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长津:年接诊上万人次,手写病历千万字

大学 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12-12 19:01:12


赤脚医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名老中医。如今75岁高龄,仍每周坐6次门诊,每年接诊1万余人次,经常“一号难求”。

袁长津的人生,充满艰辛与传奇,唯一不变的,是与中医药的不解之缘。



袁长津,1946年出生于湖南津市,主任医师、教授。湖南省名中医,全国第四批和第五批名老中医带徒传承老师,全国第二批国家级中医名医工作室导师。曾任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中医药导报》主编,退休后返聘于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出版著作7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其中、二等奖各1项。




拜师勤学,小赤脚医生惊动省级党报



1965年,从津市一中高中毕业后,赶上“上山下乡”的浪潮,袁长津成了一名“知青”。目睹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他感触颇深,萌生了学医、治病救人的愿望。
1966年,“文革”开始,袁长津随着大流“返城闹革命”的知青一道。返回老家津市。经高中老师引荐,他拜当地老中医甘国桢为师,开始学习中医。因文化功底较好,师傅让他直接从熟读经典入手。
由于家境贫困,袁长津白天靠打零工贴补家用,晚上则挑灯夜读医书。雨天无法外出打工,他便跑到津市中医院看老中医们诊病开方。
1年左右,他便把《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学三字经》《医学入门》《药性赋》《内经知要浅解》《中医学概论》等中医典籍读得很熟,开始尝试给亲朋邻居看病,慢慢的竟小有名气。
邻居胡某,患胆囊炎,每次发病都需住院治疗。1967年一个冬夜,胡某又突然发病,畏寒发热,右上腹部绞痛难忍,呻吟不已,其妻请袁长津上门诊治。袁长津选用《伤寒杂病论》中的大柴胡汤加味方,仅服3剂即愈。

一名姓高的老大爷,患顽固风湿痹痛卧床不起一年多,并发有严重便秘,苦不堪言,袁长津被邀上门诊疗,开具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加生地、枳实、肉苁蓉等。两剂服完,高大爷就大便通畅。随后,袁长津又让其服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同时配合针灸,3个月后,高大爷顽痹竟然痊愈而生活完全自理。

1968年春,他随知青返回农村,便时常免费为农民看病。随着经验增多,他对中医特别是仲景“经方”的神奇疗效感触日深,更加勤修不辍。

1970年底,袁长津成为临澧县珠日公社永丰大队的赤脚医生,从此开始了长达9年的乡村医生之路。

那段时间,袁长津一边忙于出诊,一边坚持每晚读3小时书,还经常跟当地老农学习认药、采药,并与医疗站同事一起,种植了30多亩泽泻、野菊花、杜肿、黄柏等20多种中草药。对农村常见病,以及流感、肺炎、流脑、肝炎、肝硬化腹水、泌尿系结石、脑中风等重症急症的诊疗,他的经验越来越丰富。

1973年“双抢”时节,永丰大队麻疹暴发,共173个患儿发病,许多高烧40℃,大多还有肺炎、脑炎、昏迷和抽搐等并发症。袁长津背着药箱,冒着酷暑,日夜奔走,全力救治,一个多月风雨无阻。最终,除1例始发的患儿未能及时救治外,其余172例都安然痊愈。
此事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湖南日报》特派记者还专门下乡采访,“小袁医生”名噪一时,此后多次获评全省模范赤脚医生、优秀知识青年。




重德轻利,一块钱治好高致死疾病



1978年,袁长津返城,在临澧县血防医院当医生。
那一年,中共中央颁发〔1978〕56号文件,决定通过严格考试,从集体所有制和民间中医药从业人员中选拔一批人才,充实到各级全民所有制的中医医疗、教学、科研机构中。通过初试和复试,袁长津脱颖而出,可以进省城、调往湖南中医学院任教。体谅基层百姓疾苦的他,却主动放弃了这次机会。
次年,他被调往临澧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正是在这里,他的医术进一步精进,治好了许多疑难重症,医名颇著,并主导了一个“1块钱治好高致死率传染病”的真实故事,传为美谈。

那是1982年,临澧县人民医院曾同期收治几名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这种病的致死率相当高。其中一名男性患者出现肾衰竭,数天没小便,腹大如鼓,生命垂危,传染病科没有什么好办法。袁长津会诊后,当即开出大黄、甘草和硫酸镁等三味药,煎水灌肠,仅两剂便让患者转危为安,成为同批住院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唯一的幸存者。而这几味药,按当时价格仅需1元钱,即使现在也只需5元左右。

“重德轻利求疗效”,是袁长津一直坚守的行医原则。翻开他的诊疗记录本可以发现,他为患者开出的中药都是柴胡、黄芩、桂枝、陈皮、虎杖、蒲公英等常见平价药材。
“老百姓只有那么多钱,用最便宜的药治好老百姓最棘手的病,才是一名医生最大的欣慰。”袁长津说。
就是挂号费,他也总是为患者考虑:“我的挂号费允许挂到100元时,我坚持让患者50元就能挂到我的号。几年前就允许挂到300元了,但我一直只让他们出100元。”




大胆尝试,纯中药征服中晚期肺癌



在袁长津看来,当好一个中医,不仅要多读经典,更重要的是要多实践。
迄今55年的行医生涯中,从乡村到省城,即便是担任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13年里,他也从未间断临床工作,总是利用公休日到医院坐诊。
在消化、呼吸、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疾病和传染病方面,他的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并将其临症方法总结成16字原则——病证辨治、以通为安、以和为贵、以人为本

这套原则,被袁长津和学生们运用于临床,屡试不爽。他自己甚至凭此有过“用中医征服癌症”的成功尝试——

2014年,常德一名廖姓女士因出现咳血等症状到长沙就诊,在几家大医院均被诊断为肺癌中晚期。“当时不能闻任何异味,还咳嗽不止、一咳就会出血,几家医院都不建议治疗了,让我回家休养。”廖女士接受采访时回忆道。当时,年仅40岁的她万念俱灰,不敢出门,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

当年12月底,在朋友介绍下,廖女士找到袁长津。通过4个月左右的中药治疗,廖女士病情明显好转,咳血症状也消失了。继续服药半年之后,基本恢复了健康。

如今,廖女士已恢复正常上班好几年,每年都要到长沙看望“救命恩人”袁长津。




云上诊疗,隔空治愈海内外新冠患者



“中医药治疗疫病、特别是急性病毒传染病,大有可为”。作为传统中医的忠实传承者,袁长津一直坚定地如此认为。
2020年1月底,武汉的唐先生感染新冠肺炎,当时武汉已封城,医疗资源过度紧张,无法住院的他,只能拿了些流感用药回家隔离。随后几天,他的体温上升到39℃,咳嗽加重,还伴有胸闷等症状。无奈之下,唐先生通过长沙朋友,联系上了袁长津的一位学生——湖南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彭素娟。

视频问诊后,彭素娟数次请教恩师袁长津,在其指导下开具了以“柴胡、连翘、金银花、羌活、蒲公英”等10余味中药组成的“柴胡羌蒲汤”药方,由唐先生的朋友先后5次寄去中药。

唐先生服用中药后,第4天,烧退了;第7天,咳嗽、气短大大改善;第12天,CT显示,炎症正在吸收;一个月后,核酸检测连续4次阴性,身体康复。
除了倾心指导学生,袁长津还通过“云上诊疗”,无偿治愈了美国和意大利各1名新冠肺炎患者,献方治愈了困居巴厘岛的102名发热咳嗽的印尼爱国华人。为此,湖南省红十字会授予其“爱心大使”称号,时任省委书记杜家毫予以高度赞扬。
事实上,早在2003年“非典”期间,袁长津就凭多年基层辨治疫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理论的积累,在全国各类中医药报刊发表数十篇有关中医药防治疫病的学术论文,其中《中医药关于SARS发病、证候演变规律与治疗方案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20年,袁长津任第一主编的150万字《现代中医疫病学》,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学术著作二等奖。




传跟记研,倾尽心血带出省级名中医



从1982年到临澧县中医院行医带教,到2006年在湖南省中医院作为第四、第五批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带徒至今,袁长津总是热心地传道授业解惑。

有意思的是,以中医内科见长的他,学生中不仅有中医内科专才,还有肿瘤、皮肤、疼痛、康复等科和西医人才。而且,已经获得正高、副高职称之后来拜师的专家级学生,也有近30人。

袁长津倡导“传跟记研”治学方法。把每个病人每一次就诊的情况,和他开具的方药,都完整记录存档,这是他多年不变的习惯。他认为,这既能为患者再次就医提供参照,也能为日后总结提供可靠素材和依据。退休10多年来,这样的诊疗记录手写本就有150多本、近1000万字。对学生要求“抄方”之举,他从来都决不藏私。

迄今为止,袁长津培养的学术继承人遍布海内外,大多都已成为各大医院、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或技术骨干,其中有3人已被评为“湖南省名中医”

迄今为止,袁长津培养的学术继承人遍布海内外,大多已成为各大医院、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其中有3人被评为“湖南省名中医”。

除了带学生,袁长津还把精力投向与中医药教育有关的其他领域。在大型学术会和各种研修班讲授《中医经典与临床》,仅2020年就有6场;2009年和2013年,先后在《中国中医药报》开设“袁长津谈常见病防治”和“袁长津临证”专栏,发文50多篇;担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医药导报》主编,10年审阅论文逾1000篇;公开发表大量颇有见地的学术论文,出版著作7部,等等。

他的精力,似乎永远那么充沛。




殚精竭虑,毕生为祖国医学摇旗呐喊



2005年和2006年,是袁长津临近退休的时段,他当时的职务是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
这两年里,湖南中医界发生了三件大事: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决定》出台;“湖南省中医管理局”更名为“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行政级别提升为副厅级;“湖南省发展中医药大会”召开。
毫无疑问,这都与袁长津的努力密不可分。
尤其那次发展中医药大会,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省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等领导联袂出席并讲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还亲自发来贺电。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
也正是在那次大会之后,袁长津办理了退休手续。当人们为他付出那么多、却没能随机构升格而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鸣不平时,他淡然地说:“能让湖南的中医药事业有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更加有力的政策保障,我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行政职责,没有遗憾了。”
与其说这是一名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退休感言,毋宁说这是一位中医传承人与捍卫者殚精竭虑的心路历程。事件为证——
在他的主推下,1993年,《湖南省农村中医建设标准》在全国率先制定,受到国家局重视;
1994年,全国农村中医建设现场会在湖南召开,示范全国;
随后,湖南省启动“农村名中医”评选,开全国先河;
1998年,在巴西举办的国际农村及社区卫生交流会上,袁长津受国家派遣,作《中医药在中国农村和社区卫生中的作用》主题演讲,获得盛赞。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
可以说,为了祖国医学的蓬勃发展,袁长津身体力行了55年,却注定奋斗一辈子。



— THE END —

湖南中医药大学官方微信

—打造最具活力的校园传播平台—

来 源 | 陶 艳  何 可

执 行 | 徐玉莲 李雯洁

责 编 |伍 菲

审 核|周芝旭

审 定|章小纯

官方微博|@湖南中医药大学

官方QQ|271962031

投稿请戳邮箱 news@hnucm.edu.cn

点此小花让我

知道你在看我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