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成就与特征”学术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
2021年12月3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承办的“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成就与特征”学术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多功能厅和线上视频会议室同步召开。研讨会回顾了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所取得的成果,同时对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与研究的未来发展作出了预判和展望,对当下与未来的艺术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马锋辉,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马刚、副主任于洋共同主持。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丁一林、高天雄、殷双喜,相关院系、部门负责人以及参与主题性创作的教师代表出席研讨会,线上参会的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吕品田、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兼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黄宗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李虹霖、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报》主编王平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建党百年,在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在第十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成就与特征”学术研讨会,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他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包括美术在内的中国文艺指明了新的方向,整个美术界呈现出蓬勃的创作热潮,尤其是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追求,在聚焦表现中国精神、时代精神方面形成了一大批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创作作品,在作品的思想内涵、气象格局、气度品格等方面都具有新时代的鲜明特征。
范迪安表示,新时代中国美术创作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气象还需要推进研究,加强评论,大力宣传,扩大影响。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把主题性美术创作放在中国美术大历史、新中国美术史以及与世界美术比较研究的视野与坐标上加以阐述,形成当代中国美术的理论声音和评价体系。他表示,对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新的创作特征以及由此形成的重大成就,特别是主题性美术创作在新的文化语境、社会发展条件等呈现出的新特点还需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阐释。他希望新时代主题性美术的创作、研究和传播能够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更好地传播当代文化,进而形成关于新时代美术的中国表达。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马锋辉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马锋辉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中宣部、中国文联的领导下,历时三年承办组织实施了建党百年重大主题雕塑工程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这是新中国美术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创作人员最多的主题雕塑和美术创作工程,也是新中国美术史上主题性创作的又一创举,是新时代美术主题创作的典范。作为建党百年两个主题创作工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他深感工程的实施是一个紧贴主题、彰显时代、坚守学术、奉献人民的奋斗过程。同时也深深认识到党史百年美术主题创作呈现的时代特征是主题性、艺术性和人民性,人民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服务的永恒主题。他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召开此次研讨会,研讨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学术传承、历史进程、时代特征和成就使命,也将会对新时代主题美术创作和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成就与特征”学术研讨会,梳理新时代以来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成就与发展脉络,探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美术创作的精神特征,进而展望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未来发展,这是新时代深入推进重大主题现实题材创作的重要学术课题。他指出,中央美术学院紧跟时代精神,把主题创作列入学校重要科研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带动了中央美术学院师生投身重大主题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拿起画笔,积极深入生活,反映时代,潜心创作。他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召开,将更加有高度的历史意识,更加宽阔的文化视野,和更为真切的人民情怀,转化为历史创作规律性知识体系的建构,将更多创作的成功经验总结凝练为主题美术创作的学术理论和方法系统。让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展现在人民群众面前,也让具有新时代新貌的中国造型走向世界艺术舞台。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主编尚辉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主编尚辉在发言中表示,作为新中国以来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主阵地和领航者,中央美术学院经过徐悲鸿、吴作人、董希文、靳尚谊、詹建俊、侯一民、钟涵等一代代艺术家地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塑造党和国家崇高形象为思想内涵,以充分调动和发挥造型艺术语言为叙事特征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传统。在现实与历史主题的挖掘上,既注重人物形象,神情刻划与人物体态塑造的统一,也注重人物结构与现场的还原与再造,更注重以史的意境,以诗的意境描述历史事件,这一传统也成为中国现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优秀传统。他表示,在庆祝建党百年等重大主题性美术创作中,中央美院团队再度发挥了领先与主场的作用,并将国家历史叙事的美术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也希望藉由此次研讨会,与会专家能够围绕“对图像时代造型艺术独特艺术价值的认知”和“对造型艺术叙事性特征的理论认知”这两个基础命题,就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性理论探索予以探讨。
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马刚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马刚在发言中谈到,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了大量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使美术创作在反映时代精神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彰显出主题性美术创作强大的精神内核,成为重要文化现象。中央美术学院具有深厚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学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师生感应时代的号召,在主题性美术创作各层面率创佳绩,并在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发展。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共同召开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成就与特征学术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主持研讨会
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主持“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成就与特征”学术研讨会,他就本次会议的学术立意与研讨主题展开阐述,并对每位发言专家的发言进行了相关评议。在线上发言与现场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就“中央美术学院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学术传承与影响”“党史百年美术创作的历史进程与时代特征”“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成就与使命”“国际视野下中西历史画创作的比较研究”及“以央美创作看主题性美术创作方法论”等方面展开学术交流与讨论。
研讨会现场专家学者合影
研讨会观点摘录
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员王镛
结合中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主题性美术作品,以写实性的历史人物或现实人物形象为主体的创作主题,能够深刻体现时代历史精神,并引起群众的情感共鸣与精神互动,更有利于在群众中传播时代精神文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
副馆长刘万鸣
在关注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以及艺术家创作水平的同时,还要关注到与其艺术创作相关的文献和作品背后的故事。受众通过了解艺术创作过程,就更能从情感上理解作品的主题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
原常务副院长
吕品田
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强调紧扣主题,对优秀经验有所继承和发扬,创作手法围绕叙事功能和形式结构也在不断提升,并且强调在理性结构中融入诗意。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孙景波
作为当代艺术创作者应当善于从这个时代的日常生活中关注时代,关注民众生活,与时代同步,发现最有时代深刻的情节、场景,以此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创作出揭示时代精神深意并打动人的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殷双喜
指出主题创作与历史题材创作的区别,主题性创作可以是历史题材,也可以是现实题材。主题性创作的主题可以是具体的历史史实,也可以是一个主题思想,一种精神观念。他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主题性创作要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超越于具体的历史事实。党的百年精神谱系赋予艺术家创作启发,通过人物塑造表现群体精神,抓住精神特征,是主题性创作应该对应的核心思路,而这种精神的象征有时候可以从细小如手势造型的刻画中实现。
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系主任
张伟
在《信仰》的创作中的许多困难以及最终定位在强调精神性,强调团结,用宣誓动作来体现信仰的精神旨归。从整体造型到细腻情感,从人物角色到人物形象关系的叠加调整,最终基于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本色风格,做出了富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作品,创作的过程也令所有创作者都获得了精神与思想上的收获和升华。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四川美术学院
艺术人文学院院长
黄宗贤
中国现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底色”,一是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二是机制,没有机制,思想观念不能够得到、贯彻落实;三是队伍,需要有高素质的创作人才;四是内涵,创作紧扣时代主题,能引起共鸣的作品;五是形式,将理性与感性相融合的艺术形式。
中国国家画院
理论研究所所长
李虹霖
好的艺术品要能够感人,要有深刻的思想与内涵。在大场面、大制作、大思路、大主题之下应包含趣味性、人文性,紧跟时代脚步,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我们要重视理论学术研究的阵地,更好地发挥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理论研究、评论工作的引领作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员
郑工
应将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拉回现实主义的理论话语中讨论,主题性创作如何表达很重要,如何组织客观材料表达主体精神,是艺术家创作面临的紧迫问题,对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研究,应从大的框架性的研究当中回到作品本身,贴近艺术家的创作实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张敢
艺术家应进一步发掘与思考主题性创作的内涵深度,在面对空间与环境的处理、人物的塑造、艺术创造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多维度进行深入思考,同时应注重将主题性创作贯穿到艺术教育教学始终。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中国美术报》主编
王平
主题性美术创作对建构民族精神和国家时代精神方面起到了独特作用。建构中国美术格调,体现中国美术气派,是当前中国美术的时代课题。主题性创作在体现时代美术特征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现实主义仍然是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基本的手法;二是造型观念的突破在当前历史题材创作呈现喜人态势;三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思维、艺术语言的广泛运用。
中央美术学院
修复学院院长
王颖生
主题性创作无论个人肖像或宏大叙事,都为新中国美术史留下浓墨重彩。主题性美术创作是研究历史,更是梳理艺术家自己的思考,是个艰巨的工程。也希望更多地青年学子、艺术家投入到主题性美术创作中。
中央美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主任
张鹏
中央美院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思路的和与其相关的的学术史是传承有序的,主题性创作要吸收当代最鲜活的经验,同时也要吸收多门类、多学科的方法路径,作为总结规律、总结特征的经验和借鉴。
中央美术学院
油画系主任
张路江
主题性创作无论个人肖像或宏大叙事,都为新中国美术史留下浓墨重彩。主题性美术创作是研究历史,更是梳理艺术家自己的思考,是个艰巨的工程。也希望更多地青年学子、艺术家投入到主题性美术创作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丁一林
国力的提升给予艺术家主题性创作需求,使得当下许多艺术家们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积累了经验,尤其是对多人物大场面的处理上的经验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我们也应注意重复性的主题创作过多,还有很多值得创作的主题等待艺术家的创作,要深耕主题立意。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高天雄
主题性创作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对造型的基础能力和对艺术语言的表达,在历史生活现象面前领会精神和获得创作灵感的能力,对今天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敏感,对政治、哲学、历史,对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思考这四个方面。我们要将强在创作中对情感的投入,也建议在创作组织上、题材与主题的选择上赋予创作者更大选择的自由度。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美术》杂志社社长
兼主编尚辉
此次研讨会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是对十八大以来重大主题性创作的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希望中国的艺术工作者们团结起来,继续对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特征规律作出总结,对现存问题与困难进行反思与积极攻破。“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成就与特征”学术研讨会仅是一个起点,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继续带动全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讨论与学术研究热潮。
中央美术学院参与国家主题性创作作品(部分)
1952年,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开始动工,中央美术学院承担了设计创作工作。
图为曾竹韶作品《虎门销烟》
董希文《开国大典》油画 1953年
詹建俊 《狼牙山五壮士》 油画 1959年
靳尚谊《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1961年
侯一民 《刘少奇与安源矿工》 油画 1961年
李琦《主席走遍全国》 196.5cm×117.5cm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1960年
周思聪《人民和总理》151cm×217cm 1979年
詹建俊 叶南 《黄河大合唱——流亡 奋起 抗争》 油画 2009年
孙家钵 王伟 牟柏岩 《七君子》 雕塑 2009年
丁一林《科学的春天》油画 2009年
王颖生《香港回归》国画 2009年
马刚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油画 2009年
《信仰》2021年 汉白玉雕塑 14.6×4.5×6.85m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南侧 党史馆入口
中央美术学院《信仰》雕塑创作组:
艺术总指导:范迪安
领衔主创:吕品昌
领衔主持:张伟ㅤ陈科
主创团队成员:
柳青 徐晓楠 杨靖 牟柏岩 王伟 李展 胡泉纯 杜英奇 李志杰
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 / 文
宣传部 何逸凡、学生 廖宇、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 / 图
本期责编丨孙文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何逸凡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