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的绿瓦大楼,上体人的精神家园:SUSer必须知道的上体记忆
在上海体育学院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泛黄的建筑图纸档案。它是绿瓦大楼的原始建筑图纸,也是该建筑在上海仅存的一份建筑图纸。绿瓦大楼是上海市首批“优秀历史建筑” 和“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大楼建成于1933年,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上海计划”的核心建筑。该建筑图纸档案由16张A0手绘建筑设计蓝图组成,图案精美,施工数据详实。由于其独特的历史价值,2021年9月,大楼建筑图纸档案被列入“第三批上海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翻阅这些档案,我们依稀找寻到关于绿瓦大楼的故事……
图纸的发现:建筑石碑后的档案孤本
绿瓦大楼图纸档案藏于1931年,档案编号为“1931-JJ12—1”、“1931-JJ12-2”;案卷实体保存完好。由于建筑蓝图的制作工艺和年代久远,这些图纸档案都透着淡淡的蓝色和泛黄的年代感。
此套图纸主要由16张A0手绘图纸建筑设计蓝图组成。图纸上图案精美工整,并详细标注了各类施工数据,图纸的右下角标注图纸信息,清晰印有“上海市政府新建筑”、“上海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建筑师办事处”、“校对董大酉”等字样。从整体上看,图纸制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与现代建筑图纸并无二异,充分体现出该建筑设计的现代理念和高超水准。
绿瓦大楼原始建筑图纸(部分)
此套绿瓦大楼建筑设计图纸弥足珍贵,因为它是目前已知的上海仅存的设计原图。据上海体育学院建校第一批教职工、时任房管科科长朱云兴老师口述,图纸发现于文革时期。那时侯关于大楼有很多的传言:有人说大楼下面有个地下隧道,可以直通吴淞码头;也有人说大楼藏有暗室,里面藏有金库及其他宝物。当时工宣队和红卫兵小将听信传言,遂四方打听想找出大楼的图纸,最后找到了参与大楼建设施工的人员。经指认,在大楼门厅墙壁上的纪念石碑后找到了所藏的建筑图纸。
放置图纸的纪念石碑
那么,为什么石碑后面会藏有图纸?据城建档案馆的专家介绍,在建筑物里存放一份建筑图纸,是那时建筑界的一种传统做法,即在建筑物奠基时,会选择在奠基石或牌匾等位置处存放一份建筑图纸,以免图纸在漫长岁月里散失。而这份图纸应该也是这样被安放在纪念石碑后的。
档案里的见证:一座划时代的建筑
上世纪二十年代,为了能与市内的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相抗衡,上海市府决定重新规划上海,建立“新上海”。1929年7月,根据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了《大上海计划》,打算用20年的时间完成建设一个新上海的计划。
该计划各项工程于1930年上半年开始建造,建设的工程项目有:开辟道路、建造市府大厦、上海市运动场、上海市立图书馆和上海市立博物馆等建筑。
市府大厦正是“大上海计划”中最先开工的重要建筑。市政当局专门聘请时任中国建筑师学会会长,一代建筑大师董大酋先生为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顾问兼任主任建筑师,担纲“大上海计划”的建筑设计。大楼设计方案面向市民公开征集,并由11个营造厂公开竞标,最终由朱森记营造厂中标承造。
在设计上,大楼“以中国固有形式,参以新时代之需要,实用与美观并重”为原则,外观上以中国清代建筑为蓝本,建筑造型采用 “涂彩飞檐梁柱式”,浓墨重彩而富有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华贵气息;在内部功能上,采用近代化的水电设备,电梯、暖气、卫生设备等一应俱全。这种将民族风格与现代化结构,外部形式与内部功能,坚固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的设计形式,为中国民族建筑的发展开创风气之先,也是当时政治、经济、国民意志、民族气概等较为典型、集中的反映。
市府大楼旧景
1933年,大楼落成,国人振奋。十万余人在大楼前的广场上齐聚一堂,上空有9架飞机掠过,盛况空前。1935年4月,旧上海市政府还在市政府大厦前举办了首届“集团婚礼”。54对新人,穿着统一设计的婚礼服站在台下,与市府新厦交相辉映。王开照相馆摄影师在大楼前为新人们拍摄了集体合影。美国派拉蒙、米高梅、福克斯三大电影公司也到场竞相拍摄,制作新闻影片,传送至世界大都市放映,使外国人也能看到这一世界罕见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式婚礼。
1935年,上海第一次集体婚礼在市府新厦举行
然而,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大楼经受了战争的凌辱,在日军的轰炸下满目苍痍。日军占领大楼后,还将大楼东侧门楣上的石雕切割下来,作为战利品运回日本,成为所谓“和平塔”基座的一块基石,恶意彰显日本帝国主义的皇权和军威。这也因此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的罪证[1]。
大楼的新生:巍巍绿瓦楼
1952年,在第一次全国院系大调整的背景下,新中国第一所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宣告成立。学院院址最初定在上海市梵皇渡路1575号原圣约翰大学内,与华东政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共用校区。但是,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原有校舍和训练场地渐渐无法满足日常基本的教学训练需要。为解决校舍困难,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亲自为学校选定新校址。1956年夏,“华东体育学院”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并迁址江湾。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海体育学院鸟瞰图
从那时起,这座饱经风霜的民国大楼,也迎来了自己崭新的历史使命,成为了上海体育学院的行政办公大楼并一直使用至今。因其有宽大的绿色琉璃屋顶,这幢巍峨的民国大楼亦被上体师生亲切地唤作“绿瓦大楼”。从此,新中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们在绿瓦楼下汇聚,怀着“体育报国”的新梦想,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开启了中国体育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上海体育学院校门
建校伊始,学校条件比较艰难,绿瓦大楼的周围更是杂草丛生的荒地,连一块平整的运动场地都没有。但这些都挡不住上体师生们建设学校的高涨热情。学院抓紧规划,开展基础建设;同时,广大师生员工们也自己动手,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劳动,在绿瓦大楼前平整操场,种树栽花,共同美化校园环境。根据当时的行政科长朱永兴和膳食科长樊法新的回忆,在1958年的时候,学校组织人员亲手种植了一条绿化带,用常绿植物修剪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字样。这条绿化带保留至今,站在绿瓦大楼之上,便可重新感受当年的热情与理想。
建校初期,开垦田径场情景
建校初期,建造简易游泳池情景
1958年绿瓦楼前用常绿植物修剪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保留至今
在那段艰苦的初创岁月里,因为条件有限,绿瓦大楼被充分利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楼既承担着所有党政部门、教学单位的办公需求,也同时承担学校其他的办学需要。
1957年全国体院田径体操运动大会在绿瓦楼前举行
上体学子在绿瓦楼前晨练
图书馆就设立在大楼里。为了给师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阅读场所,学校最大限度地给图书馆创造条件,最初在一楼设图书馆,后来又在二楼、三楼增设教师参考室、报刊阅览室等,总面积最高时达到650平方米的规模。但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满足上体师生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图书馆阅览室经常座无虚席,学生们时常6个人挤一张四人阅览桌,有些师生则只能站着阅览。由于书库地方狭小,每次最多2名,余者只能顺序排队。因此,大楼里经常会出现大排长龙的景象,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1988年图书馆新馆落成。
绿瓦楼还曾设有教工食堂,位于一楼东面,四楼亦曾充当过临时体操训练房。二楼中间是大礼堂,这是学校师生集会的地方,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重要会议、文艺演出等等都在此举行,学校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在此发生。80年代,大礼堂还曾定期播放电影,给上体学子们的大学生活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1957年首任院长吴蕴瑞先生出席绿瓦楼大礼堂里的新生大会
1988年绿瓦大礼堂举办的上海体育学院首届文化艺术节
如今,绿瓦大楼已守望上海体育学院69年,它是上体发展的孕育者,在这里培育出新中国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体育人才和专家队伍;在这里孕育出“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上体精神;它也是上体历史的守望者,它见证了学校从初创、发展到不断繁荣,见证了上体人的初心与使命、光荣与梦想!绿瓦大楼已然化为了上体的标志,成为了上体人的精神家园!
绿瓦楼前上体学子合影留念
198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把绿瓦大楼登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该楼入选上海市首批优秀历史建筑。迄今为止,大楼已经过了8次修缮,2016年开始的整修历时最长也最为彻底。在大楼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中,存放在档案馆里的建筑图纸档案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今,绿瓦大楼已愈加风采卓然。
合上历史的黄卷,蓦然发现,一份档案,一座建筑,在时光中得以保存和流传……这是历史的延续,亦是精神的传承!
198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把绿瓦大楼登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该楼入选上海市首批优秀历史建筑。迄今为止,大楼已经过了8次修缮,2016年开始的整修历时最长也最为彻底。在大楼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中,存放在档案馆里的建筑图纸档案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绿瓦大楼已愈加风采卓然。
合上历史的黄卷,蓦然发现,一份档案,一座建筑,在时光中得以保存和流传…
如今的绿瓦大楼
参考文献:[1] 上海体育学院.《绿瓦情缘》
内容来源:档案馆(校史馆)
供稿:贾颖华、赵晓晗
排版:赵娅娜、康佳悦、叶璐宁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