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玩”机“玩”到国际顶级赛事全奖
跨过秦岭 越过长江黄河
怀揣梦想的少年们从广州出发
踏上横跨祖国南北2700km的征途
捧回的满怀奖杯、奖牌
让无数日夜的努力换回一句“值得”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八年的代际传承
不变的
是他们共有的蓝天翱翔梦
往下拉,看华农少年的炫酷飞行
还有无人机航拍绝美视频
在近期于辽宁落幕的2021年CADC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中,我校“空中机器人”团队(即华南农业大学航模队)从众多专业的航空院校中突围,收获颇丰:参赛的模拟搜救项目获团体季军、项目二等奖、三等奖;垂直起降载运项目获三等奖2项;模型水火箭助推航天器获三等奖;对地侦查与打击项目获三等奖。此外,“基于YOLO V5的半自动气吸式直升机机载脚架设计”获科技创新评比二等奖。首次实现所有参赛项目均获奖,在参赛的全国农林院校和广东高校中排名第一。
模拟搜救项目获团体季军
赛事简介
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简称CADC),是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发起,与美国国际航空设计大赛(SAE)、欧洲大学生载重飞机挑战赛(ACC),并称飞行器设计类比赛三大顶级赛事,是我国国家级科技创新航空航天模型竞赛活动。
本赛事以体育竞赛为平台,结合国防、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家重点科研任务,通过参赛选手自行制作航空航天模型进行缩比验证飞行,检验创新作品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挖掘、拓展高校学生及科研院所相关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为航空工业和国防建设搭建发掘创新后备人才、检验创新作品的平台。
不限专业,我们为热爱而飞
我校参赛队伍合影
走进工程学院4楼的无人机实验室,一股浓厚的“工科”气息扑面而来:一排排的电脑桌前坐着埋头的“代码少年”;一架架无人机和固定翼坐落在展示柜上,日夜陪着它们的“战友”;各式的电线、镊子、螺丝等小零件被收纳在一个个小盒子里,排列组合中是理工生独特的浪漫。
华南农业大学航模队(即华南农业大学无人机协会、华南农业大学无人机创新实验室)前身为2013年创立的工程学院飞行队,于2016年正式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无人机协会。每次新的旅途,团队指导老师李继宇教授都会在地图上做一次标记。数年间,他们的足迹早已遍布半个中国。
华农航模队成立以来的足迹图
成立以来,航模队致力于为校争光、服务社会。刷屏华农人朋友圈的“华农VR全景图”、受邀为华农附小和二级学院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为市中学生普及无人机基础知识、主办广州大学生无人机创新大赛……他们出现在校内外大大小小的场合,留下充满科技感的“华农身影”。
带有“华南农业大学”铭牌的飞行器
建队以来,历届成员共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18项;国际级、国家级无人机竞赛奖励40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组织和服务各类无人机大赛,获荣誉称号5项;主持科普项目2项,教改项目1项,创新创业项目1项;发表核心教学改革论文1篇,登记竞赛规则版权1项;为无人机竞速中国国家队输送成员一名;在2019年的俄罗斯国际青少年林业比赛中,团队成员罗慧莹获得国际第一名,实现了中国选手在该赛事中的首次夺冠!
(点击蓝字,看乘风破浪的华农人!)
航模队的入队标准很简单:“兴趣”和“态度”。队长吴志坤对此解释:“大家都是从‘小白’走到现在,兴趣是第一驱动力,永远保有好奇心和探索力。对每一个零件、每一次飞行的重视更是对队员的基本要求。”
“我们是一群热爱飞行,热爱飞行器,热爱天空的人。没有专业限制,只要你有一颗热爱飞行的心,我们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如果对当时的自己说一句话,你想说什么?”
无人机,其实很难“玩”。从飞行器设计、自动控制、飞控开发、计算机视觉……再到各种环境下的起飞、飞行、降落……随着时间的沉淀,航模队的成员都变成了“全能工程师”。
比赛前一分钟成员在紧张调试
今年的比赛场地设在辽宁。第一次跨越南北比赛,队员们面对的不仅是地域差异导致的水土不服,还有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六级大风。“进行到第二轮比赛时风特别大,飞机载荷超过原有设计指标,机体晃动特别厉害。前面的队伍有一些飞机空中解体、往地上栽,场面比较不乐观。”“对地侦察与打击”项目操纵手叶思妍回忆道。
极端恶劣的飞行天气、比赛实操的紧张感让她不禁打起冷颤,是冷静的队友杨才智给予了她信心与勇气。“当时内心慌张的我看到他平稳地起飞、降落,他的冷静沉着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让我也变得心安。”努力地平稳呼吸,像一次次重复预设过的场景,起飞、降落,叶思妍最终克服了恶劣的环境,顺利地完成了比赛。
对地侦察与打击飞行器
“如果让你对当时的自己说句话,你想说什么?”
“其实我还是有点遗憾的,我觉得自己练习的时间还是不够多。我想对当时的自己说,如果我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我会做得更好、学得更多。”叶思妍有些遗憾。实践出真知,比赛的突发情况给参赛的选手们敲了警钟:“既要有技术的沉淀,也要有冷静沉着的心态和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在你们的眼中,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团结”
“志同道合”
“很拼”
成员与飞行器合影
从上半年确定了参赛项目以来,备赛的成员早早提交了假期留校申请,开启了 “24小时待命模式”。问及暑期的训练安排,队员们只是简单一笑给出答案——“从早做到晚。不断地改进结构、调试,不断地飞。”
为了有步骤又并行式地推进各项比赛,团队机动性地分为机械组、电控组和其他小组。成员们在反复调试设备的同时,不仅自学了空气动力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和芯片打交道,输出可运行的代码。“我们每个成员都有一种不断去学习、去实践的意识。”吴志坤骄傲地说。
在兴趣和热爱的驱动下,来自不同学院专业的一群人相遇,向湛蓝的天空发起远征。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个团结、坚韧、有趣的团队,可以一起通宵备赛,也会一起散心解忧。
夜晚,成员们在启林南试飞
得知获奖的那一刻,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答辩时让吴志坤记忆犹深的,是评委老师看完PPT时的第一句话——“农业大学?”。看到评委略感意外的表情,吴志坤的心里满是自豪,“在闭幕式上领奖时,我觉得特别骄傲。我们有机会代表华农走出去,让全国高校知道我们有实力参加比赛、获奖。这件事情真的是对我们的一个特别大的认可。”
“基于YOLO V5的半自动气吸式直升机机载脚架设计”获科技创新评比二等奖
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从一节《自然与飞行》公选课开始,吴志坤的心里种下了对无人机的热爱。两座奖杯、五块奖牌,点进他的朋友圈,你依旧可以看见让他引以为傲的团队和无人机。
“我们不只是一群‘玩’无人机的人,从零到有,摸着石头过河,根据老师的指引不断学习、不断试错、不断实践,一步一步才能走到今天。”回顾这几年的经历,他反复提及身边人的帮助,“感谢老师的支持,队里历届师兄师姐的技术积累、支持和队友的陪伴。有机会的话,我想继续在无人机、飞行器设计、飞行器控制领域进行深度学习,争取做更专业的无人机。”
团队成员与飞行器合影
而来自资源环境学院的叶思妍和软件学院的王志东则希望结合自身专业特性,拓展无人机的更多可能。“我的专业是地理信息科学,未来我希望能将我的专业和无人机结合起来,做更深入的研究。”叶思妍说。王志东则表示:“我的专业是软件工程,想把专业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无人机里,自己尝试写一个地面站,让我们的团队更好地进行飞行实验与服务相关赛事。”
在团队合影照上,少男少女们在运动场的草坪上席地而坐,大大小小的飞行器安静地停在他们身旁,似乎随时准备飞翔,意气风发,姿态昂扬。“我们愿意为之倾尽所有,只愿它飞得更高更远。”天空和梦想一样广阔而澄净,他们的宣言简洁而有力,“纯粹地做,纯粹地飞。”
戳视频,看无人机创新实验室“星辰大海”队
参加首届“华农杯”短视频大赛的作品《沦陷》
一秒带你“沦陷”华农美景
农业大学,一样很“酷”
华农航模队在工程学院南楼402
期待每一个热爱无人机的你
等待每一颗热爱飞行的心
欢迎有兴趣有态度的新人加入
再次祝贺华农航模队!
往期回顾
文字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洪佳恂 实习记者 张倩珊 徐佳乐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微信编辑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洪佳恂
责任编辑 | 费思迎
审核 | 陈芃辰
审定 | 郭灼
点赞,“在看”,一起冲上蓝天!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