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项服务建新功(一)
为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让广大团员青年继承“五四”运动的优良传统。团结一致,在奋斗中发挥才智,在拼搏中施展抱负,在平凡开拓创新,展现青年学生青春风采,青春热情,青春的朝气和力量。团委从今天开始连载推出“百项服务建新功”栏目。在这里有青年学生代表,有教师代表,更有身边的那些默默无闻为学校、学生做出贡献的大厨师傅、保洁阿姨。我们的百项服务建新功系列报道,今天的第一期就从学校餐厅的刘师傅和连阿姨开始写起。
刘长富经营着学校餐厅北一楼6号窗口的“好粥道”,在广大师生中有着极强的美誉度。他数十年如一日,一直专心做粥,伴着清晨四点的星光离家,踩着夜晚十点的月色而归,为工作尽心尽责。
初次见面,是一个周四的下午,三点多开始的采访,此时的刘长富正在后厨忙着熬粥。大概等待了一个小时,我们便看到了从后厨匆忙出来的刘长富:洗的极为干净的工作服,双手局促地捏着衣角,质朴、拘谨是他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开始采访的时候,刘长富告诉我们,一碗看似寻常普通的粥,要做出专业水准,背后的辛苦是常人所看不到的。在他的讲述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在清晨的微光里,暮色四合的华灯下,刘长富摊开手掌,让莹润饱满的米粒豆粒从指间扑簌簌落进锅里,目光殷殷切切,就像望着正在成长的儿女。“小米、水、南瓜的用量配比,火候的大小,熬制的时长,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以他十年专业煮粥经验,可以想象出粥的味道和品质!“好粥道”经过时间和无数吃货的检验,沉淀出其独有的风味!
为保证粥的质量,刘长富在前一天晚上九点就要配好料,以确保第二天清晨有足够的时间用小火把粥熬好。他常说“用的都是五谷杂粮,真材实料,没有任何添加剂。把粥做好,让学生喝出口感来,学生们吃的开心,我就开心。”不仅如此,刘长富还要求自己管理的窗口必须早上六点半开始营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喝上粥。面对竞争,他努力把品质做好,深化学生的第一印象,以保证客源,为争当一名优秀的后勤人员而努力奋斗着。
刘长富本是重庆人,但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寻找新的机遇。在选择做粥这个行业前,刘长富曾在广州工作十年。十年间他尝试过很多辛苦的工作,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苦与累的南漂生活为他后来的工作积攒了充足的经验。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他发现做粥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于是他奔赴西安,加盟了好粥道公司。在公司期间他接受培训,努力去学习怎样配料,用什么样的方法把粥熬的好喝又有营养。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了河南,在河南做粥,这一做,就又是五六年。
然而十多年无私奉献于工作的背后,是对家庭数不尽的亏欠。顾此必然失彼,提及孩子时,刘长富坦言道,平时很少管孩子,大女儿临近高考,自己却因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身心成长,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小儿子还在上小学,和刘长富一起在河南生活,“平时早上四点多就起来了,七点给孩子打个电话,给他点儿钱让他自己去买饭上学,晚上回去的时候已经十点左右了,孩子已经睡着了,做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吵醒了孩子。”做了十几年粥的刘长富却很少能够给自己的孩子做早饭……讲起这些事情的刘长富虽语气较为平淡,但我们却深切的感受到他微微泛红的眼眶中埋藏的对一双儿女深深的愧疚。
刘长富说因为家在重庆,距河南较远,回家一次太费时间,因此很少回老家。在学校卖粥的时候,经常能碰到毕业的学生回来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粥,坐下来聊聊天,他说看到这样的场景的时候,都会无数次想到自己的儿女。在问及清明节的假期安排时,他说已经很久没有回过重庆了,平时妻儿都很少照顾到,同家里其他人更是联络较少,这次依然毫不例外,继续选择留在学校坚守岗位。
刘长富对待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由于校园食堂工作的特殊性,和其他餐饮服务工作者一样,起早贪黑成了家常便饭,但因为“把食堂当自己家一样,把师生当自己的亲人、孩子一样”,刘长富从不说累,只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默默付出,服务着一届又一届郑信科的学子。有他在,我们喝的粥永远都有家的味道。
2015年连俊玲来到了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餐厅工作,她希望能够在这里发光发热,为学生做出一碗好面。然而过程是曲折的,在这七年中她经历重重打击,不断摸索前进,开启属于她的“面霸征程”。
“面霸征程”——初试餐饮
连俊玲长期在外打工的经历让她深刻地体会到身处他乡吃一顿好饭的不易,后来在亲戚的鼓励下,她开始加入到校园餐饮的行列。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做出学生们喜欢的饭,让孩子们吃好、让家长们放心。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开店初期生意十分寡淡,没有什么学生前来光顾。连俊玲非常疑惑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味道不符合学生的口味?还是觉得价格高、分量少?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知道了缘由。两位学生来食堂买饭,其中一位学生想要在连俊玲的窗口买碗面,另一个却拉住他小声说:“它家的香菇丁有股奇怪的味道,别吃了。”连俊玲愣在原地,她深深记下了这句话,开始了不断改良之路。
“面霸征程”——专心钻研
“面霸”不是凭空而来,为了做出学生喜欢的“面”,连俊玲付出了不少。她先从食材的选取下手,每天选用最新鲜的蔬菜制作菜码,配菜中的辣椒圈、鸡丁、香菇丁也是连俊玲自己纯手工制作,以此来保证食品的味道和质量。
为了了解学生们的喜好,她特地举办了一场老碗面优惠活动。在活动期间连俊玲不断向学生们追问“面的味道如何?”、“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年近五十的她将孩子们提出的建议细心记下,并反复进行尝试,慢慢地摸清了学生们喜爱的口味。改良后的老碗面好评如潮,不少同学吃后纷纷在郑信科表白墙上“表白”老碗面,表示已经被老碗面圈粉,成为了它的忠实粉丝,并称之为“面霸”!
老碗面独特的口味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前来购买,她和她的丈夫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向学生们确认订单,让很多学生感受到了浓厚的乡情。到了用餐高峰期,连俊玲虽已心闲手敏但人多难免会出错,她冷静、耐心地与学生解释,尽量保证让每位学生都满意。年近五十的她因为长期繁重的工作身体不堪重负,旧疾腰间盘突出反复发作,女儿心疼不已,便时不时来学校帮她减少负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秦味老碗面”在2020年被校评为“十大网红档口”之一,作为制作人的连俊玲也被评为“服务育人标兵”。
如今,秦味老碗面已然成为郑信科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不少学生内心对老碗面都有着一份牵挂,时常会有往届学生专门返校只为回味这“独特的味道”,甚至还有外校的学生闻名而来只为一“睹”面霸的风采。
“面霸征程”——不忘初心
为了老碗面的长久发展,去年疫情期间连俊玲也没有闲着,别人在家休息玩乐时,她和她的家人仍在专心研究怎么提升老碗面口味的层次感。
同时,时代的进步使物价飞速上涨,而连俊玲的老碗面始终坚持“量大、实惠”的宗旨,七年间从未涨价,她说:“在能接受的范围内,只要不会赔本,能不涨价就不涨价,只要能让孩子们吃好喝好,我就已经很开心了。”连俊玲体谅学生还专门开设了勤工俭学的岗位,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到一些有困难的孩子。
在提到以后的发展规划时,她说:“等有机会了希望能在学校周边开个分店,让更多的孩子们吃到我们这一口面,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能让家长们放心孩子们的饮食健康问题。”
连俊玲作为一名普通的校园餐饮工作者,七年的“面霸历程”让她与学生之间多了一丝不可隔断的联系,她目送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离开校园、尽职尽责的为学生服务、不忘初心。餐饮工作看似朴实无华,但她始终怀揣着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与一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奉献,让孩子吃得安心、家长放心,将自己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致,用自己的无私展现出劳动之美、展现平凡而耀眼的风采。
编辑 | 新媒体运营中心-李朝阳
校对 | 新媒体运营中心-陈雨梦
审核 | 社团工作部-董凯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