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片→大国重器,他们的眼里,有光!

大学 作者:浙江大学 2021-12-05 23:39:38




筑屋又是筑心

筑屋然后筑人

小小竹片

承载远大理想

筑起坚实结构

塑造一代代德才兼备的浙大土木人












这段介绍出自浙江大学团委打造“我的学科有故事”系列视频之一《用小小竹片搭载大大梦想》“我的学科有故事”由校团委联合各学院打造,聚焦学校各大学科故事,从历史传承、文化涵育、奋斗创新等角度进行讲述,以求从小切口切入促进学科思政模式创新。该系列视频得到中科协学风建设资助计划的立项支持。


今天,“我的学科有故事”带你漫步结构设计竞赛展览馆,从这些创意模型中探寻浙大建工学子走上国家建设之路的起点










铸造国之重器

——平台一流、师资雄厚的土木专业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土木工程学科之一,是浙江大学最早成立的四大工科之一,是我国最早获得国际认证的土木工程专业之一,是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发起单位和秘书长单位,入选教育部首批实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2021年土木工程学科QS排名第41,2019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通过教育部“111引智基地”、海外学术大师汇聚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不断培育和汇聚高层次人才队伍,壮大高水平师资队伍。近五年聚焦新的发展方向,引进智慧城市、智能建造、新材料、超重力等方向青年教师40余人,为立德树人、优质科研、国际合作等专业和学科建设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倾力打造科教融合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实践和工程素质环节,突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工程实战能力培养,大力提升创新能力融合教育。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承担了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科研任务,近五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放飞思维,创意无限

——“土木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在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结构设计竞赛展览馆中,陈列着许多结构新奇、设计大胆的模型。这些模型,都是浙江大学结构设计竞赛代表团队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上设计的,最早的一件,距今已经有16年了。



16年前,浙江大学倡议发起并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来自浙大的一件作品从参赛的26所高校的49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了唯一的特等奖,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紫金之巅


 这项赛事,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九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旨在构建高校工程教育实践平台,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协同和工程实践能力,是土木工程学科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学科性竞赛,被誉为“土木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正因为它的含金量之高,想要在其中脱颖而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设计模型、取材搭建,再不断地完善修改设计,以期获得做工精美、受力合理、结构漂亮的模型。



2019年,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本科生邵江涛、朱佩云、陈星三人组成了参加”宝冶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队伍。他们拿到的题目是“山地输电塔模型设计与制作”,简单讲就是要求同学用美工刀、钢尺、三角板、胶水等工具,利用组委会提供的竹条和竹片造一座承受要求荷载的“输电塔”。


队员们通过对赛题的解读与多方案比较,最终采用了以三角形平面为基本构型、两端收缩成锥体的空间格构式塔身,以C型杆件加肋的平面桁架塔臂,并采用拉杆将塔身和塔臂分别与底板相连,保证结构受到荷载时的整体稳定。为使结构受力合理,发挥每根拉杆的作用,队员们大胆地将锥形底部的支座设为铰接,并将塔身倾斜一定角度,这在所有参赛模型中可谓独树一帜。这也是将作品命名为求是斜塔的重要原因。



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完美、制作更熟练,团队成员从暑期就开始准备比赛,每天把睡觉以外的时间都放在了实验室。经过数十次的模型制作、试验,团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将结构优化再优化,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


比赛现场,虽然也有惊心动魄、异常惊险的时刻,但凭借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数月磨练的动手能力,历时三天,团队协作完成了现场模型制作、现场答辩和模型加载,从11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以全国第二名成绩荣获大赛一等奖。



结构竞赛对于浙大学子来说,不仅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一种传承。近年来,浙江大学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连获佳绩,自创赛以来获得1个特等奖,5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在铸造国之重器前,同学们抓住像结构大赛这样的各种机会实践创新思维、锻炼动手能力,正如潘云鹤院士为结构设计竞赛的题词所云:放飞思维,创意无限。


在结构设计大赛中,许多土木学子从小竹片开始,在实践中感受土木工程师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多年来赛事的顺利筹办与学科发展同向同行,浙江大学结构工程领域的大跨度空间结构研究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学科的发展也带动了浙江网架设计、施工产业快速发展,国家重大建筑水立方、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中国“天眼”FAST反射面网架结构、杭州奥体中心等众多大跨度建筑的网格结构都是浙大知识的产出。董石麟院士在浙大建工学院诞辰九十周年纪念上的题词,“今朝奋发学习潜心钻研,明天美了祖国益了人民”,这也是浙大土木人毕生的追求。





让自己的名字印刻在百年工程上

——我眼中的土木工程专业




有人说土木工程又“土”又“木”,但其实中国人讲“土木”仅仅是因为中国建筑自古以土木为材,我想这个理由应该听起来可爱很多。我们常在讲,建筑系负责仰望星空,土木系负责脚踏实地。但更确切地说,土木工程师是艺术、科学、人文、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协调者,是建筑结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建造者和监护者,怎样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可以实现建筑师美学和人文上的构思,又满足甲方在经济性上的考虑?不同的功能规划和环境分别适合什么样的结构体系?还有更好的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形式吗?怎样让我们的建筑结构更加环境友好、智能可控?如何通过结构健康监测提高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这一个个的问题与探索答案的过程正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魅力所在。

——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

李思黎



初识水利是因为高中时家乡的一次洪灾,那次的天灾让我认识到了水利的重要性,也让我开始关注水利专业并最终选择了这一专业。专业课上老师的倾囊相授、实验课上优良的实验条件、科研训练过程中教授的悉心指导、班级活动中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学习生活中学长学姐的热情帮助等等让我对这一专业充满了信心与热情。我们有先进装置、良师益友、一流科研氛围,在这里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只欠一个你。

——2015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
何柯琪


为什么选择土木专业?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迈进浙江大学校门的我一直思考的两个问题。一位选择土木专业的竺可桢学院的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源自内心的热爱与对国家事业的奉献精神。的确,因为热爱土木工程,所以我做出了无悔的选择;因为国家需要,所以我要永远奋斗在第一线。我一直在心里默念,我要成为一个像林鸣(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一样的总工程师,让自己的名字印刻在百年工程上。

——2017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
赵嘉成


文案整合: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杨楠

视频来源:浙江大学团委(视频策划及制作:薄拯、梁艳、叶盛珺)、建筑工程学院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杨楠

责任编辑:周亦颖


推荐阅读

1.醉美浙大!许你一整个冬天的渐变色

2.感谢,每一位守望相助、并肩而战的你!

3.登上《自然》子刊!浙大学者“火眼金睛”看清金属钛的相变过程

4.《人民日报》点赞浙大!这些创新做法,亮点颇多!

5.从“零”出发,她拿下以校长为名的校设最高层次奖学金!

6.喻景权院士:一心只为老百姓的菜篮子


点个赞和在看,一起走近土木工程专业!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