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西北大学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项目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项目评审结果,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郭晓辉申请的“多级孔无机气凝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及性能调控”获批立项,该项目是西北大学首次获批该类别项目,也是西北大学2021年获批的第二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化石能源过度使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实现能源的清洁利用迫在眉睫。而风能、光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又依赖绿色高效储能技术的突破,因此,发展可循环使用、绿色低污染的新型能量储存和转化技术,是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中之重。
开发相应的高效储能和能量转化电极材料,并系统研究材料结构和性能之间的构效关联,是实现能量高效绿色存储和转化的关键。多级孔无机气凝胶纳米复合材料在新型锂离子电池和电催化产氢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展示了其巨大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应用前景。
西北大学联合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依托“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物理无机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电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高分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6个科技创新基地,与比利时那幕尔大学合作,开展“多级孔无机气凝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及性能调控”研究。
(实验室部分展示)
团队以服务绿色能源开发利用为目标, 发挥项目研究团队在多级孔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调控及其在能量储存和转化方面的研究优势,开展多级孔无机气凝胶状复合纳米材料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可再生能源能量储存和转化上,实现其效能的最大化,为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材料来源,为发展基于高性能材料的新能源汽车提供方案,进一步服务“双碳”目标。
中国科技大学博士,先后在复旦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低维纳米结构功能材料的合成以及在电化学储能,电催化合成应用以及新型纳米杂化材料的开发,在多孔纳米材料用于电化学能量储存及转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参与区域创新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在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Small, Adv. Sci, Adv. Funct. Mater, J. Mater. Chem. A, Chem. Commun, J. Power. Sources等国际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60多篇,论文它引3000多次,单篇最高引用666次,曾获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四);授权发明专利3件;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和陕西省青年科技标兵。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各国既要共享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也要共同携手应对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中国政府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通过支持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开展共同资助联合研发、推动科技人员交流和合作示范、鼓励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鼓励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等方式,与有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专项按照同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等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不同特点分别细化任务部署。支持我国与相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签署的有关政府间协议框架下开展的各类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项目,项目任务涉及政府间科技合作层面共同关注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以及通过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的有关问题等。
截止2020年底,我国已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4个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参与了涉及科技的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与50多个国家有联合资助协议。每年发布两批指南:上半年3-4月发布,下半年9-10月发布,每批次约10-20个国家。
2022年度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申报通知已经发布,详情请查看校内通知:
欢迎各位老师积极申报!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联合开展丝绸之路考古传播推广 | 西北大学与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签署合作协议
Science文章+1:甲醛光解“漫游”,竟然涉及量子轨道共振!
素材来源/ 科技处
编辑/ 赵婧怡 编校/ 朱悦 责编/ 魏梦鸽
为优秀的科研工作者点赞!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