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舞千年:“棕”里寻他,“编”传文化
冉崇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高分子201班学生
1年完成200多件棕编作品
个人抖音累计播放量破10万
秦楚网、四川新闻、十堰晚报
全国13家媒体争相报道
撕、拉、绕、穿、刺
析嫩棕叶为丝
经纬交叉
棕编,一个有些陌生的词,始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古老技艺,承载着200多年的厚重历史,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以棕树的嫩叶为原料,破叶成丝,经熏、泡等工艺制成棕丝,艺术家小施“魔法”,便变成朴素精巧的工艺品。
一双手,一根丝
一段安静时光
与沉淀的历史碰撞
与古人的智慧交织
凝聚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这就是
冉崇军和他所热爱的棕编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 打破“工科男”刻板印象 ·
“我觉得棕编很有趣,很神奇!”
一个偶然的机会,冉崇军在抖音上偶然看见了杨海熊、黄登奎等老师制作的棕编作品,不禁被艺术家的巧手和栩栩如生的作品折服。兴趣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冉崇军踏上了他“不务正业”的棕编学习不归路。
+
第一难——初次学习棕编
棕编学习之旅的第一步并不那么顺利。
棕编作为一个比较小众的非遗技艺,不像我们近年来兴起的陶塑、古琴那样火热。棕编的传承人少,可供学习的网络资源更是有限,冉崇军好不容易才从在百度、抖音等视频网站上挖掘出一些简单易学的教程,比如如何编出一只蚂蚱。
“棕编学习资料很不好找,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他从最简单的单编法入手,通过观察视频中的棕编手法,花了整整一天,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件棕编作品——一只蚂蚱。
“当时我心中感慨,这太神奇,太有趣了!我对古人的智慧感到由衷敬佩,他们是如何想到这些编法的呢?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后来,冉崇军又大量地、反复地观看棕编艺术家制作作品的视频,观察和学习视频中的编织手法,自己不断摸索、探寻。万事开头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慢慢地跨过了“棕编入门”这第一道坎。
+
第二难——父母不理解
“家人不理解,我还为此和父亲吵了一架。”
初尝成功的喜悦,令冉崇军更加痴迷投入,课外时间,他几乎都沉浸在棕编带来的快乐中。没想到,这份浓厚的兴趣,在家人眼里却有些“不务正业”。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是这条不归路上的第二道大砍。
“放假在家的时候,我爸说我一天到晚闷在家里,抱着一堆叶子瞎倒腾,不好好学习,也不出去走走,不务正业。”但好不容易喜欢上一件事,甚至是为此着迷,冉崇军自然不可能轻言放弃。于是他只能“另辟蹊径”“曲线救国”,常常找一个僻静之所,背着父亲偷偷练习。开学之后来到学校,冉崇军就彻底放飞自我了。“直到第一次我被媒体报道出来,我打电话给我爸说了这件事,他虽然嘴上还絮叨着不务正业,但我能够感受到他的自豪和开心,自此他就没再反对过我学棕编了。”
棕编的过程就好比织毛衣,无论是练习还是制作的过程,总在重复同一个动作,而且棕丝粗糙,手指划破受伤、磨出老茧难以避免。我们大多数人玩儿棕编,略显枯燥不说,还要忍受疼痛,所以很多时候只是出于好奇的三分钟热度。短暂接触容易,长久坚持很难。
兴趣是学习的敲门砖
更是坚持的动力源
再加上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
对待枯燥重复的耐心
这就是我们
有颜更有才的冉崇军!
这样的工科男
你爱了吗?
草叶织匠心
· 抚触时光 专注于一 ·
“坐下来,静静地做一件事,是一种享受。”
在这个被娱乐化、碎片化裹挟生活的时代,有多少人能放下手机,放下游戏,静下心来,花几个小时专注地做一件事呢?
冉崇军原本性格偏静,不是特别爱动,在接触棕编之前,也是手机党、游戏党。他说:“很难想象以前的我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做一件什么事。”自从爱上棕编之后,手机对他的吸引力变得越来越小,棕编就像“特效药”,彻底治好了他的“手机依赖症”。
综艺、抖音、王者荣耀……这些当代年轻人“形影不离”的娱乐活动,就像精神鸦片,每天一旦上手开始,便会难以自拔,直到数个小时过去,不得不放下之后,我们又会倍感空虚,心中为浪费了大把时光结果却什么也没做而懊悔不已。没碰时想着,拥有时爽着,放下后悔着,“下次一定”这面flag大旗屹立不倒。“学习棕编之后,我整个人变得更加的安静了一些,生活也更加充实了。”
课余时光,在其他同学睡懒觉、打游戏、刷手机的时候,冉崇军会在校园里漫步,四处寻找一些原材料。整个校园都是他的仓库,掉落的棕叶、废弃的塑料、路边的狗尾巴草……一顺手,就把环保也做了。或是独自一人静静地观察图片,观察自然,观察一只蚂蚱、一只知了、一只松鼠、一片树叶、一朵兰花,用“指尖魔法”把一根根棕丝变成自然万物。在这个沉心静气的过程中,指尖和棕丝相触发出的“沙沙”声响,仿佛是手抚过时间的声音,最终的作品便是由这一分一秒凝结而成的,是逝去时光的记录。
+
兴趣和学习的平衡点
“兴趣和学习其实并不冲突。”
对于棕编是否会影响学习的问题,冉崇军很坚定地回答“不会”。他说,大学不像高中,课程量没有那么多,任务量也没有那么大,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有问题下课后及时请教老师,学习的事基本上能够在课堂解决。
培养兴趣,意味着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周末或者平时没有课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做棕编,或者约朋友一起打球,做一些喜欢的事,让生活更丰富多彩。棕编这个爱好,不仅不影响学习,反而锻炼了冉崇军的专注力和耐心。
因为想留更多时间给棕编,让冉崇军对待每一件事都变得更加认真专注,学习、锻炼、娱乐都更加高效,只有这样,才能安安心心地在棕编的世界里放纵遨游。
对传统,对工艺,对细节
他在嘈杂的世界中
心无旁骛
指尖飞舞的每一个瞬间
都是他写下的无声宣言:
匠心=静心+专心+耐心
传承与创新
· 老文化要注入新活力 ·
“我想把棕编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学习、传承、创新。”
从国家宝藏、故宫博物馆、舞千年,到今年河南卫视传统佳节“奇妙游”系列节目出圈,“国潮”之风吹遍大江南北,年青一代强烈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正将我们的传统文化、老字号从式微的泥潭里一点一点拔出。
自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布以来,已经有1500余项非遗陆续加入。在这个庞大的部队中,有像戏曲民歌、针灸、舞龙舞狮、太极拳这样,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被大众熟知的,也不乏棕编、唐卡这些缄默无声,还没有广泛步入大众视野的。
“现在的非遗传承,其实面临的问题大同小异。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节奏快、信息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时每刻都有很多新鲜的东西涌现出来。有应运而生的新事物大放异彩,就必定有一些无法适应时代的老事物会黯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这些黯淡的老事物。”手工技艺类的非遗,哪怕是技艺纯熟的老师傅,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做成一件成品,更不用说学习、练习的过程有多漫长。
冉崇军也对非遗的坎坷发展之路深感无奈:“大多数年轻人空余时间本就不多,有限的休息时间就更不会愿意花来学习这些东西。再加上非遗的传承面很窄,很多人不知道、不了解,接触和学习的途径少,这对它们的传承和发扬无疑是个巨大阻碍。”对于棕编学习坚持难、资料收集难等问题,冉崇军深有体会,这也燃起了他传承和弘扬棕编技艺的热情和决心。
“接下来我也打算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在抖音、b站上面发布一些编制的视频,尽自己的能力把推广面给做大一些。”当然,激活这些传统文化,网络宣传只是浮于表面,仅仅靠流量带红,最终也只会昙花一现,变成过气“网红”。真正要棕编焕发新活力,就必须为它找到时代精神、当代文化的依托载体,让它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扬弃中发展,在创新中复兴。
传统棕编工艺品的样式比较单一,基本是一些简单的昆虫。直到近几年,随着编法逐渐丰富,可编织的样式也变得更为丰富多样,为呈现更加复杂立体的作品提供了更多可能,冉崇军就曾用10个小时编出了一条中国龙。
在冉崇军看来,棕编作品的种类不应局限于动物,而是可以更多样化。于是,他尝试编织出了一些植物,比如兰花。“下一步我打算进军建筑物棕编。明年恰逢学校50周年校庆,我打算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制作一些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作为校庆献礼献给母校。”在受到身边一些老师的启发后,冉崇军也开始思考如何将棕编与十堰的汽车文化、武当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
“因为我在抖音上传的视频,现在学校里也有不少同学表示对棕编感兴趣,想要了解和学习,这让我感到非常兴欣喜。”对于新人学习棕编,冉崇军说,一些入门的简单棕编技法,在网上可以找到学习资料,一开始可以拿容易买到又不伤手的塑料彩带来练手,先从最简单的蚂蚱这些样式开始做起。
“最重要的是能够静下心来!刚开始,一个作品可能编了很久都不是你想要的样子。一个成功的作品背后,肯定有几个、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失败的练习作,这个过程很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导致还没有真正开始便放弃了。”但成功没有捷径,失败的过程是提升技术的必经之路。
“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会发现自己的棕编技术有很大进步,最后满意的作品捧在手里时,当时的挫败感有多强,现在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就有多满。所以说,遇到挫折之后,千万不能气馁,要坚持下去!”
编辑:吴采灵
责编:叶逸凡
编审:邓玉洁
图片:陈嘉豪、冉崇军
采访:大学生全媒体中心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