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人才工作系列改革举措引发热烈反响

大学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 2021-11-23 10:16:50

日前,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人才工作会议,集中发布并实施人才重大工程计划和系列人才制度文件,引发校内外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广大教师纷纷表示,学校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出的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坚持人才强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工作改革的决心和魄力、智慧与担当。

把党管人才工作党管教师工作落到实处

如何严格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如何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如何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功能,解决党建工作“上热、中温、下凉”的问题?如何发挥党委教师工作部作用助力师资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会上发布的《中国传媒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对教师工作全面领导的实施方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回答。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 王晓丽

以党委教师工作部职能优化为抓手,通过建实建强党委教师工作部,选优配强专职工作队伍,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构建了大教师工作格局,此次改革创新力度特别大,体现了学校党委破解难题的胆识和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刘东建

学校坚持把“党管人才”放在首位,落实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推出一系列新战略新举措,既是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中传落地的生动实践,也是中传对新时代人才工作进一步深化的全新探索。

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郝娴贞
学校人才工作会议推出的系列举措,是学校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创新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的最新探索,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传人的责任和担当。相信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赓续好百年大党求贤若渴、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更好地发挥出党组织凝聚人才的作用,为有志成才的中传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在全校兴起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热潮。

学术青拔、教学青拔、创作青拔

“三套马车”打通人才快速发展通道


修订学术青年拔尖人才培育项目、教学青年拔尖人才培育项目实施办法,制定创作型青年拔尖人才培育项目实施办法,让青拔人才的培育体系涵盖到各个学科专业的青年教师,为青年拔尖人才快速成长打通通道,受到老师们的一致欢迎。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 陈京炜
作为教学青年拔尖人才,教学是为人师最重要的工作,作为“教学青年拔尖人才”,我从这次人才工作会中看出了学校对教学的重视,以及对教学型教师的扶持和鼓励。这让我们很多潜心教学的老师也看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好好做个教书人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师 杨瑞
作为“教学青年拔尖人才”,我们将全力打造有内容、有深度、有高度的课程,提升教学能力,加强教材建设,突出语言文化传播和国别区域研究特色,努力为培养国际传播人才贡献力量。
艺术研究院讲师 王玉辉
学校实行三类青拔人才的思路、举措,给我们搭建了更好更快成才的阶梯,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作为青拔人才项目的受益者,我将在艺术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深入钻研,勇攀高峰。
老师们普遍对创作青拔人才项目实施充满期待,认为创作型青拔人才项目的实施,体现了学校对创作的高度重视。
科学研究处副处长 张国涛
推出创作青拔,体现了学校作为艺术类院校专业建设、学科发展的特色,也是高质量人才培养和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追求,有利于学校继续保持与影视业界的紧密互动,提升学校在社会更广泛领域里的影响力。
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李宽
青年人才的培养,功在当下,利在千秋。青年拔尖人才是创作领域的未来,推出创作青年拔尖人才,足见学校对艺术创作的重视。
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张慧喆
“创作青拔”的设置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评价体系,是立足本校实际、符合大政方针、服务国家需求的重大改革举措,可以有效激发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讲师 王婧
创作青拔项目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挑大梁、当主角,为青年创作人才提供了安心伏案的创作环境和勇于探索的成长空间。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教师 张弛
从学术、教学、创作青拔“三套马车”,到“金核桃”人才计划,到青年教授聘任办法,再到“代表作、贡献度、主观评价”的破“五唯”人才评价体系,系列举措为中传教师搭建了广阔平台,铺设了晋级阶梯。
十字评价方针,解决破“五唯”中破与立的问题

人才评价破“五唯”后立什么?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代表作+贡献度+主观评价”的人才评价十字方针,有效解决了破“五唯”中破与立的问题。老师们高度评价“十字方针”,认为这是学校为党和国家科学评价人才提供的“中传标准”。

研究生院副院长 任孟山
建立“代表作、贡献度、主观评价”的十字评价方针,在人才评价体系上,如何落实中央破“五唯”要求并建立起新的人才评价标准,中国传媒大学率先给出了答案。
科学研究处副处长 宋金宝
学校党委战略谋划,“做实事、下实功、亮实招”,“代表作、贡献度、主观评价”的人才评价体系解决了“一把尺子量所有”的问题,“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让人才评价回归教育本质、初心,为人才评价引领方向,标明路径。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处长 庞亮
十字方针是学校近年来坚持系统治理、创新驱动,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入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教育评价“牛鼻子”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性创举。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刘剑波
人才评价是选人育人的前提,也是人才发展的导引。“十字方针”的实施,必将有效推动学校人才引育工作,对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院长 李俊梅
十字方针极具前瞻性和创新性,有力推进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落地,在中国传媒大学实现“三个跨越”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教务处副处长 邵岩
“代表作、贡献度、主观评价”十字方针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顺大势、适时代,期待开花结果。

“金核桃”人才计划,全力培养“大先生”

“金核桃”计划作为人才培育的核心目标点,要集全校之力,支持那些一心一意做学问,有大志向、有高潜质,心怀“国之大者”、德才兼备的人才成长为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和战略科学家,成为“大先生”。作为重点解决学校高层次人才不足问题的重要举措,老师们对此普遍寄予厚望。

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 林卫国
“金核桃”人才计划是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学院领导班子将贯彻会议精神,落实各项举措,加快培育和引进融媒体传播高级技术人才。
新闻学院副院长 曹培鑫
“金核桃”人才计划,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亮点工程,是培养“大先生”愿景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学校党委对学者的尊敬与爱护,也彰显出“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核心价值。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 刘江红
“金核桃”计划分领域、分赛道从培育经费和成长时间上全力支持优质人才成长,令人振奋,不仅与青拔计划形成接续,也为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老师开辟了上升通道。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研部主任 赵波
“金核桃”计划应教师所思、答教师之问,让我们潜心做学、用心育人,更为培养新时代传媒领域的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和战略科学家厚植沃土,将点亮更多心灯!

青年教授直聘,为有志青年勇攀学术高峰赋能

青年教授直聘,为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开辟的一个全新的超速跑道,这是学校实施人才改革、加速培育青年人才的重大举措,受到青年教师的普遍关注和热切期待。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金海娜
青年教授直聘,体现了学校党委对青年教师的关爱,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插上了翅膀,这项举措的实施,必将激发青年教师更加发奋努力,取得成绩。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胡飞
实施青年教授直聘,让人倍感振奋,深切感受到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支持,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更高平台,必将激发老师们更加坚定信念,勤谨治学。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邵梓捷
学校实施“青年教授直聘”计划,很受鼓舞。这表明了学校彻底打破资历、打破年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决心。这是对青年教师的激励、也是福音,我想很多青年老师已经准备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修订毕业生和调入人员招聘管理办法、改革师资博士后制度,保证人才产出的源头活水

这次改革修订了毕业生和调入人员招聘管理办法,制定了普通博士后、优秀博士后、青拔博士后分级出站方案,将毕业生招聘与博士后进站完全打通,把住了人才入口质量关,夯实了人才成长的基本面,保障了人才产出的源头活水。改革举措受到博士后人员的普遍肯定。

人事处副处长、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 胡洪春
通过本次改革,确立了新的人才招聘考核评价原则,学校将以十字方针为指导,重点考查本硕博学位论文水平,打破原来只注重“211”“985”等名校和海外留学经历等唯名校、唯学历的不良现象,筛选具有培养潜质和真才实学的“好苗子”,把好人才入口质量关。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传播研究所师资博士后 于淑婧
学校积极改革完善的优秀博士后、青拔博士后等制度,让我更加明晰前进的方向和需要攀登的高度,未来必将更加努力拼搏,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
传播研究院师资博士后 王同媛
学校党委全梯度的建设方案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攻坚目标与发展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强大支持与保障,让我们能够潜心科研、教学与创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师资博士后 高宇
真心感谢也万分庆幸学校出台师资博士后培养制度,一是让我快速适应了教师角色,二是让我保留了毕业后科研的惯性,三是让我提高了成果意识,尽可能将所思所想付梓成铅。
人文学院青年教师、师资博士后 谷疏博
相信有学校提供的人才培育平台,青年人才将更有潜心问道、勇攀高峰,在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挑大梁、当主角的勇气。

廖祥忠书记指出,修订毕业生和调入人员招聘管理办法,建立普通博士后、优秀博士后、青拔博士后分级出站方案,推出创作青拔,形成学术、教学、创作“三套马车”;推出“金核桃”人才支持计划,集中资源,造就一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以及战略科学家。这样,就建立了从毕业生到博士后、到青年拔尖人才、再到“金核桃”人才,成为“大先生”的人才培育链条,形成了“筛选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托举一批、造就一批”的人才梯次发展格局,做到了人才贯通培养、梯次培育。从老师们的上述言论看,这条“人才培育黄金十年的成长线”受到普遍肯定和支持。

截至目前,新华社、央广网、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客户端、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等数十家社会媒体综合运用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对会议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报道,获得大量的转载和关注。

社会媒体报道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

破立结合“十字方针”

落实中央精神 凝聚各方共识


“破‘五唯'之后,立什么?”是整个高等教育界甚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命题,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代表作、贡献度和主观评价三个维度评价人才的“十字方针”,这份凝聚中传智慧的方案引发媒体热烈关注。

《北京日报》评论到,人才评价是教师“指挥棒”,“破”易“立”难。面对“五唯”倾向严重、人才“帽子”满天飞、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中传提出了“代表作+贡献度+主观评价”的人才评价十字方针;《光明日报》在报道中指出,“十字方针”是一套相对系统、科学、合理的破“五唯”立“多维”人才评价体系;《中国日报》在题为《中传推出人才工作改革举措》的报道中指出,十字方针实现了破立结合,落实了党中央精神, 体现了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导向;《中国青年报》认为,“十字方针”给予教师多维发展空间和充分的自我评价权利,凝聚了各方共识。
全链条人才培育交出“中传答卷”

贯穿“十字方针”,学校重磅推出了系列文件,整体、系统重构了人才工作体系,建立了从毕业生到“大先生”的人才培育全链条。
北京广播电视台在其客户端上全面介绍了我校建立的从毕业生到博士后、到青年拔尖人才、再到“金核桃”人才,成为“大先生”的人才培育链条;新华社在题为《从毕业生到“大先生” 中国传媒大学推出系列人才工程计划》的报道中提到,建立完善从毕业生到“大先生”的人才培养链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培育人才、成就人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中国教育电视台视频新闻

《新京报》认为,系列改革将形成“筛选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托举一批、造就一批”的人才梯次发展格局,做到人才贯通培养、梯次培育;中国教育电视台在《全国教育新闻联播》中报道了此次会议,并指出,中传的人才培育全链条给青年教师成长构建了一个合理的培育体系,为人才成长保驾护航,形成强有力的托举。

青年教授破格直聘获得大量点赞

青年教授破格直聘是此次会议的又一大亮点,打破了传统职称逐级晋升的常规做法,实现直聘教授赋能,获得大量点赞。

《中国日报》在报道中认为,青年教授直聘,助力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光明日报》表示,出台青年教授聘任办法,破格直聘,加大对潜力人才的托举力度,培养一批30多岁、年富力强的青年教授,为有志青年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北京青年报》指出,学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培育人才、成就人才,有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在中传落地见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新华社、央广网、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还纷纷聚焦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讲话,点赞学校高质量发展。

同时,中传人才工作会议在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上的关注度持续升高。“学习强国”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新华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腾讯网、新浪网、澎湃新闻、网易新闻等多家互联网平台大量转载;学校在中国传媒大学白杨网、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校内媒体平台上对会议进行了全面报道和解读,引发广大网友热烈反响。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来  源 | 党委宣传部 融媒体中心
记  者 | 王维家 张   旭 宋佳音 郭   妍
编  辑 | 刘彦彤 李彦萱
责  编 | 张   旭 郭   妍
编  审 | 王维家 赵树清
延伸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