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微课⑥】一条“人工天河”建成的故事,震惊了世界!

大学 作者:郑州商学院 2021-12-05 16:21:14

百年党史

既是固根涵源的营养液

揽镜自照的清醒剂

更是鉴往知来的航标灯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官微开辟【党史微课】专题

和全校师生一起

在学习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本期推出【党史微课⑥】一条“人工天河”建成的故事,震惊了世界!


俯瞰中原大地

巍巍太行的陡峭石壁上

一道水渠蜿蜒而行

岁月流转

红旗渠汩汩流淌

它不仅仅是壮丽雄伟的“人工天河”

更是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

今天,我们走进历史

追溯红旗渠背后的故事

↓↓↓↓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精神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自力更生

“渠道网山头,清水到处流;吃的自来水,鱼在库中游;遍地苹果笑,森林盖坡沟……”这是红旗渠建设前,林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旗渠工程动工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物资匮乏。但林县人民不等不靠,更没有伸手向国家要投资、要材料,而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依靠集体力量自己筹划。

自己烧石灰、制水泥、造炸药,主动出工出力、自备生产工具,自带口粮、自建营房、自搭炉灶。各级施工组织挖掘潜力,自己制造修理工具,坚持定额消耗,超用不补。

半个多世纪以来,太行山崖壁历经风雨巍然挺立,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艰苦创业

“既然愚公能移山,我们修渠有何难,立下愚公移山志,决心劈开太行山”。当年,在粮食紧张、物资短缺、技术设备条件落后的极端艰苦情况下,林县人民喊出了荡气回肠的豪迈口号。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做绒毡,高山为咱站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面对重重困难,大家有的住山洞、睡席棚,有的住在山崖下;白天抽空到山上割草,夜里把草铺在石板上,便是床。

“石头再硬,也硬不过我们的决心,就是铁山也要钻个窟窿!”300余名青年勇挑重担,穿山凿洞。苦战17个月,终于凿通!

数十万红旗渠建设者的传人自强不息、奋斗不已。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一批在红旗渠建设中锻炼成长的能工巧匠奔赴全国从事建筑行业,为林州市打造出“中国建筑之乡”的金字招牌,让“红旗渠工匠”叫响大江南北。林州因渠而活,因渠而富,因渠而美。


团结协作

林县与山西省平顺县相隔巍巍太行,当年修建红旗渠这项跨省跨县跨流域引水工程,没有河南、山西两省的团结协作是不可能实现的。平顺县对工程给予了全面支持和配合,不仅让出了近千亩耕地,而且积极腾民房、找仓库、盘锅筑灶,充分体现了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林县的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干”字当头,在工地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修渠工地上,段与段、营与营、连与连之间还互相比赛,涌现出98个标兵连、233个董存瑞标兵班、117个李改云突击队、2472个模范人物。

红旗渠建设中,吃苦在前,是每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他们经常背着钢钎镢头,清基出碴、抡锤打钎,吃大锅饭、啃窝窝头。“红旗渠的建设,是干群团结协作的结果。没有群众的愿望和创造,不会产生修建红旗渠的设想;没有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苦干精神,也不可能建成红旗渠。

当年,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凝聚同心圆梦的共识,增强拼搏进取的动力,通过团结协作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是团结协作的杰作。


无私奉献

“红旗渠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灵魂,我们代代都要把红旗渠的故事讲下去,把红旗渠精神传承下去!”在红旗渠干部学院,72岁的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受聘担任红旗渠故事讲解员。每每说起红旗渠,他的心情就难以平静。

林州的变化太大了,没变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旗渠”!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被老百姓念在心里、挂在嘴边。薪火相传终有继,江山更待新宇开。

林州城内路灯、井盖、雕塑等被注入红旗渠元素,处处可见特色文化标识;夜幕下,红旗渠灯带闪烁,宛若天河;林州城乡,活跃着810支志愿者队伍21.3万名志愿者,他们也是流动的“红旗渠”。



红旗渠精神的现实意义

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思想保证。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和发展红旗渠精神的新内涵,把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把艰苦创业和科学发展相结合,使红旗渠精神永葆青春和活力,体现出时代性、先进性。同时,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缅怀革命先烈

杨贵,26岁任河南林县(今林州市)县委书记,后来担任过公安部副部长、国务院扶贫办顾问。1954年4月杨贵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他当时就下了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非得把林县贫穷落后的面貌给它改变了不可。这一工作就是整整21年。1959年,杨贵提出从临省山西修渠引入漳河水的想法,获得人们一致赞成。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大干八十天,引来漳河水”。为了修建这条渠,杨老带领人们削平了1250个山头,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工程量相当于从最北部的哈尔滨到南部的广州,修筑了一道高三米、宽两米的“万里长城”。修渠期间,也曾有不少人对此工程表示质疑。杨老此前接受媒体专访时说道:“只要能让老百姓吃上水,其他都是小事儿。”在1960年3月6日召开的盘阳会议上,他表态说:“我们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三道四,都要高举着红旗前进。建议把引漳入林工程,改名为红旗渠。”此话掷地有声,全场鼓掌通过。

2021年4月10日凌晨零点48分,“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决策者和指挥者,杨贵在医院逝世,享年90岁。杨老走了,但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他身上被发扬光大,也会被我们继续更好地传承下去



在艰苦的年代

他们历时十年

创造了无可比拟的奇迹

将红旗渠精神永远镌刻在历史长河中

一条渠的故事

浓缩了一个民族的英雄史诗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红旗渠精神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社 河南共青团

编辑:封新宇 张星竹 胡佳雪

责编:鲁楠

审核:程文质

统筹:新闻中心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