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竟有27种?这门课带你揭晓答案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啄木鸟会脑震荡吗?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吗?
如果飞机撞到小鸟怎么办?
......
抬头看到校园里叽叽喳喳的鸟儿,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奇怪的问题出现在脑海里。现在这些问题不需要去微博@博物君来回答,而可以在赵伟老师《鸟类鉴赏》的课堂中亲身寻找答案。
“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麻雀!”
“对了,但也不完全正确。麻雀是雀科麻雀属27种小型鸟类的统称。你们看到的是27种麻雀之一的黑顶麻雀,在我国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此外还有家麻雀、树麻雀、山麻雀、棕背麻雀、黑胸麻雀、南非灰头麻雀、阿拉伯金麻雀……”
《鸟类鉴赏》课堂上,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赵伟正在给同学们介绍麻雀的种类。从鸟类的物种起源、习性特征、种群类别到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门课程以贴近生活的案例故事和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内容给同学们带来了丰富的鸟类科学知识,同时也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观察生活,敬畏生命,热爱自然。
部分不同种类的麻雀展示图(图源网络)
“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形象化”
《鸟类鉴赏》的每一堂课总会以“每周一鸟”的小栏目开篇。栏目中不仅会介绍鸟类的小知识,还会告诉大家它们在榆中校区的出没地点。
这些鸟类在榆中校区十分常见,同学们常常在上课的路上就会与它们打个照面。作为全校通识课,赵伟老师很注重培养文科生对理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将大自然中发现的美带到课堂上。听一堂课,仿佛置身大自然的鸟语花香中。
2019级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何格格在选修《鸟类鉴赏》课前,并没有特意去了解过鸟。听赵伟老师讲过课后,她才知道在家乡树林中常常遇见的很漂亮的那种鸟——曾经以为是啄木鸟——其实是戴胜。在这样与生活的联系中,《鸟类鉴赏》课逐渐培养起了她对大自然的兴趣。
“每周一鸟”的课程设置让同学们在校园中多了很多“鸟朋友”,留意到了很多以往忽略的美。同时这也提醒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是过去式了。从自然到课堂,从生活到专业,才是这堂课所需要的学习方式。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从哲学角度看,这是一个因果论的难题。但是在赵伟的课堂上,这就是鸟类起源的引子。
“我理解的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老师在上课中把一个很科学的、很深奥的问题拆解开的一个过程。首先用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案例,或者是一个问题,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去逐渐地剖析这个问题,到最后再归纳总结出这样一个高深的理论,然后返回来再把这个理论引入实际案例,这是属于一个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形象化的一个过程。”
正是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案例和通俗有趣的讲解,《鸟类鉴赏》这门课让学生们学会将课堂中所学的关于鸟的收益和收获慢慢内化,再逐渐深入,理解课程中的专业表述。
“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去设计课程”
在赵伟看来,讲课的时候学生听与不听,多取决于老师。
“学生选课的时候可能是觉得你这门课很好玩,很有意思,但其实他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将从这门课中学到什么。这个时候老师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他要引导学生去了解这门课,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点,去思考问题。”
赵伟在选择通识课案例时倾向于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在讲解鸟类的“性选择”一章时,赵伟就会用“男生如何追到女朋友”、“女生如何做出正确的恋爱选择”一类的话题作为课堂的切入点。同时,赵伟也会通过一些有趣的短视频,吸引同学们兴趣,“平头哥”蜜獾追逐人类的视频就很受学生的欢迎。
课堂小实验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不错的方法。为了让大家理解双眼定位现象,赵伟让同学们捂住一只眼睛,然后让同学在自己面前放一支笔,然后用手指去戳那支笔,“大家基本上都戳不到,因为一只眼没法定位,所以大家对这个就认识很深。这堂课下来效果很好,大家注意力很集中,热情很高。”
同时,《鸟类鉴赏》设置了大量的投票互动环节,统计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和兴趣,增进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在明确学生的兴趣点的基础上,课程团队有目的的调整后续课程,提升课程对于学生的持续吸引力。
多年的教学生涯,让赵伟还掌握了一种让学生保持注意力的特殊技巧——留空白。“这个空白很多时候就是停顿,讲课讲着忽然提一个小问题,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我会立马停下,然后观察大家的反应。这个空白不会太长,一般就几秒钟。这时候教室里就会突然静下来,那些低头的同学就会突然抬起头来看我,对把学生的思路拉回课堂也有一定效果。”
新奇有趣的案例、生动活泼的讲解,再配上提高注意力的“小技巧”,《鸟类鉴赏》这门课,吸引了不少同学选择。“现在的信息发展很快,我们做老师的可能不完全清楚当代大学生到底需要怎样的教学方式,只能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是不能改变的,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去设计自己的课程。”
“不能用条条框框限制大家”
2018年,赵伟获得了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目前赵伟主要负责本科生《行为生态学》《鸟类鉴赏》《动物生物学实验》,以及研究生《动物生态学原理》《动物分类学原理与方法》等课程的教学。面对属性不同的课程,赵伟会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上进行调整,“因类施教”。
何格格回忆起通识课上的赵伟老师,不乏鸟类知识之外的印象。“有时候赵老师给我的感觉特别像班主任,会语重心长地讲很多对我们学业、未来的建议。”
本科生阶段属于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传递阶段,轻松活泼的氛围有助于他们培养发散的思维,用赵伟的话说,“不能用条条框框的方法限制大家”。而研究生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所学内容和后期的期刊科学论文写作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就会给自己带来学术污点,所以赵伟对研究生的态度会更加严肃、严谨。
“我始终在探寻最合适的培养方式,从未放弃过改进。”刚开始授课时,赵伟每节课间都会在教室后面看自己的课件是否清楚,会问学生自己是否讲清楚了,结合大家的反馈意见去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从2015年开始带研究生,赵伟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也已经进化到了4.0版本。
“我觉得教学是一个互动过程,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分不开的,对学生的教学是值得我一直去探索去学习的东西。”赵伟说。
内容来源|《兰州大学报》
“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
微信公众号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文字整理、编辑|阚思邈
主编|肖坤
点击赞和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