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步从头越 自律新征程 | 攀枝花学院建校38年奋斗记

大学 作者:攀枝花学院 2021-11-13 18:48:47





迈步从头越

自律新征程


攀枝花学院建校三十八年奋斗记



1983年11月,在日夜奔流的金沙江畔,在得天独厚的钒钛之都,在三线建设的英雄之城——攀枝花市,诞生了一所地方性专科大学——攀枝花大学。


三十八年来,这所学校从短期职业大学到普通专科学校,再到地方本科大学并以良好成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又到当前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面开启建设应用型一流大学新征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式发展,办学成就和办学效益也不断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许。

方毅副总理题写的校名



三十八年的攀大建设史,离不开方毅、宋任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关怀;三十八年的攀大发展史,离不开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倾力扶持;三十八年的攀大奋斗史,离不开每一位“自律攀大人”的辛勤付出和无悔奉献。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上世纪60年代,面对特殊复杂的国际环境,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调整全国工业布局、巩固国防后方的战略高度,实施了轰轰烈烈的大三线建设。


作为三线建设的重镇,攀枝花市应运而生。建市初期,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东北三省、天津、武汉、上海、重庆、成都等全国各地数十万建设大军奔赴攀枝花,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改天换地的建设大幕。


20世纪80年代初,在“三线建设”后期,由于受“先生产,后生活”观念局限,攀枝花市城市公共事业建设长期滞后,尤以教育建设为甚,基础教育薄弱,高等教育空白。迎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攀枝花人开始以新思维、新理念、新视域构建城市现代化建设蓝图,开始谋划攀枝花市地方高等教育事业,实现攀枝花人自办大学的梦想。


1980年

方毅第一次提出

渡口市(现攀枝花市)要发展高等教育


1981年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冶金部部长唐克、四川省委书记杨超陪同下,不顾气候恶劣,千里风尘来到攀枝花。方毅副总理参加会议、听取汇报,在各次报告和讲话中,反复谈到要发展攀枝花高等教育和重视培养地方人才。他说:“要好好规划一下教育事业的发展,办技术学校、大学,科研人员可以去讲课。科研、教育互相交流。”“办个攀枝花大学,闻名于世。”


翌年仲春,方毅副总理在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省委书记杨超陪同下,再次来到攀枝花。他们顶烈日、冒风沙,深入厂矿、农村、学校视察工作,针对攀枝花“人才进不来,来了留不住”的现实问题,多次强调要“开发智力,办好学校。”


1983年11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发文批复,同意举办攀枝花职业大学,学校正式筹建,这一天也因此成为学校的校庆纪念日。1984年2月,方毅副总理在京获悉攀枝花大学筹建的消息后,欣然题写“攀枝花大学”校名寄至学校。3月19日,方毅副总理又来到攀枝花视察,认真听取了攀枝花大学筹备工作汇报。


1984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宋任穷视察攀枝花时,市领导汇报了攀枝花大学筹建工作,宋任穷鼓励道:“建议你们办一所高质量的大学。”


就这样,在方毅、宋任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部、四川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攀枝花大学应运而生。


1984年11月

攀枝花大学一期工程开工动员大会


建设初期,缺少经费、师资不足、校舍紧缺,可谓困难重重。学校充分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没有经费,学校筹备办向攀钢等五大企业集资300万元,市财政出资100万元,在400万元的有限经费下,以最快速度、最优质量建成批文所定规模需要的全部教学、生活设施。没有师资,学校筹备办按照市委、市政府招聘教师采取“先市内、后市外”的方针,1983年12月在《渡口日报》(现《攀枝花日报》)登载《招聘启事》,1984年2月先后四次在《光明日报》《四川日报》登载《招聘启事》,面向全国招聘教师。


1984年4月,市委、市政府派出“对外招聘攀大教学人员工作小组”,分赴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区17个省市,历时两个多月,先后考核250余人,最终确定了100多名拟聘教师人选。没有校舍,市领导决定暂借新建的市八中的校舍,供教学、实验、办公和学生住宿;暂借当时的交通四中、市酿造厂空房供外聘教师住宿,暂借市委食堂供师生就餐和饮水。


就这样,1984年9月18日,攀枝花大学如期开学,第一批中文秘书、中文师资、工业与民用建筑3个专业118名学生顺利入学。


1984年9月18日

攀枝花大学成立暨

首届开学典礼大会会场


攀大建成后,学校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攀大人,砥砺奋进、开拓进取,不断推进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1994年与攀枝花教育学院合并,1998年攀枝花卫生学校并入,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攀枝花学院”,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攀枝花市高级技工学校整体划归学校,2005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直管附属医院划归学校管理,同年开始举办研究生教育(首个联合培养高校是西华大学)。2017年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成为学校第二临床医学院,同年开始举办留学生教育,2018年学校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材料与化工、会计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看今朝,办学成果丰



时间,是奋斗者风雨兼程的见证,是开拓者勇毅笃行的烙印。


经过三十八年的发展,如今的攀大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钒钛+”“康养+”特色学科群为引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型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占地1223亩,校舍建筑面积54万平米,固定资产总值11亿元,馆藏图书文献504万册。


学校下设教学单位21个、校管科研单位1个、教辅单位7个,党政群团部门20个,其他单位(资产经营公司等)3个。现有在校生1.6万余人,生源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教职工1208人,其中专任教师925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21人,占专任教师的45.51%;硕士以上学位774人(其中博士学位251人),占专任教师的83.68%;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学名师等国家、省、市级专家、学者113人。

2018年11月,攀枝花学院召开第二次党代会



办学定位清晰,目标明确


学校以“立德树人、产教融合、应用为先”为办学理念,定位应用型办学类型,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发展目标是建设应用型一流大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校的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攀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重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服务,以全面建成人才培养过程一流、全面开启建设应用型一流大学新征程作为学校的奋斗目标。

2018年,攀枝花国际钒钛学院、攀枝花国际钒钛研究院成立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


学校是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第二批合作高校,开设62个本科专业、42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兼容,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2016年成立全国首个康养学院,2017年成立全国首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成立钒钛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和攀枝花纪检监察学院(与《廉政瞭望》杂志社、攀枝花市纪检监察学会联合共建)。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部级优势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9个、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5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省级一流课程15门。



育人体系完备,成效显著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推进“自律攀大人”文化品牌建设,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十大育人体系”,有效推进人才培养过程一流。近年来,学校本科生学位授予率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多年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连续多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9.4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3.7万人。

2019年12月,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入驻科技园



教学科研并重,成果丰硕


学校是四川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四川省首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引才引智基地。建有市级以上科研平台52个,其中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科研平台(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7个,市级科研平台24个。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186项,获横向课题495项。“十三五”以来,学校教师发表各类论文近5000篇,其中SCI、SSCI、EI论文537篇。获得专利授权128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0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含国家一级行业学会)2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2019年,我校“以钢代钛——电子束镀钛”项目

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


“双创”全面开展,成绩突出


学校拥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省级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7个,近年来,孵化学生创业项目263个,成功孵化企业62家,带动参与创业大学生近11000人次。近五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12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8项、省级项目292项。近五年,学生获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奖励共计2390项,其中国家级238项、省部级766项、协会1386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计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4项,省级金奖9项、银奖31项、铜奖56项,学校连续六年被评为优秀组织奖。

2019年11月,我校联合举办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际论坛



坚持开放办学,合作广泛


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瑞典、泰国、马来西亚、乌克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教师和学生互派、文化、学术交流等领域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学生每年可通过游学、交换项目到合作高校学习,也可通过本升硕项目到合作高校进行学历深造。积极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中钢集团、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上海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大型企业联合科技攻关和研究生培养教育。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单位”“四川省优秀文明校园”“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兴川战略人才强省示范基地” “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聚焦康养产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启未来  迈步新征程


团结奋进的现任学校领导班子


锐意进取,谋事业发展

砥砺前行,书时代新篇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踏上新的奋斗征程。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指示以及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倾力打造“自律攀大人”文化品牌,加快推进“2773”学科建设,以过程一流推进应用型一流大学建设,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动力,以学位点建设增强竞争实力,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四大战略”,聚焦“八大任务”,实现“五个突破”,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层次和水平,努力建设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声誉卓著的应用型一流大学,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攀大力量!















































审核:方青松 黄鹏 

责任编辑:杜蕊彤 

微信排版:杜蕊彤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