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上海援鄂医疗队医生施巍忆金银潭:我们就是来救命的
有那么一段日子,施巍常常梦回湖北武汉。
梦里的他和清醒时一样,大脑高速运转,一会儿想着早晨交班时怎么汇报病人的情况,一会儿念着新任务来了该带哪几位一同“上战场”……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面临危急形势。关键时刻,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临危受命、紧急集结,背起行囊驰援武汉。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施巍也是其中一员。刚下飞机,他所在的医疗队就马不停蹄地来到武汉金银潭医院。在那里,他奋斗了整整68天。
施巍在武汉
结束战斗回到上海后,施巍还是常常做梦,只是梦发生的地点变回了他最熟悉的宝山医院急诊科。梦里,他会挨老主任的批评,告诉他哪些地方的处理还需要改进。
“这可能就是职业病吧,自己老是会琢磨这些事情。”说这话的时候,施巍笑了。他的笑容中略有些腼腆,但满是真挚。
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有一间初心馆,馆内北侧的架子上摆放着一张不那么起眼的照片。
凑近看,人们便会发现,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合影。照片摄于2020年3月30日,拍摄地点是武汉金银潭医院,照片中那些戴着口罩、看不清面目的人,是上海市第一、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成员。施巍也在其中。
报名支援武汉的时候,施巍没有犹豫。他本想着先回老家过完大年夜,吃一碗母亲做的荷包蛋面再悄悄地走。没想到,任务来得那样急,通知他当天就要从老家返沪,晚上集结出发。刚坐上饭桌的他,只能向家人、长辈含含糊糊地说一句:“医院有事情,临时要派我去支援。”
彼时,武汉疫情凶险,尚没有有效的治疗和控制疫情的方法,什么时候能把疫情控制住,仍是个未知数。尽管施巍的话说得含糊,在场的亲友很多都落泪了。
时间不等人。简单向妻子交代完家里的情况后,施巍关闭了手机,当晚便随医疗队飞往武汉。施巍还清楚地记得,飞机上,武汉籍空姐说话都带着哭腔;落地后,接机的司机见到他们便说:“你们终于来了,我们终于有救了!”施巍也记得,饭桌上,大女儿拉着自己的手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当时的他,沉默了。
初到金银潭,施巍和战友们就遇到了一个挑战。当时,为拯救一位命悬一线的患者,需要进行紧急的深静脉穿刺才能达到有效的给药和治疗。施巍主动站了出来,依靠丰富的经验,在隔着眼镜、眼罩、面屏的情况下穿刺成功,完成了上海医疗队首例临床医生深静脉置管,为患者建立了生命通道,为用药和预后赢得了宝贵时间。
深静脉穿刺手术
回忆起那时的情形,宝山区援鄂医疗队队长、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赵波感触颇深。他说,换作平时,深静脉置管并不是难度很大的操作,可当时情况特殊,一方面要在视线严重受阻的情况下做置管,一方面还要承受巨大的感染风险。“这名病人情况危重,躁动得很厉害,过程中也许会把医生戳伤,也许会把医生的防护服扯下来,后果不堪设想。”赵波解释说,“大家都知道这些可能性,施巍当然也很清楚,但他自告奋勇去做了,最后还成功了。”
抗疫期间,施巍担任了前线临时党支部书记,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在金银潭医院重症三楼的岗位上主动承担最危险和最繁重的工作。他的想法很简单——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必须做的。
赵波和施巍在武汉做过一个半月的室友。朝夕相处中,他发现施巍不仅勇于担当,还能在年轻医护人员中发挥正向引导作用,“有年轻人害怕了,施巍就主动找到他们说,“怕也没有用,我们就是来救命的。”那段时间,宝山医疗队成了第一个全体群众均在前线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医疗队,并火线入党4人。
在武汉时,施巍在日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是在大学时期入的党,从实习医生到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急诊科副主任,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也是医院和科室给了我发展的平台。在关键时刻,我绝对不能当逃兵,应该义无反顾地冲向一线……
回顾自己的从医之路,施巍觉得自己很幸运。小时候,疼爱自己的爷爷因患有“老慢支”,每年秋冬季节都要去老家江苏海门的县医院急诊室吊盐水,每每看到爷爷从急诊室回家后情况就有所缓解,施巍心里便对急诊医生产生了一种朴素的好感。初二那年,爷爷病重,在老家医院抢救3天后去世,施巍便立志当一名急诊科医生。高考那一年,他履行承诺,从第一志愿到最后一个志愿都填了临床医学,最后,他被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录取,2003年毕业后来到宝山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工作。
如同许多影视剧中所呈现的那样,急诊科的工作节奏快,要应对千变万化的突发情况。一旦忙起来,后半夜一分钟都不能合眼休息,直到第二天中午12点可能仍在工作状态中。在电脑系统还没有覆盖的时候,医生只能手写处方。施巍回忆,有一次他值夜班时正好身体不适,但前来急诊的病人不断,无奈之下,他只得左手吊盐水、右手开处方。一晚上下来,他手写了100个处方,抢救了4个病人,第二天就累吐了。
说起往日的辛苦,施巍语气平静,仿佛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说起急诊科的变化,他的语气明显兴奋了不少。“刚毕业的时候,医院的设施、设备还比较落后,急诊科普通床位有18个,监护床位有6个,呼吸机只有两台。现在,我们是宝山区规模最大的急诊科,负责急诊、抢救、补液、留观、ICU的团队加在一起有一百人,目前还在争取更多新设备,争取服务更多病人。”
施巍在问诊
“不管硬件如何,我们这里的‘软件’一直很好,大家对事业都非常投入。”我们的老主任张主任和谭主任都是手把手地教我们,帮助我们在技术和为人处事各方面获得成长。”施巍口中的张主任和谭主任,指的是张连东和谭美春。他们都是在宝山医院急救岗位上奋战了几十年的“老兵”,前者是全国劳动模范,后者是上海市劳动模范。在急诊科,劳模精神不是什么抽象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榜样的力量。
急诊科医生的辛苦,并非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承受。出于对儿子的心疼,施巍的母亲曾“勒令”他转岗。当时,宝山区医保办正好要向医院借调人员,施巍拗不过母亲的要求,去了。干了半年,医保办提出,希望施巍好好干、就此留下,但施巍的心里却不是滋味。他问自己:如果多年所学能够在急诊室里多救一个人,是不是要比坐在办公室里更有价值一些?最终,他选择重返医院,重返急救一线。
如今,偶尔有人问起施巍当年的选择,他的回答仍然坚定:就是想救人。简单的五个字,背后是施巍对这个职业不变的信念。他始终认为,急诊科医生的工作十分重要,他们应该掌握各个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不会错过患者的最佳抢救机会,才能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时间。
做了十几年的医生,常年与生死打交道,施巍越来越觉得,技能提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始终怀有一颗仁爱之心。“面对每一条生命,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哪怕患者已经到了最后时刻,我们也不能轻言放弃,至少要为他们最后减轻一些痛苦。”施巍感慨,“以今天的条件和技术,我爷爷当时一定能被抢救回来。遗憾,总是会有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样的遗憾少一些,再少一些。”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郝国钶
校对|黄娇娇
责任编辑|王淑婷
审校|刘雨南
审核教师|张莉 彭叶
-
女儿在母亲临终前给妈妈画“刺青”
近日,上海网友周周的妈妈因胃癌晚期离世。妈妈临终前,周周在其身上画上特殊“刺青”。“她想要的永远都会陪伴她,希望未来遇见妈妈的医学生能好好对待她,每一位大体老师都是家人心尖上的人。”
-
“学习困难门诊”一开诊就爆满
转自:三联生活周刊【#上海学习困难门诊一开诊就爆满#,有家长想带2岁孩子来看,医生:无需太焦虑】据@021视频消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理卫生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联合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
-
十一黄金周火车票已卖出1.1亿张:你到家了吗
据国铁官方数据,9月30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28.3万人次,运输安全平稳有序。10月1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10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476列。截至10月1日8时,铁路12306已累计售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牢记初心使命 提升服务能力 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再上新台阶——省供销社总经济师戴建昌来学校讲主题教育党课
- 立夏啦!
- 开奖啦!日历到货!再送100本!
- 产教深度融合 打造创新团队——\n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创新团队到兆强公司参观学习
- 加强针来啦!
- 激发党建新活力,推动发展高质量\n——我院开展2021下半年基层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
- 00后可以干吗?来武大读博!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教育在线》走进全国高职院校名师推进“三教”改革研讨会,欢迎观看!
-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校外拍摄实训”课程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 奔赴职场 点亮未来 |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成功举办2021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
- 听!中传人用歌声向党告白!
- 速戳!晋职旅游系的这场比赛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