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北大杰出青年医师",来了!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一身白衣是他们的承诺与使命
日前,首届“北京大学青年医师奖”揭晓
6人荣获杰出青年医师奖
18人荣获优秀青年医师奖
12人荣获提名奖
北大医学,济世报国。”
今天,让我们走近
为师,铁律育人
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肾脏内科
医疗一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风湿免疫科
她满怀医者仁心
常在病友群尽力科普
她一腔青年志气
病床前细思成果转化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骨科
他在寰枢椎领域攻坚克难
他用高超的技术突破瓶颈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口腔修复科
日常岗位上挥洒汗水
危难时刻冲锋在前
赤诚初心和北大人担当
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
他们的故事,在不断被讲述
也该不断被我们看见
一名杰出的医生,
应该在医、教、研三方面都做到优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汪旸
↓点击视频,听汪旸医生的讲述↓
穿上白大褂之后,“学生气”的汪旸开始有意将自己打磨成“专业性”的医生,她要在掌握扎实医学知识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有力的治疗。
皮肤科是汪旸在纷繁复杂的现代医学门类中为自己选择的基点,皮肤淋巴瘤是她的专攻方向。10多年来,汪旸随访、诊治了数千名患者,以患者为师,在皮肤科不断深耕,也拥有诸多成就。
2017年汪旸所作有关皮肤T细胞淋巴瘤早期诊断标记的文章被国际皮肤科最权威教科书Bolognia引用;2019年汪旸成为国际皮肤淋巴瘤协会唯一的中国执委;汪旸及其团队在皮肤淋巴瘤诊治方面的成就也得到国际认可,她们的患者也被列为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样本。
汪旸笑谈:“一名杰出的医生应该在医、教、研三方面都做到优秀。”从走上职业道路开始,汪旸就在医疗、教学、科研之中寻求平衡点,她在临床上积累经验,在课堂上传道授业,在科研上推陈出新,让三者相互促进,汪旸说自己乐在其中。
在执业道路上,汪旸秉承着作为一名医生的坚持,也固守着作为一个老师的职业准则——她不仅要教会学生医学知识,也要培养他们的职业操守。汪旸给自己的学生制定了三条“铁律”:临床跟诊时绝对不能迟到、面对患者要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接诊病人时体现专业性与同理心。
每一天都是汪旸执业生涯新篇章的开启,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小目标,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被更多的教材引用,在创造知识和奉献人类的道路上行高至远。
在医院里就不觉得累,
只有晚上回家躺在床上,才会后知后觉感到疲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吕继成
↓点击视频,听吕继成医生的讲述↓
1999年,吕继成怀着“治病救人”的心愿踏入了北京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受恩师王海燕教授的影响,他选择在肾病领域进行钻研探索。 转眼二十年过去,昔日的青涩学生已经成长为成熟医生,不变的是,他“家-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路径。
在吕继成看来,“临床科研累不累,苦不苦,关键看喜不喜欢。”他说自己在医院里就不觉得累,碰上了别人治不好的病人,就是不吃饭了也要去看看能不能治,只有晚上回家躺在床上,才会后知后觉感到疲惫。
吕继成至今仍兢兢业业,奋战在医疗第一线,他担任科室轮值查房主任,负责病房医疗工作;还坚持每周四次的专家门诊,尽力为更多患者提供服务。
对于医学的赤诚热爱,也支撑着吕继成在科研之路上摒除杂念,大步向前。如今的吕继成内科功底扎实,善于治疗疑难危重患者,在IgA肾病救治领域享誉国际,并在亚专业领域形成个人特色。
对于学生的教育,吕继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参与北大医学部泌尿系统部分的教学改革,期待达到避免重复教学,缩短培养时间的效果,在8年的时间里培养出真正的医学博士。“我们教的不是‘医术’,而是科研思维,我们希望,北医培养的不只是大夫,而是真正能够推动医学发展的大师。”
医生是服务于社会的,
只要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们,我们就会挺身而出,责无旁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申占龙
↓点击视频,听申占龙医生的讲述↓
家学渊源带领申占龙走进了医学的大门,医生父亲的一言一行则让他在心底埋下了对医学的热爱,经过数载锤炼后,申占龙成为了胃肠外科领域的一名医生。
在实践的过程中,申占龙虚心学习,大胆突破。看到国内医学的局限,他引入国外先进技术,设计改良手术器械,积极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学习,最终推动国内相关领域进步。
“创新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习惯。作为国内顶尖学府的学者,我们应当承担责任与使命,去引领、创新、突破。”在医院的支持与推动下,申占龙与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致力于为病人提供个体化、最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
在临床工作之外,申占龙把自己的剩余时间几乎全部投入了他所热爱的科研工作。他带领课题组发表了近五十篇SCI论文,其中一篇文章被评为了“Cell期刊2020年度最佳文章”。
申占龙在科研和临床两个领域不断切换,却并不觉得割裂。他认为研究的目标是解决临床中最关键、最核心、最迫切的问题,而科研成果需要通过医生转换成临床上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临床与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看病、写文章、研发器材,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
2019年内蒙古锡盟发生矿难,申占龙被任命为国家临时专家组组长,他和队友每天开会,及时关注病人动态,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尽力让每个人得到所需的救助。他凭个人能力赢得了当地医院、卫健委的认可,也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医生是服务于社会的,只要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们,我们就会挺身而出,责无旁贷。在前线抢险工作,是我们发挥作用的机会。”
带着仁爱与专注行至此处,
未来也将继续前行,给更多的患者带去新的希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何菁
↓点击视频,听何菁医生的讲述↓
从一名关注干燥综合征的学生,到如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主任医师,何菁投身临床一线风湿病救治工作,已有20年。
20年里,何菁两经大疫,平日里也时出门诊,开展全院疑难病例救治工作。
起初,国内干燥综合征患者不认识、也不重视自己的病情,她就着手进行科普,从用A4纸打印自己编的科普小册子和闲暇时翻译的国外科普文章做起,到现在她拥有专门的公众号科普平台和3000多人的微信病友群。
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她发现病人的重症多是自己“走弯路”造成的,就着手组织一些线下讲座,甚至和学生编排小品,用通俗有趣味的方式,提醒病人。通过她和团队的努力,更多的人接触并了解了干燥综合征,很多抱着怀疑态度就医的病人,也和她成为了朋友,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口碑,就这样在患者之间的口口相传中树立起来。
走进实验室,何菁是一名临床技术研究者。这些年,她结合临床经验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发现了前体滤泡性辅助T细胞及其致病机制;也应用低剂量白介素-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获得成功,并研究证明了白介素-2调节免疫平衡、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机制。
回顾自己的科研经历,她说:“我没有做很纯粹的学术。我希望的是通过研究的方法,能够把临床遇到的问题解决掉就好。”谈及她将自己过去研究涉及的抗体监测、亚群应用和IL-2治疗SLE,都临床转化、应用到了患者身上,她语带欣慰,“我觉得这就很好了,真的很好了。”
何菁对病人的关注,不限于一方诊室,不止于诊疗时刻。从医二十载,她带着仁爱与专注行至此处,未来她也将继续前行,满怀对事业的热爱和对患者的关爱,给更多的患者带去新的希望。
对小家的爱与责任,
在数年的磨练中成长为对患者的大爱和责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王圣林
↓点击视频,听王圣林医生的讲述↓
对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医生王圣林来说,爱是他踏入医学之门的契机,而责任是他十数年如一日的力量之源。
二十岁时,王圣林站在了专业选择的路口,父亲腰间盘突出症的病痛也压在他的心头,他迫切地选择了一门能够减轻父亲病痛的学科——骨科。骨科对王圣林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206块骨构成人类运动的魔法,却也像万花筒一般幻化出千奇百怪的疾病。他发现,原来世界上,比腰椎间盘突出难上千倍万倍的疾病,有如此之多。
他的亚专业是颈椎,继续细化则是寰枢椎。寰枢椎,是全身最靠近头颅的两块颈椎,毗邻着心跳、呼吸中枢的命门,被称为“生命禁区”。前来就诊的患者,常常是在其他医院已经被宣判“死刑”的,他们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希冀与死神最后一搏。
看着坐在轮椅上孱弱的患者,和他们身后脆弱无助的家庭,王圣林迫切地渴望,自己能够治好他们。此后,无论是坚持看完最后一例门诊的黄昏,还是与枯燥文献相伴的深夜,这个念头始终催促着他继续向前。
2008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圣林,在汶川地震当晚紧急集结,第一批国家医疗队队员,奔赴震区展开营救。余震不断的现场,危险未卜的前路,偌大的广场上躺满了需要救治的患者,“每个人眼睛都是红的,嗓子都是哑的,嘴唇都是秃噜皮的。”
回想起那段经历,王圣林形容,那是战场一样的场景。可在当时,他心中的责任感盖过了对一切未知的忐忑和恐惧,他的父母,直到在电视机里看到了救灾现场的儿子,才知道他披挂上阵,去了汶川。
医学上有个名词叫做“级联放大”,对于王圣林来说,播种在二十岁的希望、对小家的爱与责任,在数年的磨练中成长为对患者的大爱和责任,就是爱的“级联放大”。
我要尽力做好一名医生,
向患者传递医学的温度。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刘云松
↓点击视频,听刘云松医生的讲述↓
刘云松从本科到博士都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度过,作为口腔修复科医生的他在临床诊疗中注意到,以往修复牙齿用的传统材料金属冠,不仅色泽与天然牙不同、影响美观,而且还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金属离子;再者,金属冠修复治疗过程冗长,从最初的椅旁操作、到咬牙齿印模、再到最后的修复及调整步骤,患者往往需要多次来医院就诊。
看到为了修复牙齿奔波往复的患者,刘云松便暗下决心一定要优化修复治疗环节,提升诊疗效率,为患者和医生节省时间,同时进一步朝向患者的修复期望,让患者收获更满意的治疗效果,减少后期调整的周折。
刘云松和他的团队创新性地为数字化修复系统加入了牙齿形态复合患者面部3D软组织形态的功能,让患者能够在治疗前就直观地看到修复后牙齿的色泽形态和面部软组织的美观度,及时提出更符合自己美观预期的建议供医生参考。这一“匠心”设计,不仅大大提高了治疗满意度,同时也减少了后期调整的时间及经费投入。他带领着团队,让自主研发的数字化修复系统从“跟跑者”、到“并跑者”、再到某些领域“领跑者”,他们也在不断将口腔治疗的温暖传递给更多患者。
在不断推进“匠心”设计临床实践的同时,刘云松也秉承医者的“仁心”,努力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收获口腔自信。曾经有一位女性患者在妊娠时期没有保护好牙齿,不美观的牙齿让她深陷焦虑情绪,甚至因此辞掉了原来的工作。
后来她找到刘云松,刘云松团队利用先进的数字化修复软件为这位女性患者精细地进行了牙齿修复美学设计。经过修复治疗后,这位女性患者重拾起了生活的信心。刘云松说:“我要尽力做好一名医生,向患者传递医学的温度。”
新时代,新征程
除人类之病痛
助健康之完美
誓言铮铮,薪火相传
北大青年医师将
修医德,行仁术
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
北大青年医师
用实际行动让医学变得温暖
↓点击视频↓
感受北大的情怀,医学的温度
↓点击链接↓
了解首届“北京大学青年医师奖”
36位获奖者
联合策划: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宣传部
图片:吕宸、受访者提供
采访、文字:包燕芳、樊丹妮、李梦、莫筱璇、王静宇、詹延苇、张逸茗、张矣可
编辑:张矣可、马骁
制图:徐浩伦
排版:李芮迪
责编:王嗖嗖、戴璐瑶
【收藏】崴脚、关节疼、运动伤?北医三院专家来帮您!
10位北大专家学者当“村长”!
百年初心
不一样的科学家
北大印象
学者书房
北大学科
北大体验
<<< 滑动查看更多 >>>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师生团队在兰州新区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佳绩
- 揭秘:冬奥开幕式上的公大执旗手
- 关工委领导来校指导工作
- 学院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市“两会”精神
- 引领家长终身学习 护航孩子健康成长 ——上海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活动周正式启幕!
- 全校寻找!海大“运动达人”你在哪儿?
- 九江理工职业学院召开董事长办公会部署近期工作
- 创业正当时|防患于未“燃”,鸓鸟一直在路上
- 【报考长师】欢迎报考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学在英华 | 学前教育「技能展示月」你把奖品抱回家了吗?
- 2021高考加油!苏医为你们打call
- 山南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