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理工攻读“强基计划”,做栋梁之才!倒计时5天!

大学 作者: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25 21:36:08

距离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

报名结束,还有5天

你还在“举棋不定”吗?


@每一位考生

选择北理工

我们一起开启逐梦之旅吧!


在北理工

既有“跨界融合”的培养模式

更有定制版“一生一案”培养方式

还有多样化“跨国交流”

……


近日,北京卫视对北理工

“强基计划”工作进行了报道

下面,让我们跟随小编的脚步

深入了解一下

2021年北理工“强基计划”

听听老师和同学们的感受吧!



较去年相比,今年北理工“强基计划”的变化之一就是,充分考虑同学的专业志愿和专业兴趣,要求同学们只能报考一个专业,不再进行专业调剂。

——北理工招生办公室副主任 张瑞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主要是打牢基础;进入二年级后,学校会邀请高层次人才开设一系列的前沿讲座,并通过双选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高层次人才团队中开展科研;到高年级的时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来选课程。另外,学生所在的科研团队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同学们的专业基础打牢了,对所学的专业又充满了兴趣,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

——北理工副教授 支俊格



大家进入“强基计划”班就是为了学习基础学科,通过老师深入的讲解和分析,我们能够学习的更深更广,专业基础也更加牢固。学校对我们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每五到六名同学配有一名学育导师,学育导师会及时关注同学们的学习进度。

——“强基计划”物理班学生 宋博文



与“科学大咖”同堂畅谈学术

与“同道中人”同悟知识奥秘

这样的大学生活,美好到无法想象!


北理工“强基计划”

可以报考哪些专业?

这些专业有哪些特色呢?

计划招生数是多少?

......


官微君为你送上全方位解读

为你答疑解惑





权威

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


Q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的试点定位是什么?


A:

    我校“强基计划”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突出数、理、化、力学等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凡符合2021年高考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精神的高中毕业生均可以报名。



Q: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有哪些招生的专业以及计划数是多少?


A:

     我校2021年实施“强基计划”的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工程力学。具体招生计划安排请考生登录“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查询。




Q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的培养特色是什么?


A:

     我校将集中优质办学资源,面向“强基计划”录取考生构建“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在读期间,注重强化数理基础,注重交叉融合,实行导师制、精英化、小班制和科教协同育人的“一生一案”培养。针对“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以学科交叉培养。本科期间实施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分流和补入机制。我校为每位“强基计划”录取考生提供科创活动及实践专项经费支持,激发创新能力;开辟多样化国际交流通道,进行国际联合培养;建立各类奖学金等激励机制。



Q:可以介绍一下什么是本-硕-博衔接培养和动态分流、补入机制吗?


A:

     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打造具有鲜明北理工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重点打造理工融合的“强基计划”专业,建设北理特色的“强基计划”培养模式。建设数、理、化、力学与信息、自动化、计算机、安全、材料、生命、航空等学科的融合衔接培养模式,建设一批理工融合课程、建立理工双导师培养制度。建立拔尖创新人才选鉴机制,确保“好苗子”进得来、“有选择”能支持、“不合适”可分流。构建由“课程学习成绩考核+前沿科学学习能力考核+学术研究创新能力考核+综合素质评估+培养前景及心理评估”组成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多维目标达成考核方案。组建专家组,对课程和学生进行年度合格考核评估。建立动态选拔和分流机制,通过招生和补入两种形式,拓宽英才生源通道。



Q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强基计划”的特色是什么?



1

培养理念


瞄准数学与应用数学前沿基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实施大师引领、个性培养、精英化教育,致力于培养数学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人才。

2

专业特色


北京理工大学“数学+”强基计划依托于学校强势工科与优势理科的“强强合作”模式,在基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从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出发,探索重大工程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解决相关数学问题为工科发展提供强力的基础支持,并推动数学学科发展。

该专业加强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信息类、兵器类、生命类、机械类等)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做到一生一培养方案。

入选学生执行“双导师”计划(1名数学导师+1名其他学科导师),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计划,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与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一流高校建立了协同育人协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3

师资队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结合北京理工大学优势和发展战略,在该专业方向上汇聚了一批一流的师资队伍,包括院士4名,高层次人才50名;同时还聘请了中国科学院汤涛院士为数学与统计学院名誉院长。

4

学科平台


1981年获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数学博士后流动站。应用数学学科2013年获批工信部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有“复杂信息数学表征分析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的数学理论与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2019年与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联合创建了“计算数学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这些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的建立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强基计划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5

学生培养成果


学生曾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首届IBM SPSS创新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众多奖项。在2020年第二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入选决赛人数全球14名(国内12名)。知名校友包括戴彧虹(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冯康科学计算奖、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王东(第203研究所所长,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费振勇(北京京北方董事长)、杨捷(华为北研终端分部部长)等。

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Q应用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的特色是什么?



1

培养目标


遵循物理学科拔尖人才成长规律,以国家发展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胸怀寰宇、追求科学梦想、具有深厚物理基础并善于理工融合的领军领导人才。

2

学科支撑


物理学科是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2019年QS“物理与天文”学科排名和软科物理学排名中均位居国内第13名(前7%),被学科发展水平动态监控数据平台定位为“雄鹰型”学科,是学校优势学科。学院建有国家光电虚拟仿真中心“工程光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先进光电量子结构设计与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纳光子学与精密测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9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平台;院士2位、高层次人才30余位;在量子技术、计算物理、微纳器件、等离子体、宇宙学等领域具有优势和特色,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省部级奖励多项。

3

培养方式


实施“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并与中科院物理所、半导体所、空间中心等联合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做到“一生一案”和“一人一导师”。注重创新能力,支持学生本科阶段进入科研实验室,由大师团队带领参与科研项目,提前进入硕、博阶段的学习。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进入其他工科培养。注重国际联合,支持、组织学生通过2+2双学位、交换生、毕业设计、访学、暑期学校等方式开展国际交流和学习。学业合格学生可100%获奖学金。

4

强基优势


强化数理基础和实践能力,除物理外还可引领支撑光电、信息、电子、材料、航空航天、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未来适应面宽,就业方向可为智能科技、高端芯片、新材料、先进制造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众领域。知名校友包括美国工程院院士李明军、国家高层次人才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暾、微光夜视技术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主任石峰、北京精英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文等。

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Q化学专业“强基计划”的特色是什么?



1

培养理念


瞄准国际化学科学前沿,聚焦新材料、国家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坚实数理基础、精深化学理论、优异实践能力、自主创新意识、富有国际视野的化学、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创新型拔尖领军人才。


2

培养模式


独立设班,小班授课,大师引领,本-硕-博衔接培养。

实行“以学生为中心,拔尖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一生一档案”的个性化培养模式,构建“厚数理、精化学、重实践、强创新”的金字塔型知识体系。

实施“科研、学育、朋辈”三位一体的导师育人制度。

携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共同实施“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计划。

聚焦化学、新材料、国家安全、新能源等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开设高端人才主导的小班化学前沿学术讨论课,培养科学思维模式与创新意识。

大师引领,全面推行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夯实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战略需求思维。

学生全员参加国际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学习交流或培养项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硕、博阶段进入化学、化工、材料、能源、生命、安全等学科深造、交叉培养。

3

学科实力


化学学科拥有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化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化学学科ESI排名为全球前1.24‰,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201-250,国内并列20位。应用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为工信部重点学科。学科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包括院士2人、高层次人才32人,获国家级、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等19项。建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能量物质前沿科学中心、光电转换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医药分子科学与制剂工程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化学电源与绿色催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实践创新平台。培养了包括崔国良、董海山、徐更光等两院院士,及陈晨、李苏辉等年轻的国家级优秀人才在内的大量精英人才和行业领袖。

4

强基优势


设有各类奖学金激励计划,本-硕-博衔接培养;强化数理基础与化学理论,支撑与引领化学、化工、材料、生命、医学、电子、航空航天等相关专业;就业领域覆盖化学、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医药、智能制造等,为高校、科研院所输送创新型拔尖领军人才。

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Q工程力学专业“强基计划”的特色是什么?



1

目标定位


力学是工程科学的基础,工程力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具有坚实的现代力学基础理论和优异的工程创新能力,能够从工程实践中提炼共性力学问题并形成重要理论,指导工程实践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突破,能够在新材料、先进制造、智能科技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的工程科学家和高级技术人才。

2

特色优势


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强基计划,面向国家重大工程需求,构建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方案,形成“理论体系精炼、实践技能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通过小班化培养,配置一流师资,实施导师制,依托工程实践基地实现科研教学融合,设置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课题,引导学生了解更广阔的基础研究和工程科学领域,发展独特的学术志向和兴趣。

已与慕尼黑工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双学位、交换生、毕业设计、访学、参加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国际交流和学习。

3

师资队伍


拥有力学领域国际一流的师资队伍,包括院士2名、高层次人才21名、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多名,同时拥有工程力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是国务院力学学科评议组和教育部工程力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所有教师全面参与学生兴趣培养、基础/专业课讲授、创新研究指导等教学过程。

4

学科平台


1984年获批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199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同时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重点学科。力学学科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并负责建设“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国家外专局,为本科生科研训练提供了最优质的培养平台。

5

学生培养成果


为我国力学学科、航空航天等科技领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如,国家科技创新人才、企事业单位领导人才、神舟飞船航天员等。

6

专业导论课程介绍


力学强基班的专业导论与创新训练课贯通四年,从新生第一学期开始即通过“院士课堂授业”和“国之重器巡礼”回答“什么是力学?”以及“力学可以做什么?”等问题。如: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原校长胡海岩院士为代表的顶级教师团队用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有趣的课堂演示给学生们进行力学专业介绍。通过在“中国超级风洞”诞生地—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校外研习,使学生们亲身体会力学在国之重器研发中的重要作用。

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首发 | 强基!强基!北理工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发布

点击查看阅读

点击上方 ↑↑↑ 链接查看更多内容


浓厚的学习氛围

美丽的校园风光

还等什么?

快来报考北理工啦!



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

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官微推荐





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北理工师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102岁的他,党龄84岁,“我把青春献给了党!”

追上了哪股“风”?





追风少年!北理工九级“风”,你追上了哪股“风”?

追风少年!北理工九级“风”,你追上了哪股“风”?

最美的校园最好的你!北理“学神”追梦青春!

北理师者 | 三尺讲台留芬芳,她为课堂注入灵魂!

出品:党委宣传部

来源:招生办公室

摄影:段炼、郭洛宁、韩学礼、吴佳奕、王柯荣、尤乐淳

编辑:苏远思、徐梦姗、崔雨涵

审核:蔺伟、刘晓俏

点分享

点赞

点亮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