认知、自我完成,实有大用。由此,他计划在北大校内开展美育工作。
但这绝非易事。首先,美育并不只是专门面向艺术生的教学领域,它包括艺术、哲学、文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但当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单位或者部门负责牵头推动;其次,北大在美育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对比国内有音乐厅、剧院的大学而言,北大的美育环境可谓相形见绌。
“比起过硬的学科知识,我更希望每一位前来听课的同学都能近距离接触音乐的感知、创作与实践。能够在课堂上流淌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的评价体系,还有那份原初的、未经加工的美。”
基于此,他想邀请一位音乐实践者进入北大课堂,讲述自己的故事。
他将目光投向了靳海音,这位著名的音乐家、优秀的小提琴手,一位尽责的指导老师。而在靳老师成为同学们的“靳老师”之前,他已经担任过北京大学交响乐团的艺术总指导。
靳海音立刻应允下来。但是面对以普及性为主要目标的美育课程,学习古典音乐出身的他,希望能够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于是,他邀请了好友梁翘柏。
“靳海音在音乐学院学习古典乐,我在乐队创作流行音乐,在这门课里,我们刚好可以覆盖到比较重要的两个部分。如果单谈古典乐,对流行乐观众为主的群体来说可能有些遥远难明;如果纯讲流行音乐,又缺少一些学术性的东西。刚好,我们是互补的,面对同一个题材,我们都有各自的角度。”
备受瞩目的授课教师名单就此确认下来。备课期间靳海音做了详细的计划,其中一部分就是带上不同种类的小提琴,在课上为同学们进行现场演奏。每一次的沟通,借琴、用琴、归还,都是一个耗费时间精力的过程,但这种奔波在靳海音看来是值得的:“北大的学生值得我这样去做。”
另一边,梁翘柏则亲自制作了所有课件。讲授的每部分内容、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他的深思熟虑、认真挑选。梁翘柏表示,他是抱着学习的想法接下了这个邀约——作为流行音乐创作者,他一直都在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背景和偏好的听众。来到北大,他期望与学生们进行一场又一场细致而深刻的交流。
于是,万事俱备,东风吹过,音乐奏响。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教师”天然被赋予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这种感觉最开始让靳海音感到十分忐忑,现在的他则更享受站在讲台上的感觉——身处光影斑驳的舞台,光辉但不免疏离;讲台窄窄一方,却因知识的传递而魅力无穷。
靳海音和梁翘柏曾一起合作监制音乐节目。在他们的大力支持和默契配合下,优秀的歌者们在舞台上贡献出无数经典作品。
靳海音与梁翘柏在节目后台(图片来源:梁翘柏新浪微博)
为了更进一步拉近同学们与音乐的距离,让大家感知音乐的魅力,课堂上还少不了“惊喜环节”——比如外请著名演奏家、制作人、乐队,受两位老师之邀,来到现场为大家进行演奏。
“互相学习”是两位老师频繁提及的教学信条。当同学们表达欲旺盛、和老师在思维上碰撞出火花时,这一环节极具启发性。“这提醒了我是否应该做一个答疑记录,来保存这些珍贵的时刻”,课程助教程思如是说。
在音乐背后,定格感动,是《音乐与流行》的初心。期末的考核并不复杂:交上一个和音乐相关、足以抒写自我的短视频,便是两位老师对选课学生的期许。他们最想看到学生们在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后,对音乐的态度:
“与‘音乐是什么’相比,音乐对你们来说是什么,或许来得更为重要。”
“今年只开一门,所以课程时间安排上难免会有冲突;如果我们开十门呢,总会有一门,是你们既感兴趣、又有时间上的。每一位来到这门课上的学生,都不是为了成绩,而是因为热爱。” 彭锋笑道。
策划: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采访:李霁、黄熙、黄朝晖
文字:黄熙、黄朝晖
图片:靳海音、朱成轩、程思、李佳桓、黄宁婧、谷雨霖、梁翘柏新浪微博、北京大学新闻网
视频:腾讯视频
音频:QQ音乐
排版:董思涵
责编:李霁
2000多公里,哆啦A梦般的奇妙联结
王亚平出舱!看新版北大《星空日记》
Hi~这里是北大,我们在!
咔嚓!打卡北大成功!
百年初心
不一样的科学家
北大印象
学者书房
北大学科
北大体验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