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印 曲霞 | 劳动教育专任教师:职责、供求与培养路径

大学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21-12-02 02:49:41


劳动教育专任教师:职责、供求与培养路径


党印  曲霞


【摘  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任教师。专任教师需要在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达到基本要求,在各学段开展不同的教学和实践活动。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数量较少且多年未变,在学历层次上存在结构性差异,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普遍没有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没有设立专门的劳动教育机构。参照体育和美育的最低配备标准,本文测算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缺口至少为35万人。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需督促各学校配备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建立师资培养体系,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并产生实效。

【关键词】劳动教育;专任教师;供求;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党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曲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7月7日,教育部发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意见》和《纲要》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无论是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活动,还是劳动教育评价,均需要专门的实施者,将国家的政策文件和学校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意见》另外指出,“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等。可以预见,劳动教育将融入各门课程、各个育人环节,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乃实施劳动教育的必由之路。

综合而言,《意见》和《纲要》对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劳动教育教师培养等方面的要求具有首创意义,关系到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学界亟须研究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职责、供求现状和相关的培养路径。


一 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职责定位


(一)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在劳育师资体系中的定位

《意见》指出,需“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纲要》指出,“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为学校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担任兼职教师创造条件”。按照《意见》和《纲要》精神,大中小学需有专门从事劳动教育的教师,并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建设一支力量齐备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是劳动教育的主导力量和中坚力量,向学生讲授基本劳动知识,带领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能,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我们认为,有条件的学校可将这三类工作分开,由三名教师或三组教师分别承担,条件有限的学校可由一名教师或一组教师承担多项工作。专任教师既可来自学校既有的师资队伍,也可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招聘。

兼任教师是劳动教育的补充力量和支撑力量。兼任教师既可来自校内的班主任、辅导员和其他课程教师,也可以来自校外的实践教师、劳模或“大国工匠”。班主任、辅导员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幸福观。其他任课教师在讲授的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使学生从多个学科、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认识劳动,形成对劳动的立体认识,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的意识,规范、高效并创造性地劳动。校外实践教师一般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高管,受邀到学校举办劳动讲座,或在校内外实践场所指导学生劳动实践,在实践中传授劳动技能。劳模或“大国工匠”定期到学校举办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讲述行业发展历程和劳动者故事,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各学校需建立校外教师库,定期更新,动态调整。校外教师的所属行业与学校专业门类相匹配,因地因校而异。综合而言,未来各学校劳动教育师资体系将如图1所示。


图1  劳动教育师资体系


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除了承担本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另有四项工作,一是设计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主办劳动教育周或劳动教育月活动,汇总评价劳动教育实施效果;二是为全校老师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老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并组织开展课程劳育活动,引导其他课程教师在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元素;三是联系校外教师来校举办劳动教育讲座或报告,定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讲授劳动技能或劳动故事;四是联系校外实践基地、行业协会或公益组织,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


(二)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职责差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劳动教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群体,既需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比如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忠于教育事业,也需要具备劳动教育领域的特有素质。根据《意见》和《纲要》的精神,我们认为,劳动教育专任教师至少需要具备如下素质:一是专业基础扎实。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具备一定的劳动法律、劳动关系、劳动与伦理、劳动与管理、劳动与经济、劳动与安全等必要的劳动科学知识,能够因人因事、灵活多样、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劳动观教育,让学生真正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关乎幸福人生的道理,由衷认同并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二是教育素养深厚。熟悉育人规律,懂得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能够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具备进行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项目设计与评价的专业化教育能力。三是创新能力突出。具备一定的通用劳动技术教育能力,知悉新时代劳动形态发展的新趋势,能够根据时代特征设计劳动教育内容、改进劳动教育方式、组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并具有劳动教育安全风险防范的专业意识和能力。

分学段来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侧重点不同,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工作重点也各有差异。小学劳动教育以启蒙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劳动教育分散在生活起居、教室校园的卫生清洁及手工制作类的劳动体验中。除了劳育专任教师在劳育课程中讲解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班主任在劳动教育中亦扮演重要角色。专任教师需要定期向全校班主任培训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提升班主任的劳动教育能力与水平。

中学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劳动态度和劳动精神,劳动教育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学生除了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常识,还需要体验各类职业的劳动。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需要在劳动教育课程中讲授劳动常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劳动体验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类劳动场景,进行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初步掌握一些职业技能。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劳动素养和工匠精神,增强劳动荣誉感、劳动责任感和劳动自豪感。除了日常生活劳动,依托实习实训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授劳动安全、劳动法律、劳动合同和劳动文化等劳动通识,需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指导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培育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大学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劳动价值观和劳动使命感,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的基础上强化服务性劳动,并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创造性劳动。大学生也需要从理论层面认识劳动,包括劳动关系、劳动经济、劳动法律、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需要讲授各个学科关于劳动的理论通识,组织劳动教育周或劳动教育月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服务性劳动和公益劳动,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训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


二 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供给与需求


(一)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供给现状

1.中小学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数量较少

教育部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师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总数是6.54万人,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师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总数是3.93万人,高中“通用技术”或“职业劳动”课程教师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总数是1.69万人,随着学段提升,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数量逐渐减少,以上三个阶段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总数为12.16万人(见图2)。横向来看,与德育、体育和美育的教师数量相比,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劳动教育教师数量均远远小于其他三育的师资数量(见图3)。


图2  2019年底中小学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数量


图3  2019年中小学德育、体育、美育

与劳育教师数量对比


2.中小学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数量多年未变

纵向来看,初中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数量自1997年以来变化较小,从3万人增加到近4万人,小学和高中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数量在2009年有一次明显的增加,之后呈小幅增加态势,不过总体上增长率有限(见图4)。在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数量增长缓慢、在校学生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生师比均超过1000,凸显出劳动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现状(见图5)。


图4  1997~2019年中小学

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数量


图5  1997~2019年中小学劳动教育生师比


3.中小学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存在结构性差异

从学历背景上看,大部分教师是本科或专科学历,少量教师是研究生或高中学历(见图6)。在城乡对比上,小学阶段城区和镇区的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数量明显优于乡村,镇区在“劳动与技术”方面的师资力量占优,城区在实践活动方面的师资力量占优;初中阶段,城区和镇区相对于乡村的优势有所减弱,镇区在“劳动与技术”和实践活动两方面的师资力量均优于城区和乡村;高中阶段,城区和镇区相对于乡村的优势进一步减弱,城区和镇区之间的差距也变小(见图7)。在三个学段,乡村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均为最少。已有研究指出,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较少,乡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存在诸多瓶颈。


图6  2019年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学历差异


图7  2019年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城乡差异


 4.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普遍没有劳动教育专任教师

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顶岗实习,通常由院系负责人或实习实训负责人联系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的指导老师通常由任课老师、班主任或辅导员兼任,以上教师通常也同时负责学生的就业工作,因此体现为一个院系的教师同时从事多项工作,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教师。在普通高等院校,劳动教育主要体现为校外实习、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普遍由后勤部门人员、团委或学生处的行政人员、院系的辅导员或专业课老师兼任指导,普遍没有劳动教育专任教师。

5.各学校普遍没有专门的劳育机构

“德智体美劳”是育人的五个方面,高校普遍有思政部门、专业院系、体育教学部,中小学有专门的美术教研室,然而各学校普遍没有专门的劳育机构,目前的劳育工作主要由其他岗位的教师分散承担,由于各教师均有其他方面的工作,劳动教育只是其兼任的事务,劳动教育的事务和人员没有从既有的教育工作中分离出来,进行专门推进,这不利于统筹协调,应该将劳动教育提升为专门的育人内容和方式,全面综合实施。


(二)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岗位需求测算

目前,相关部门还没有明确劳动教育师资配置标准,我们可以参考体育和美育教师的配置标准要求、实际师生比和实际教师数量,初步测算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岗位需求量。

从体育教师的配置标准要求和实际师生比来看,《全国高校体育课程评估标准》要求每120~150名大学生配备一名体育老师,但多项调查发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实际师生比大多在1∶400~1∶600。《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小学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8~9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根据我国《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2002)》《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2008)》,按每个班级45人算,小学和初中阶段体育教师师生比平均为1∶300左右,高中阶段平均为1∶400左右。

在美育教师方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亦即高校艺术教师师生比为1∶500左右,专任艺术教师师生比为1∶1000左右;《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要根据国家课程方案规定配备艺术教师”,据此统计,按中小学阶段艺术教育课程开设的最低标准,艺术教师最低师生比需要达到1∶200左右,如也按“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标准测算,中小学专职艺术教师师生比为1∶400左右。

从体育和美育教师的实际数量来看,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大中小学共有体育教师71.9385万人,艺术类教师87.3222万人。考虑到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也应充分体现专兼职结合的特点,参考体育、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高校应按1∶1000的最低师生比标准配备劳动教育专任教师,中小学应按1∶400的最低师生比标准配备专任教师。2019年底全国普通高校、高中、初中和小学在校生数分别为3031.5262万人、2414.305万人、4827.1362万人和10561.2358万人。据此测算,我国高校至少需劳动教育专任教师3.03万人,普通中小学至少需劳动教育专任教师44.51万,扣除现有的12.16万中小学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缺口为35.38万人(见表1)。如果参照全国大中小学体育、美育的师资,则缺口为59.78万人、75.16万人。


表1  大中小学在校生人数与劳育师资数量

单位:万人


如此庞大的教师数量缺口是劳动教育持续推进的重要瓶颈,这个缺口不尽快弥补,劳动教育的具体工作将无法全面深入地开展,挤占现有师资资源也将影响既有的各项教育工作,因此,培养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开展劳动教育培训,提升跨领域教师的工作能力,设立劳动教育专业,是贯彻落实劳动教育《意见》和《纲要》精神,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必然要求。


三 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培养路径


为贯彻《意见》和《纲要》精神,推进劳动教育落地实施,各级各类学校需尽快配备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由于相关高校开设劳动教育专业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论证,最早招生可能在2022年,正式毕业要再过三年或四年,在此之前,各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只能从现有师资队伍中抽调,从别的专业招聘或面向社会招聘。换言之,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培养路径有两条,一是高校和相关的培训机构制定短期培训方案,培训跨专业跨领域加入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教师,二是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申请设立劳动教育专业,培养劳动教育的专业化人才。总之,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培养体系是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建设劳育师资队伍、加强劳动教育的必然选项,也对持续开展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培养对象

近期的培养对象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包括从现有教师队伍中抽调而来的教师、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的教师、面向社会招聘的教师等。这些教师之前没有专门从事劳动教育工作,因此需要接受集中培养,掌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本校特点的劳动教育方案及活动。

在各类教师来源中,当务之急是从现有教师队伍中抽调力量,将课程开起来,将活动组织起来,将机构搭建起来。中期而言,最具可行性的做法是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该群体将是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主要力量。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学科中招聘博士、硕士毕业生进行培养,充实到大学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队伍中;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学、电子信息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及相关职业技术院校中选拔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经培养后充实到中小学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队伍中。

长期来看,为使劳动教育工作可持续地开展,专业化的师资力量必不可少,因此,有条件的高校需尽快开设劳动教育专业,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培养长期的后备师资,这些师资在上岗前有选择地参加相关的专项培养。


(二)专设培养内容

在长期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方面,申请设立劳动教育专业的学校需根据本校专业基础和学科特色,制定符合本校特点和国家政策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毕业后能在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教育督导部门、相关的群团组织或企业中从事相关的教学、管理或研究工作。

在短期培训方面,基于一般的教育规律,根据大中小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各学段学习内容应有所区分。我们认为,在将劳动教育相关政策解读、劳动安全与风险管理、劳动教育活动设计等作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通识性课程的基础上,对大学劳育专任教师,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劳动与经济、劳动与法律、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劳动科学知识的培养;对职业院校劳育专任教师,要强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心理学、劳动与人生、劳动文化等方面的培养;对中学劳育专任教师,要强化通用劳动技术教育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新时代劳动精神与劳动价值观、劳动未来发展趋势、劳动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等方面的培养;对小学劳育专任教师,应在儿童心理学、科学教育、劳动技术、劳动教育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综合而言,我们建议各学段的培养内容如表2所示,具体学时可根据情况分别设置。


表2  劳动教育师资短期培训的内容


(三)增加培养机构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的劳动教育师资较少,存在巨大缺口,各学校逐步配备劳动教育师资,师资培养的任务量不容小觑。为了有序完成师资培养,满足各学校的师资需求,需由多个教育机构分散承担培养任务。

我们认为,除了充分运用现有的国培计划、各地现有的教师培训中心或研修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培养,部属师范大学、部属综合性大学以及劳动教育学科门类齐全的部委院校需发挥排头兵作用,结合本校学科专业优势和新时代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素质要求,制定短期的师资培训方案和长期的师资培养计划,上报教育部或相应部委审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及劳动教育学科门类齐全的专业院校同步申请,报本地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部审批。一个培养机构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同时申请大学、职业院校、中学和小学中的一类或多类劳育师资培养项目。通过审批的高校与培养项目即具备劳动教育师资培养资质,可开展专业化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的先行试验。在众多教育机构的联合支撑下,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专业素质将得到保障,总体教育教学水平也将不断提升。


四 结语


教育是国之大事,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已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政策体系,各级各类学校需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理论和现实重要性,以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为抓手,壮大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力量,推动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并产生实效。

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有应急的一面,也有长期的一面。从应急的一面看,目前很多学校还没有劳动教育专任教师。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7月教育部发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一些学校已在2020年秋季学期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专门强化劳动教育。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一些学校已开始构建劳育专任教师师资队伍,这些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将成为教师队伍中的新群体,他们如何开展各项工作,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成熟的做法,需要通过统一的培养,尽快熟悉工作内容和方法,各省市应尽早探索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工作内容、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从长期的一面看,劳育师资是育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育师资培养不仅包括上岗前的培养,也包括上岗后的继续教育。因此,各个培养机构需要不断优化培养项目,长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师资的岗前培训和上岗后再培训,使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常态化、规范化。


(来源:《劳动教育评论》第六辑)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劳动教育评论

编辑:缪柯宇 郑叶子

责任编辑:杭潇嵩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