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学院】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四)

大学 作者:黑河学院 2021-12-10 20:19:15

01
照金精神


传承照金精神

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照金是一块英雄的土地。上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英勇开展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成立了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人毅然高擎火炬前行,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陕甘边区、在照金这片热土上燃起。从1930年刘志丹同志领导的农民武装在陕甘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活动,揭开陕甘边武装斗争序幕,到1932年陕甘游击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标志着陕甘地区有了正规的工农红军队伍;从1933年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在照金成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基本形成,到1934年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根据地进入大发展时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经历艰难曲折,但广大党员和根据地军民不畏千难万险,凭着坚如磐石的信念信心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1935年2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统一为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西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作为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多次起义失败后,刘志丹同志认识到根据地对于革命成功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向井冈山学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并在创建根据地斗争中采取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的方针。面对敌人的残酷手段,谢子长同志说:“共产党是杀不绝的!”在他的带领下,家中共有17人投身革命,牺牲的亲属就有9人。习仲勋同志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正是因为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红色政权才得以建立、巩固和发展,星星之火才渐成燎原之势;正是因为坚守理想、不怕牺牲,陕甘共产党人才凭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用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正是因为扎根群众、不负人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才形成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筑起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照金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通,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承着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基因,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02
东北抗联精神


用东北抗联精神

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令人动容的篇章之一,东北抗日联军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成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和领导的抗日武装部队,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东北抗日联军辗转于白山黑水之间,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斗争,开辟了全国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战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的抗战中,东北抗联孤悬敌后、武器简陋,缺衣少食、受冻挨饿,面对挑战人类极限的最恶劣条件和最残酷斗争环境,在深山野林、冰天雪地里与数十万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一大批民族英雄。在中华民族最危急之时,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联将士展现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在白山黑水之间、林海雪原深处挺立起不屈的民族脊梁。正是凭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东北抗联成为一支打不垮、困不死的钢铁队伍,始终坚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面对游击根据地几乎全部丧失,抗联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的苦斗时期,广大抗联将士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共筑同仇敌忾的血肉长城、铸就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创造保家卫国的丰功伟绩。为了抗击侵略、救亡图存,东北抗联将士以超越人类极限的忍耐力克服了举世罕见的困难,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在监狱中坚贞不屈,在刑场上大义凛然。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03
南泥湾精神


弘扬南泥湾精神

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在抗战时期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奔赴延安东南四十多公里的南泥湾垦荒屯田,把戈壁变成良田、荒漠变成绿洲,为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形成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泥湾精神体现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鼓舞和激励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进。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把我根据地作为主要进攻对象,集中主要兵力疯狂地进行“扫荡”“蚕食”和“清乡”,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和“囚笼”政策,制造无人区,加上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抗日根据地处在极度困难之中。1939年2月2日,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同志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抗日根据地军民相继掀起大生产运动,边生产、边打仗,谱写了革命战争史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壮丽篇章。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三五九旅开荒耕种30余万亩土地,年产粮900余万斤,把“处处是荒山”的南泥湾建成“陕北的好江南”,被中共中央西北局誉为“发展经济的前锋”。

“敌人来了,拿起机枪战斗,敌人没来,拿起镢头种地”。没有住的地方,战士们就在树林里露营;没有菜吃,就到山上、河边去挖野菜;开荒的工具不够用,就盘起炉灶,自己动手打造工具……面对重重困难,三五九旅保持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以自力更生的豪情、艰苦奋斗的韧劲,靠着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切。面对当时根据地的严重困难局面,共产党人住在简朴的窑洞里,睡在硬邦邦的土炕上,吃着粗糙的小米饭,穿着打补丁的旧衣服,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进行大生产,克服困难,坚持抗战,取得胜利。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战胜不了的挑战。南泥湾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克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注入了强大动力。

● ● ●  黑河学院新媒体中心  ● ● ●
内容来源 | 人民日报、新华网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