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跨越!

大学 作者:闽南师范大学 2021-11-25 23:28:01

▲▲▲
点击播放闽南师范大学校歌







闽南师范大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弦歌不辍传薪火 破茧成蝶谱新篇


初冬佳音至,闽南师范大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了该校办学层次历史性突破。这是闽南师范大学在推动办学发展中迈出的跨越性一步。

近年来,闽南师范大学始终坚持政治站位、国家需要、服务地方,根植漳州、立足福建、辐射两岸及东南亚,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对标一流大学建设,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勇担育人使命 实现跨越发展






























2017年,闽南师范大学被确定为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图为2020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与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代表合影。


特色鲜明:“闽南文化+学科+教师教育”办学模式彰显优势

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8年成为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0年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细数闽南师范大学近年学校大事记,可以看出,学校较快的发展速度。这与该校长期发挥“闽南文化+学科+教师教育”办学特色优势,加快改革与创新步伐,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密不可分。


闽南文化,是闽南师大最鲜明的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要求福建“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闽南师大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优秀闽南文化,实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海丝”文化品牌建设,建立两岸语言文化交流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院、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圆山学院等省部级智库和创新平台,在增进两岸文化认同、服务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先行先试的积极作用。以国家语言文字示范基地为平台,推动“文化圈、经济圈和教育圈”三圈协同发展,设立东盟国家留学生专项奖学金,与6个东盟国家23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覆盖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全链条,助力夯实中国东盟民心相通、海外闽南人统一战线的文化根基,积极构建“世界闽南人精神家园”。


连战受聘为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荣誉教授

学科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是学校立校之基和强校之本。近年来,闽南师大坚定不移走“学科兴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之路,大力推进学科内涵式发展,积极推动校内外优质资源的集聚与共享。根据学科特点分类发展,坚持强化优势、突出重点,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和结构。积极凝炼学科方向,以学科领域整合与团队建设为抓手,坚持优先发展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扶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构建特色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传统办学优势,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地方政府统筹下的高校、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试点,被列为教育部“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示范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改革成效明显、成果丰硕,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全面推行师范生实习支教和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实习支教促进留守儿童阳光成长的实践与研究》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扶贫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2019年度教育学重点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立项。


“闽南文化+学科+教师教育”的办学模式,成为闽南师范大学的“金字招牌”。


连战、马英九、洪秀柱等台湾政要专门为闽南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题词祝贺
坚守初心:学科与学位点建设成效凸显

一所高校的质量和地位与这所学校的学科水平密切相关,而学位点的获得是学科发展上层次、上水平的一种体现。近年来,闽南师范大学在学科建设、学位点申报作出积极努力,取得较好成效。


2017年,闽南师范大学被确定为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现有4个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其中1个特色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与闽南文化学科群、数学、化学与环境学科群与教育学等4个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进入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应用经济学等5个学科入选福建省应用型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闽南师范大学历史最悠久、基础最雄厚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曾先后获评福建省重点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福建省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与闽南文化学科群)。1958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创建,1963年开始本科教育,2003年中国古代文学获学校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依托本学科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汇聚了众多名家学者,学术底蕴深厚,其中陈炳昭、林继中、刘庆璋、汤漳平、张桂兴等分别在汉语词汇研究、杜甫研究、西方文学理论研究、楚辞研究、老舍研究等学术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形成文化诗学、闽南文化与文学研究、出土文献与文学史研究等有影响力的特色方向。该学科现建有福建省社科基地——闽南文化研究中心、福建省中国语言文学类研究生创新基地,拥有两个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闽南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生导师团队、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本学科始终注重一流本科和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自创建以来,已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2021年,获批教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汉语言文学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汉语国际教育获批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闽南师大的数学学科是福建省重点学科、福建省一流学科(数学高原学科)。学科形成了拓扑学及其应用、不确定性的数学理论及其应用、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组合图论等4个特色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显著。化学学科也是福建省重点学科,“化学与环境学科群”为福建省高原学科,具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六个二级学科)。该学科建设依托平台包括化学国家一流专业、化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现代分离分析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省级实验中心教学团队等。此外,心理学学科、教育学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光学工程学科等,每个学科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学位点的建设。近五年,学校增设或调整设立新闻与传播、应用心理、社会工作、电子信息、应用统计等1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2020年新增学位授权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新增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光学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翻译、资源与环境、汉语国际教育、旅游管理、风景园林、艺术等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教育硕士涵盖19个专业领域。

乘势扬帆:在新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的师范大学

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一代代闽南师大人接续奋斗的结果,这一梦想的实现是闽南师范大学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成就和重要里程碑,是学校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强有力支撑。


“这也标志着学校开启了新历程。”闽南师范大学校长李顺兴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乘着“十四五”的东风,紧密联系漳州市发展需求,深入结合漳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现代化滨海城市战略布局,助力漳州内在功能性开发,打造校市融合“共同体”。同时,积极整合学科资源,加快推进学科融合,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厚厚的《闽南师范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文件中,记者看到这么一段话:“‘十四五’期间,是学校加快推进新时代新闽师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继续打硬仗、啃硬骨头,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围绕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大主要任务’和‘两步走’战略构想,落实好‘654321方略’,继续展现有活力、有质量、有担当、有视野、有底蕴、有保障“六有”形象,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项功能,调动学校、学院(部处)、教师和学生(校友)四方力量,做好文化圈、教育圈、经济圈三篇文章,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东南亚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一个目标,砥砺奋进,努力实现新时代办学各项事业的提质增效和高速发展。”


根据规划,闽南师范大学将做到——

弥补发展短板,建设“一校两区”新校园,师资队伍水平和学科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彰显,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具备明显竞争优势。努力实现若干学科达到省内一流水平,进入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部分学科或专业在全国师范大学同类学科或专业办学中较有特色,建成特色鲜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精彩的华章,总在接续奋斗中书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闽南师范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更加昂扬的姿态和开放包容的态度,谱写闽南师范大学新的壮丽乐章。















































先试 先行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育人探路两岸融合发展


2021年6月,全国台联党组书记、会长黄志贤(右二)考察闽南师大闽南文化办学特色展。


9月10日,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台籍教师施沛琳获得“福建省第六届杰出人民教师”荣誉称号。在2018年,施沛琳还入选福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


施沛琳只是闽南师大积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的其中一位教师。截止目前,闽南师大吸引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的台籍教师来校任教,为培养涉台文教专业人才,促进两岸教育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闽南师范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践行高等教育“四个服务”要求,以闽南文化为纽带服务两岸融合发展,建构特色人才培养新体系,建设闽南文化研究新平台,搭建两岸交流新载体,走出了一条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特色办学之路。

01
建构特色人才培养新体系
闽南师大确立“重经典,重人文,重融通,重创新”特色育人理念,把闽南文化特色全面融入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开创“闽南文化+学科/专业+教师教育”特色育人新体系。设立“优秀闽南文化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班、闽南文化特色二级学科硕士点,承担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培养面向国家和地方涉台部门、机构以及从事两岸文化交流的专业人才,构建目前境内外唯一的从本科到硕士、博士齐备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全链条培养服务国家统一特殊需求的两岸融合型专业人才。截至目前,招收培养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专业博士人才67人(其中台籍博士生26人),培养储备了一批从事闽南文化研究与两岸交流的高层次人才。

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设置以闽南文化为纽带的两岸融合型人才培养本科通识课近百门次,开发硕博士闽南文化特色课程40余门,编撰20余部闽南文化特色教材,推动掌握普通话、闽南话、英语等多语种的新文科、新农科、卓越教师、新工科、新商科等特色人才培养,特别是在为东盟国家培养爱好闽南文化、对华友好、主动担当中外交流的文化使者和商界精英所需的留学生(含华人华侨学生)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打造人才培训新基地。闽南师大与全国台联共建圆山学院和“全国台联系统干部暨优秀台胞教育培训基地”,培养和锻造一支服务国家统一特殊需求的高水平涉台干部队伍和优秀中青年台胞专业人才队伍。在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部分东盟国家分别建立了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海外教学点、闽南文化研究田野调查基地,定期选派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师生赴基地、教学点开展教学或专题调查研究。

全国台联系统干部暨优秀台胞教育培训基地揭牌

02
推动闽台交流研究结硕果

7月17日,由闽南师范大学策划并组织两岸学者编撰的《台湾通史》(六卷本)在北京首发。《台湾通史》发布体现了两岸学者的历史担当,为推动海峡两岸史学界“共享史料、共写史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闽南师范大学策划并组织编撰的《台湾通史》在北京首发


这是闽南师大涉台研究学术成果的一个生动缩影。闽南师大充分发挥地缘和学缘优势,致力于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的学术研究与传承。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闽南文化研究所,建立了教育部两岸语言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圆山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闽南文化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闽南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等省部级智库和创新平台,主办目前福建省唯一一家全国公开发行的闽台文化研究期刊《闽台文化研究》,为扩大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作出了独特贡献。


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揭牌

圆山学院揭牌仪式


闽台交流研究硕果累累。近5年主办、承办两岸一家亲学术论坛、台商发展论坛、两岸智库论坛等大型系列论坛(学术研讨会),主持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50余项智库研究成果获得中央和省部级重要领导批示,出版《闽南涉台族谱汇编》(100册)、《台湾通史》(六卷本)等涉台历史文化学术著作近30部,其中《台湾族谱汇编》(80册)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台海文献汇刊》(60册)、《闽南文化历史概说》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闽南师范大学构建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闽南文化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策划并组织编撰了《台湾通史》《台湾族谱汇编》《台海文献汇刊》等一大批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03
搭建两岸文化交流新载体

两岸共筑中国梦,未来在青年。


闽南师大连续8年举办国台办年度重点交流项目“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活动,着力提升台湾青年学子对祖地文化的深刻认同。期间,来自台湾20余所高校共计300多名大学生参与研习营活动,通过听取专题讲座、小组讨论交流、实地考察以及开展文艺联欢、篮球友谊赛等活动,了解厦漳泉社会经济建设情况,感受闽南文化内涵与魅力。


连续8年举办国台办年度重点交流项目“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


以光影为媒介,促进两岸高校大学生文化创作交流。连续四届承办海峡两岸大学生微电影文化艺术节(2018年成为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带动和影响数千名台湾青少年来到大陆高校交流和研习,已经发展成为两岸青少年关心关注、踊跃参与的重要交流交往窗口与舞台,有力有效地促进两岸青少年的心灵契合。


举办9期“东南亚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和感知中国行活动”和“丝路华教·桑井故园”2021年菲律宾华文教师线上研习班,共有476名东南亚华裔青少年、81名东南亚专家来到闽南师范大学学习交流、合作研究,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东盟国家教师、青少年学生间的深厚情谊。













































扩圈 加力






























-----闽南师范大学奋力书写服务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答卷


2016年9月,漳州高新区圆山脚下原漳州农校千亩校园并入闽南师范大学,大大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现有海外留学生、国际项目生、商学院本科生共近千人入驻圆山校区。


2018年至2021年期间,闽南师范大学动员全校科研力量,积极主动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转化和技术服务工作,共签订横向技术合同近600项,合同经费达一亿二千多万元。


2021年10月21日,以闽南师范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的全国首个蓝碳司法保护与生态治理研究中心在漳州市诞生,这是闽南师范大学联合漳州市中级法院、漳州市发改委、漳州市自然资源局、漳州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共同成立的。

......


一个个数据、一行行事例串起的记忆,如珠玉一般,映照出这座福建高等学府始终关注地方需求,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生动影像。

01
转化科研成果

闽南师范大学始终关注漳州地方建设需求,提升服务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注重产学研用一体化。如《水仙花示范基地建设》《天宝镇辖区水体生态修复、环境质量提升项目(一期)》《三宝集团网络安全技术服务》《漳州乡村产业发展研究》等项目的开展,切实推动了漳州周边区域高新技术农业、生物制药产业、污染监测控制与涂料等行业产业的发展。


闽南师范大学污染与监测团队现场采样


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黄旭光教授作为全国首例技术调查官参审的污染环境案宣判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台籍教师陈金在组建技术团队先后为漳浦和进制罐等多家企业提供智能视觉检测系统,大大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和生产效益,2019年至今共签订横向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14项,经费达近4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学校共签订横向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近200项,经费达近7000多万元。学校还成立福建省首家乡村振兴研究院,牵头制定漳州市、县(区)“十三五”扶贫专项规划和“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项目,为漳州市乡村振兴发展积极出谋献策。


闽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团队服务乡村振兴

02
提供人才支撑

圆山脚下,沃野千里,人才荟萃。


“漳州人才月”漳州市人才政策宣讲走进闽南师范大学


崔震雄老师在东南花都挂职副总经理


闽南师范大学坚持做好引才和平台建设。根据漳州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新成立智库、创新平台、研究所15个,福建省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研究院(闽南师范大学)获批工业互联网安全评估测评机构能力认定证书,是全省高校中唯一获批的高校。闽南师范大学坚持校地合作,大力推动人才在服务漳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据闽南师范大学教师工作部(人事处)透露,学校现有省市级以上人才269人(其中,省级以上人才187人,市级人才82人),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核心的人才队伍,建设了6个具有鲜明特色、有发展潜力的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团队。近年来学校共选派44名人才到漳州市重点企业挂职工作,接收26名企业人才到校挂职工作,为地方企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区域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学校通过与芗城区、漳州台商投资区、平和县、南靖县、高新区、华安县、长泰县、东山县等8个县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毕业生留漳就业搭建平台;通过与漳州市人社局建立定期毕业生就业形势研判共商机制、就业信息互通共享机制、联合举办招聘工作机制等,为毕业生留漳就业创造条件;通过与漳州市人才发展集团建立共享区域优秀人才资源,共建产业研究院,共同打造人才孵化项目,为毕业生留漳就业创造优势。近三年来,闽南师范大学留在漳州就业创业毕业生人数2282人,占毕业生总数比约为15%,其中非漳州籍毕业生留漳工作比例将近60%,为漳州市输送基础教育人才1058人,为漳州市输送乡村振兴人才411人。


闽南师大与芗城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闽南师大与长泰区人民政府签订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闽南师大与漳州台商投资区签订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03
增强服务能力

处于高处寻高处,行若远行还远行。


三年来,闽南师范大学扩大合作附属学校共建范围,与漳州市完成并务实推进了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等7所附属学校的合作共建。    


闽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揭牌

学校与漳州市的8个县区政府,与厦门大学等1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30多家大型重点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资金超1亿元。闽南师范大学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校所合作等领域工作成果显著,截至目前,闽南师范大学各二级学院合计已与300多个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 。


闽南师范大学与中国农业银行漳州分行签订合作协议


闽南师范大学将持续提供人才支撑。以数字技术为牵引,积极拥抱漳州市“大抓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工业发展布局,出台人才引进新政策,吸引符合漳州市工业提质增效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台湾工科博士,探索“高校+重点标杆企业”共引共培共用人才新模式,建立学校高层次专业人才联系工业企业制度。根据闽南师范大学“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将达到25项/年以上,省部级课题达到120项/年以上,横向课题达到200项/年以上,科研经费到账总额达到2亿元/年以上(师均科研经费12万/年以上)。届时学校将推进附属学校特色办学项目与品牌建设,建立较为成熟的服务附属学校各学科发展的专家指导团队,构建“校地合作、院校联盟、协同创新”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机制。学校将继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融入漳州新发展格局,为漳州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点击下图,欣赏闽南师范大学校景

▼▼▼




来源:闽南日报

编辑:杜雨

责编:陈燕玲

编审:张媛

声明:“闽南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