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上加喜!
12月14日,共青团重庆市委、重庆市学生联合会下发《关于2021年重庆市高校“一校一品”十佳(优秀)团学工作品牌的通报》文件。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推出的“百年百人”思政实践项目获评“十佳团学工作品牌”,民商法学院推出的“典亮校园”——民法典学生宣讲团普法实践工程项目获评“优秀团学工作品牌”。
他们为何这么优秀?一起来了解!
“百年百人”思政实践项目
历时两年,十余位教师带领160余名学生,足迹遍布川渝38个区、县,行程2000多公里,完成了百位各行各业优秀共产党员的采写,推出80余期推文和20余个视频,编辑完成十万字故事集和项目画册,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17家媒体关注和报道。
媒体报道(部分)
项目介绍
“百年百人”实践项目是由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推出的课程思政实践项目,由本科2019级辅导员陈怡策划、黎薇等多名专业老师指导,本科2019级全部学生以及部分本科2018级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实地采写、拍摄让高校学子近距离感受先进党员形象。项目从挖掘典型人物的故事着手,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运用专业知识,用文字、图片和影像等方式真实记录和讲述一百年来在党领导下,国家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巨大变化,最终以纪录片、故事集、汇报会的形式献礼建党百年。
依托“百人百年”项目,新闻传播学院孵化出2个市级重点项目以及4个市级教改项目,并获全市教改究优秀成果奖,项目总指导李珮教授荣获“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奖”和“五一劳动奖章”;今年,新闻传播学院也以项目为依托组建了美育教研室。“百年百人”视频还在“挑战杯”红色专项比赛中获全市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
项目特点:扎根实践 三全育人
全员育人
项目参与学生总人数近200人,涵盖了2019级大多数学生与2018级部分学生。同时,学院13位专业指导老师加入各项目小组,与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各项规划,为后期人物采访安排、图片拍摄与视频制作等提供专业建议与指导,真正做到全员育人。项目得到学院的大力支持,以学生与教师为主体,学院、媒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为学生提供物质、技术、专业方面的支持与保障,以助力项目顺利开展进行。
全程育人
所有的活动准备、采访、拍摄、新闻稿、剪辑以及成果汇报等环节都将由学生通过组内讨论以及自学等方式来完成,由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活动中,每位党员主动“领学”、成员自觉“参学”,同时年级、班级积极“推学”,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图文、故事会、抖音快手短视频等方式将采写的人物故事在新闻传播学院公众号进行传播。受红岩联线邀请,举办五场西政专场红岩故事会,现场广受好评。
同时,指导老师将会全程跟组,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助推项目进行。
老师和同学们在讨论
全方位育人
项目由专业任课老师进组指导,形成以广电教研室、新媒体教研室教师为主体,新闻教研室、传播教研室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师指导团队,并联动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多部门充分协同推进项目进程;确保青年学生“全方位”地学习并受益。
两年来,项目组足迹遍布川渝38个区、县、市,行程超2000公里。项目组成员在采访中倾听了抗战老兵的深情讲述,体验了长江生态守护者的一天,也曾到扶贫村第一书记的果园去听他讲述脱贫攻坚。包括“时代楷模”毛相林,脱贫攻坚基层干部敖晓刚等都是采访对象。新闻学子也借此践行着“新闻人四力”,在珍惜与感恩下树立起牢固的家国意识、坚定理想信念。通过与典型人物的直接接触,学生正面感受党建精神,落实“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使项目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精神力量,在传播信仰力量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人物采写中的同学们
与三下乡特色活动结合
为更好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新闻传播学院本科2019级同学创新活动理念、活动形式,把“百年百人”项目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两大活动有机结合,共同开展。
项目深入挖掘百年来党史历程,并聚焦于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的发展进步、落后地区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新时代的志愿服务等各个方面。通过镜头、文字和影像的方式,从大学生视角讲述故事,传递大学生的强劲声音,做到为社会发声、为真实发声。
”百年百人“项目故事集和画册
“百年百人”项目是新闻传播学院作为教育部“三全育人” 全国首批试点院系为党百年华诞的一次献礼,更是全院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探索学生思政教育如何与专业培养同向同行的一次成功实践。截至目前,项目组参与学生中已发展学生入党积极分子72名,在各类评优评中累计获奖130人次,学院团委连续两年获评校五四红旗团委。以上成果体现了学院坚持培养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育人理念,是全院教师辛勤耕耘,带领学生践行“四力”的育人成果。
“典亮校园”——民法典学生宣讲团普法实践工程
自2020年5月28日至今,民法典宣讲团深入社区、公租房、乡村院坝、青少年之家开展宣讲活动,受到人民网、新华社、重庆日报等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上述报道的阅读人次达500万以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项目介绍
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诞生,宣告着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为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在国家法治建设进程中发出西政声音,不断增强学生作为宣讲团成员服务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西南政法大学党委成立了“民法典宣讲团”。宣讲团是全国首批以宣讲民法典核心要义、科普人民权利重点问题和引导人民遵法守法为目的的公益权益维护团队,由教师分团和学生分团组成。其中学生分团“西南政法大学民法典学生宣讲团”团长由杜江涌老师负责,卿婕、卫薇老师指导,全校选拔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约70名学生组成。
民法典学生宣讲团和教师宣讲团联合荣获了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特别奖,“‘典’亮西政,伴民同行”民法典普及学生宣讲团获评“2020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典亮西政,与法同行”三下乡团队的视频《与法同行》,获得了2021川渝法治微电影微视频大赛的三等奖。同时,2021年以学生宣讲团为成员的“青少年法治素养家校协同培养基地”“民法典国民教育科普基地”获批第五批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民法典宣讲团成立获光明日报报道
宣讲团主干成员合影
项目特点:拓展宣讲思维 旨在法入人心
创新表达方式 让宣讲接地气
宣讲团成员不仅排练了20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典情景剧,还准备了小品、快板、游戏项目等在梁平区大观镇、渝北区石船镇等简单直接地“以案释法”,让村民们秒懂生活中的“为与不为”。在“青少年之家”,通过萝卜蹲、法条传递等游戏,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沉淀法治情怀。
细分宣传对象 打造民法典“4”堂公开课
宣讲团结合不同领域的宣讲对象也分别打造了社区公开课、乡村公开课、青少年公开课、企业公开课。民法典宣讲团深入社区、公租房、乡村院坝、青少年之家共开展近100场宣讲活动。走进美丽阳光公租房社区等地告诉大家“高空抛物造成伤亡谁来担责”……精准的内容选择、生动的案例讲解让观众感叹“太接地气了”。
社区公开课和乡村公开课
青少年公开课和机关企业公开课
坚持“平台思维” 打造宣讲云视听
通过微视频、电台直播等方式持续讲法、宣法、普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宣讲团在“光明网”“一直播”等平台推出系列线上直播,重庆之声栏目阿杜老师法制小课堂采用视频、时空连线的方式,强化网络阵地的民法普及。
阿杜老师法制小课堂
光明网直播宣讲
勇担法治使命 让宣讲进基层
宣讲团在平时以及寒暑假组建学生宣讲实践志愿服务队,深入家乡进行宣讲。截至目前,宣讲团70余名学生利用寒假、暑假深入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甘肃、湖南、河南、广东等20多个省(市)政府、区(县)、企业、学校、社区和农村开展民法典普法宣讲工作。
宣讲走进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靳岗街道靳岗社区和
山东兰山区兰山街道西张庄社区
如何让人民的法典真正走进、融入人民的生活,宣讲团确定了精细化宣讲对象、精准化选择宣讲内容的工作思路,打造“一次一课”的个性化课程。同学们在綦江石船镇的民法典宣讲课,专门筛选了5个村民生活常见的案例,“孩子可以不随父母姓吗?胎儿可以继承遗产吗?”让村民听得直呼“巴适”。精准的内容选择、生动的案例讲解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
据悉,2021年重庆市高校“一校一品”优秀团学工作品牌培育建设工作,共吸引全市68所高校200余个项目参与,经校内初评、市级复评,确定市级立项项目152个,类别涵括思想政治、组织建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心理健康、创新创业、就业见习、文化艺术、体育竞技、权益维护等十大类,通过评估工作组开展实地评估,择优遴选117个项目进入交流展出环节。
建设优秀思政项目
为铸魂育人提效
再次祝贺以上两个获奖团学品牌项目!
推荐阅读
素材来源:新闻传播学院、民商法学院
编辑:杨莉莎
素材审核:王晓、李韧、张伟莉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