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最喜爱的华师导师?快来投票吧!

大学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 2021-04-26 20:54:34

华师那么多好导师

你最喜爱的是哪位

第四届“我最喜爱的导师”评选来了

从4月26日至5月5日期间

邀请你在线上进行投票

支持你最喜爱的导师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和导师队伍建设,发挥我校优秀导师的典型示范作用,营造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校园文化氛围,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决定开展华南师范大学第四届“我最喜爱的导师”暨第一届研究生“四好”导学团队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活动旨在引导在校学生、老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优秀导师、“四好”导学团队的先进事迹,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发挥导学育人共同体引领示范效应,向社会展现我校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导学团队的良好精神与风貌。


究竟有哪些导师参与

第四届“我最喜欢的导师”评选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吧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陆小媛  



陆小媛,女,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会工作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广州市社会工作站首席评估专家。主要从事社会工作、人口学、劳动力移动、女性劳动、社会性别等领域的研究,先后著书1本,参与编著书籍4本,共发表论文5篇,曾获得第七届“华人学术奖”。


在科研上,陆小媛老师着力在女性及家庭社会工作领域研究耕耘,以广博的社会学视野、务实的社会工作行动采撷了累累学术成果,为学生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在教学上,她敬畏讲台、热爱讲台、奉献讲台,以生为本,认真打磨课程,将源源不断的新知理念传达给学生,为学院打造了不少精品课程;在生活上,她爱生如子,得知所带学生家境困难,立即倾囊相助,并为其创造实践兼职的机会,解决学生实际困难。陆小媛以严谨的学术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与同事们的爱戴与尊敬。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杨爱平  



杨爱平,男,汉族,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现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治理、粤港澳跨境治理与城市群治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教育部研究项目3项,省市级研究项目7项,发表论文50多篇,获2项省部级科研奖、全国MPA优秀教师称号。


杨爱平老师政治素质过硬,学术责任感强。他坚持“守正创新、立德树人”的政治方向,担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治理研学创新党支部”书记,发挥党建引领学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引领学科发展方向。他科研能力突出,学术造诣较高,是国内粤港澳跨境治理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在《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产生广泛的学术影响。他履职尽责认真,教书育人成效卓著,曾指导学生团队多次荣获国家级或省级奖项。


  经济与管理学院 连洪泉  



连洪泉,男,汉族,经济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国家公派法国访问学者,现为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从事行为和实验经济学、行为金融和公共品研究;已主持国家社科和广东自科等项目6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世界经济》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曾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华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主编教材荣获广东省特色教材二等奖。


连洪泉老师“联合培养、分类指导”学硕、专硕和本科,助推学生成长成才。与中国人民大学老师合作联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开展跨校线上双周论坛,搭建朋辈研讨学习平台。近五年指导学生进行省级和国家项目6项,指导学生获省市级奖项3项、发表论文4篇,20多名研究生就读或留学国内外知名高校,2名攻读博士学位。


  法学院 侯巍  



侯巍,女,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七五”普法讲师团讲师,广州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咨询专家,广州市仲裁委仲裁员,东莞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业务人才智库专家,云浮市人大立法咨询顾问。出版专著一部,参编教材九部,在《法商研究》《法学》《私法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七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教学奖励两项。


侯巍老师多年扎根教育一线,忠于教育事业,认真负责,治学严谨,关爱学生。教学得法,能够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学效果突出,学生评价名列前茅。指导硕士研究生50余人,其中5人于国内外知名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所培养学生德法兼修,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在高等院校、人民法院、行政机关、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公司企业等单位工作,为地方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科学学院 陈先哲  



陈先哲,男,汉族,教授,博导,高教所所长。在教书育人方面,陈先哲老师坚持立德树人,关爱研究生成长,并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有口皆碑;善于指导学生,曾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国赛一等奖,实现学校文科历史性突破;多次为全校文科研究生做“论文写作指导”讲座,并广受欢迎。


在科学研究方面,陈先哲老师术业有专攻,在《教育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且多篇获《新华文摘》等权威文摘全文转载。成果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及省哲社优秀成果一、二等奖等奖项。


在榜样育人方面,陈先哲老师以身作则,激励青年学生成长。他在青春演播厅分享成长经历,在学者下午茶与学生促膝长谈,在未来教育家担任导师,在图书馆论坛讲述大学与青春的美好。他能文能武,在教工气排球赛中,用一记记扣杀力挽狂澜,他的坚持和果断鼓舞全院师生。他是青年成长的引路人,也是同行者,让我们看到自己能成为更好的人的无限可能。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林秀瑜  



林秀瑜,男,汉族,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电视、广播电视方面的研究,是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广播电视传播理论和实践研究》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教育传播学》广东省资源共享课主讲教师。


林秀瑜老师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及广东教育研究院课题等,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获得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注重教学改革,尽责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注重研究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体育科学学院 李薇  



李薇,女,汉族,教授,体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运动心理学、幼儿体育。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构建广东省幼儿体育实践体系的研究,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我国育龄女性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在体育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编课程教材。运用学科专业,服务于竞技、学校、社会体育领域。


李薇老师从教36年,担任导师16年,培养硕士超百人。作为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负责人、专业学位召集人,多年来担任管理工作,深耕教学和管理一线,教书育人,克己奉公,忠于职守,得到领导、同事的高度认可,深得学生们的喜爱,其工作理念可归纳为:敬、爱、新、聚四个方面。敬:敬畏学术,潜心钻研;敬佩强者,虚心求教;敬待教学,授人以渔;敬业工作,辛勤耕耘。爱:爱岗敬业,传道授业;爱生如子,春风化雨。新:学术求新立异,教学独具特色,做事稳中求进。聚:聚是一团火,凝聚成力量;散作满天星,永恒放光彩。“教学,用心待学生;科研,用心待研究;工作,用心待每事。”这种用心的态度是李薇老师内化的品质,体现在言行中,也将继续润物无声地影响来到身边的人!


  文学院 周小蓬  



周小蓬,女,汉族,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副教授,语文教育硕士导师,主要从事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同时,她还是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中语会副理事长,全国语文学习学会广东分会会长,广东省高考语文专家委员会会长,高考作文评卷组副组长,华南师范大学首届基础教育工作室主持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导师,教育部教育质量检测中心专家。曾任香港公开大学语文教育硕士导师。曾是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制定的核心成员。


周小蓬老师主编《语文学习心理论》、《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中学各类作文评价指引》、《中外母语教学策略》等语文教学指导用书近十部,并参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发表了《叶圣陶语文有效教学思想研究》、《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比较研究》等论文十五篇;主持多项省部级语文教研课题。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刘晓斌  



刘晓斌,男,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外语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英语系主任、学院党委委员。主要从事外语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基础教育外语听说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部级项目6项,目前为止共发表论文近40篇,曾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刘晓斌老师长期以来带领学生在外语教育信息化领域开展艰苦卓著的探索。他坚持“两导向一驱动”的研究生指导模式,即:以“目标导向”激励学生,研究生入学之初就设定好毕业愿景;以“产出导向”培养学生,每一项研究都要有显性产出成果;以“课题任务驱动”管理学生,根据学生特长与兴趣,将他们分配于不同的课题研究,让学生在项目中锻炼和学习。在这一模式的带动下,学生们快速成长,并形成学术氛围浓厚、团结互助的研究生团体。


  音乐学院 孔义龙  



孔义龙,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音乐学院院长、一级学科召集人。兼任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华南师范大学第七届学术委员会科研评价与社会服务专门委员会委员、第八届校学术委员会职称评聘与教师发展专门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音乐史学、音乐考古学与音乐教育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3项。出版著作7部,参编文化部重点图书1部,省级重点图书1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省级及以上科研奖7项,厅级奖3项。广东省第六届“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17年作为学科带头人成功获得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实现了华南地区艺术门类博士点零的突破。


  美术学院 石磊  



石磊,男,汉族,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绘画方面的研究。先后任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系主任,美术学院院长,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广东省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美术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理事、教育部学位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广东省教育厅职称评选专家库成员、广东省文化旅游厅职称评审特聘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


石磊老师曾主持召开“2009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论坛”,主持完成广东省社科项目“基础美术教育与高等美术教育接续性及对策研究”,2003年任国家新课标高中美术教材《绘画》《雕塑》主编;2020年主编国家非统编教材高中《绘画》秋季发行。在国内及美国、瑞士、韩国、意大利、波兰、日本、墨西哥、印度、等国家各大重点美术馆参与、举办过多场重要展览和学术活动。


  历史文化学院 肖自力  



肖自力,男,中共党员。现任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研究领域为民国政治史、抗战史、岭南历史文化。出版专著及参编、合编著作7部。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等8项,总经费超150万元。在《历史研究》等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学科顶刊《历史研究》4篇。三次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肖自力老师关爱学生成长,注意因材施教,为学生在选题、参会、论文发表、出国(境)访学等创造机会,甘当“人梯”。近五年研究生发表论文31篇,获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论坛论文优秀奖等;获国家奖学金7人,获省优秀学生(研究生阶段)、校研究生“十佳”论文、校优秀毕业生、省优秀共青团员、“挑战杯”省二等奖等。毕业生多人升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等读博,或成长为高校、中学、事业单位骨干。


  数学科学学院 叶颀  



叶颀,男,汉族,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逼近论及其在机器学习与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的研究。他曾在美国著名高校学习与工作多年。他心系祖国,回国后入选第十二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刻苦科研,是多个国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和合作者提出了国际原创性研究课题——稀疏机器学习方法,在国际顶级数学期刊《Mem. Am. Math. Soc.》发表了长达122页的论文。


叶颀老师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讲授的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评价屡次在90分以上,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多次获奖。他经常带学生去参与各种高水平学术活动,也为学生争取各种学术报告与交流学习的机会。叶颀老师于2016年组建机器学习与最优化计算实验室,以机器学习的数学理论为主要研究目标,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与医疗大数据分析。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薛正远  



薛正远,男,汉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固态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现为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委员以及《Chip》、《Frontiers of Physics》和《Scientific Reports》等高水平学术期刊编委。


薛正远老师政治素质过硬,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关爱学生成长,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以身作则,从不同层面关爱学生,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面指导研究生的成长成才;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治学态度严谨。他学术造诣高,具有执着的学术追求,近3年在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研究论文4篇。他积极把握最新学术动态,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和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各1项。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黄旭光  



黄旭光,男,196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微纳光子学、光纤通信与光电传感物联网技术;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Nanoscale》、《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J. Lightwave Technology》、《Optics Letters》等共发表SCI论文近150篇;ISI Web of Science统计表明h-指数达27,论文总引用次数3050次,他人总引用次数2830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400余次,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70余名。


  化学学院 南俊民  



南俊民,男,汉族,教授,博导。主要从事:1、先进电池材料,主要包括碳基/硅基/锡基负极材料(用于锂/钾离子电池体系),多元硅基负极粘结剂以及高压/低温/长循环商用锂电电解液的开发;2、光(电)催化材料,主要包括铋基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共发表论文100多篇,申请专利10多件,获鉴定成果5项,获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排名第三)。


南俊民老师入职华师20年来,十分关爱学生成长,始终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与使命。不仅治学严谨,还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科研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注重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科研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解决。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学生因材施教,堪称教师队伍中“爱岗敬业”的典范。


  地理科学学院 刘洪杰  



刘洪杰,男,汉族,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环境生态方面的研究。刘洪杰老师在华师从教30多年,几十年如一日热爱学生、宽严相济;先后培养了各类研究生一百多名,许多优秀人才分别走上政府、科研及教学领导岗位,取得不凡的成绩。刘老师品高德劭,风清气正,治学严谨,为人宽厚,学识渊博,讲课风格生动,深受学生喜爱。曾创立师生共餐活动,利用教工餐厅的午餐时间,与学生交谈思想、生活与学术问题。


刘洪杰老师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学研究项目;以及城市宜居环境、生态规划等社会服务项目。刘洪杰老师思维活跃,常提出新概念和新思想。提出的城市海绵系统建设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国家政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科学通报》等期刊发表论文32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四部,《自然地理学》教材获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进入国家级精品课程。


  生命科学学院 李胜  



李胜,男,1971年生,博士,二级教授,九三学社社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李胜老师从事昆虫科学和技术研究26年有余,在动物发育、代谢和进化领域、尤其是“昆虫变态发育”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在害虫防治、资源昆虫和再生动物的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李胜老师在指导学生时和蔼可亲,对待学生认真负责,他的学生们大都处于二三十岁这个最宝贵的年华,他作为带头人,会让每个人都尽可能的发挥特长,展示出他们的才华,让他们觉得在这个实验室的努力是值得的,前途是光明的。他主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一种自由、宽松、快乐的氛围。无论在科研上还是教育上,李胜老师都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评价。


  计算机学院 李建国  



李建国,男,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交网络与大数据应用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12篇,主持并参与科研项目10项,作为参与人3次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李建国老师关爱学生成长,坚持教书育人,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授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科学研究,课堂效果良好,颇受好评。已指导8名硕士研究生,其中6位已经顺利毕业。作为学院研究生创新党支部的指导老师,为支部建设建言献策,该支部已获得“全国样板党支部”立项建设。作为CCF协同计算专委会委员,积极参与专委活动以及举办的学术会议。2020年入选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库,为数字政府改革提供服务。


  国际文化学院 伍英姿  



伍英姿,女,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2年被评为副教授,2013年被遴选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指导6届共计30位硕士研究生,其中已经毕业18位研究生。


伍英姿老师担任硕士导师以来重视自身师德修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重视研究生品德和学识的培养。在生活中以乐观严谨的处世态度和勤奋刻苦的敬业精神影响感染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对学生予以悉心指导和帮助,积极帮助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注重对学生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并获奖,2019年获得全国研究生汉语微课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旅游管理学院 陶卫宁  



陶卫宁,男,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学基础理论和节事旅游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省高教厅课题一项,发表论文多篇。


陶卫宁老师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坚持严谨治学,以自身的言行熏陶学生,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知识与学术;他将严谨的生活态度也投射到学术研究中,他的每篇论文都体现出扎实的论证风格和朴素高雅的行文特色,始终坚持“在教学中搞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在生活中,陶老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关爱学生、团结同事、谈吐诙谐幽默,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理学院 范方  



范方,二级教授,博导。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注册心理督导师,广东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


“为而不争”,是范方老师秉承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他是一个豪气又有情怀的导师,带着学生把研究做在祖国大地上,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军委科技项目8项,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报告被世界精神卫生组织(WPA)组编的权威参考书作为专门篇章收录,成果多次获教育部和省政府奖励,多项报告和技术成果被中央部委、省级政府和军队采用,还获评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突出贡献个人”和广东“最美云上爱心人”。此外,范方老师带着学生走山看海看夕阳,辽阔南海他带领学生服务国防,伶仃岛上他与毕业生吟诵抒怀,难舍难分。朋友圈里“登云山摩星岭天河尽收眼底,游珠江观澜湖花城直抒胸臆”的感慨,是他与学生共同的回忆。


  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 高兴森  



高兴森,男,汉族,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加入华南师范大学并筹建先进材料研究所,研究兴趣为多功能扫描探针显微镜测试、多铁性材料的薄膜及纳米结构,阻变存储器等。


高兴森老师已发表200余篇论文,获引用近4000次,H指数32;申请/授权专利10余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10余次,并作为大会共同主席组织国际会议1次,于2020获国际先进材料联合会科学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其他10余项国家和地方项目,累积负责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现任NC、AM等杂志审稿人、SR编委、硅酸盐协会微纳分会理事。


  软件学院 潘家辉  



潘家辉,1982年,男,汉族,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软件学院副院长,广东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常务委员,珠江科技新星。主要从事脑机接口、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2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共发表论文108篇(2篇ESI高被引),先后获得世界机器人大赛优秀青年论文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等。


潘家辉老师在教学上提倡积木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思政元素融入工科教学。主讲课程《软件构造》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他关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学生活动,身体力行引导工科新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先后获得华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


  国际商学院 左小明  



左小明,男,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集群网络治理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软科学项目,1项教育厅育苗工程项,多项市级哲社、委托和招标课题,共发表论文30余篇。


左小明老师一直关爱学生成长,坚持教书育人,以身作则、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深受领导同事好评和学生们的爱戴。两次指导学生获批广东省“攀登计划”立项,一次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获省赛三等奖。连续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指导的学生每年都获国家级或省级及校级课题立项。曾获华南师范大学先进个人、优秀个人,华南师范大学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优秀论文指导老师、就业工作先进者、国际商学院优秀个人、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荣誉称号。


  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 马晓冬  




马晓冬,男,汉族,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非编码RNA,基因编辑和嵌合抗原受体介导的T细胞免疫治疗。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非编码RNA在炎症和肿瘤中的作用机制;CRISPR-Cas9基因编辑和筛选;CAR-T细胞治疗。利用RNA-Seq开展炎性细胞激活在胶质瘤等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利用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非编码RNA在炎症向恶性肿瘤转化中的作用机制,开展以CRISPR-Cas9和CAR-T技术编辑免疫细胞进行细胞治疗的研究。


马晓冬老师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Molecular Cancer》, 《Molecular Therapy》,《Cell Discovery》,《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共发表论文十余篇。关爱学生,坚持教书育人,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数届。钻研学术、关怀现实、言传身教,深受学生爱戴。


  职业教育学院 李娅玲  



李娅玲,女,汉族,博士,教授,现任职业教育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访问学者。主持省级科研和教改项目6项,发表包括SSCI等的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编著两部。曾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李娅玲老师秉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治学理念,在近20年勤勉不辍的教学生涯里,坚持立德树人优先,教学相长并重。课堂上,她常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组会上,她循循善诱,勉励学生多读书、善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积累、慎运用;生活中,她乐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冷暖,与学生亦师亦友亦家人。工作上,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学生树立尽职尽责的榜样,以自身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锋  



关锋,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方向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向博士生导师,担任上述两个方向指导组组长。以独撰或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在CSSCI正刊发表近70篇学术文章,其中不少具有很高的显示度和影响力。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教育部择优资助项目各1项。


关锋老师将潜心问学和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坚持把教书育人作为主业,努力耕耘、默默奉献。主讲院内研究生平台课、核心课程,善于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循循善诱,广受学生好评;每学年坚持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亲自给新生就如何搞好学术研究进行专题讲座,学生普遍反映很有教益。他教有所成,亲自指导的研究生涌现了一批人才,形成一批学术研究成果。有较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具有协助本学科赶超国内先进水平的能力,无论是在具体的科研教学中,还是在组织协调管理方面,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环境学院 赵建亮  

 


赵建亮,男,汉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环境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分析、行为归趋、生态毒性及代谢组学研究。承担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3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20篇,编写专著4部,授权专利1项。SCI论文他引6200余次,h-index达43。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环境保护科技奖各1项。


赵建亮老师落实立德树人,关爱学生成长。授课《高等环境化学与风险评估》,以讲授与实操相结合,使研究生熟悉环境化学的最新技术和前沿,为研究生顺利开展科学研究起到指引作用。通过组会和小组微信群,建立了师生沟通交流渠道,全面指导研究生成长成才。其中,2017级研究生贾雨薇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8级研究生黄争获华南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标兵和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教师教育学部 王红  



王红,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常务副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测评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务。


王红老师在科研方面,潜心学术,成果丰硕。是全国首个教师发展与管理二级学科学位点创始人、带头人,打造了全国首家教师发展的摇篮—教师教育学部;在教育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20余篇发表于CSSCI、CN等核心期刊;主持国家级、省级高端教师、校长培训项目百余项;获得2015年广东省“三八红旗手”、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特等奖等奖项。在教书育人方面,王老师一直用高超、精湛的提问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用耐心、真诚的态度引导学生高效输出。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做人,给予学生关爱,是严师益友,是学生成长道路中永远的引路人。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一声导师 一生尊师

一起为你最喜爱的导师打call吧


为你最喜爱的导师投票



现第四届“我最喜爱的导师”评选活动线上投票已开启!赶紧为你心中最喜爱的导师投票吧!


投票时间:2021年4月26日12:00-5月5日18:00。


投票流程:在校研究生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F(x)学生服务平台(点击“阅读原文”可打开)、点击"在线会议"、输入会议口令"2021"、点击“正式会议签到”、输入签到口令"2021"、点击“正式会议表决”即可投票。每人只需投票一次,投票时需选满15人。


左右滑动查看流程指引图


  #往期回顾#  




整理丨刘桓秀 刘君婷
图文资料由研究生工作部提供
执行编辑丨刘桓秀 刘君婷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