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天天学 | 2021年12月23日

大学 作者: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2021-12-23 21:05:43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微信公众号@团中央权益部 特别推出“党史天天学”栏目,展现党带领人民坚持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重温经典事件、致敬英烈人物、回眸历史瞬间、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起来学习!


2021年12月23日



党史上的今天





1949年


12月23日至31日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



1978年


12月23日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举行动工典礼。



2005年


12月2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008年


12月23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




历史瞬间

1949年12月,成都解放。图为人民群众夹道欢迎解放军


先锋人物

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

一生践行铮铮誓言


来源:人民日报

朴素而整洁的房间内,一身志愿军戎装挂在老战士孙景坤的床边。这是孙景坤住进辽宁丹东市光荣院后的唯一要求。他最爱穿的,仍是这套军装。

年近期颐,褶皱的脸上写满岁月的痕迹,但每当国歌和军歌旋律响起,老人总是目含敬意,深情致以军礼。这一刻,老战士神采奕奕。

孙景坤,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原第一生产队队长,先后参加四平、辽沈、平津、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等战役战争,英勇顽强,屡立战功。退役后毅然回乡带领群众改变家乡面貌,是共产党员吃苦在前、公而忘私崇高品质的典范。

孙景坤说,他不是英雄。但他所做的一切,却尽显英雄本色。

冲锋陷阵 英勇顽强

“这是我经历过最惨烈的战斗。”孙景坤眼噙泪花,慢慢回忆,“那场激战下来,好多战友都牺牲了,阵地上最后只剩下我们4个人……”

这场战斗,本不会有孙景坤的加入。

1950年,刚从海南战场胜利归来的孙景坤,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119师的一名战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一次战斗中,他腿部中弹,被送回丹东治疗。

可孙景坤“养了一个多月伤,心里时刻想着奋战在朝鲜战场的部队和战友”,腿伤还没好利索,就第二次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因为没有找到之前的部队,只好再次回国。当他费尽周折打听到自己部队的下落后,第三次奔赴朝鲜。

三别故土、三次渡江,让孙景坤参与了这场激战。

这次战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的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支援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当年10月27日,残酷的争夺战在161高地进行。那时,阵地上的3营8连只剩下副连长支全胜和5名战士,他们已把爆破筒和手榴弹抱在怀里,准备随时与敌人展开最后的战斗。

“孙景坤,带队在20分钟内送8箱手榴弹和2箱转盘枪子弹到高地上去!”营长下达命令。7连副排长孙景坤临危受命,带领9名战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进攻冲向高地。

“你们来得太及时了,马上投入战斗!”支全胜一把搂住孙景坤。

“副连长放心,保证守住阵地!”孙景坤立即安排增援战士各就各位。敌人又开始进攻了,孙景坤和战友们奋力阻击。从中午到深夜,孙景坤和战友们一连击退了敌人6次进攻。

这次战役后,孙景坤荣立一等功。后来,他被朝鲜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孙景坤身上至今还留下20多处伤疤。“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他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

解甲归田 造福桑梓

1955年复员时,孙景坤放弃了可以留在城市的机会,选择回到自己家乡山城村务农。

从农民到战士,又从战士回归农民,在谈及这一选择时,孙景坤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能够为老百姓做一点事情,在哪里都一样。”

回乡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很快就被选为第一生产队队长。自此,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带领群众改变家乡面貌。

山城村处于鸭绿江支流大沙河转弯处,那时防洪能力薄弱,修堤筑坝迫在眉睫。孙景坤就带头用筐挑、用肩扛,带领乡亲们筑起一座堤坝。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城一队的山光秃秃的。孙景坤又带着乡亲们拎水上山,在滚兔岭上栽下落叶松。如今,落叶松长成了材,树干粗得连一米八几的大个儿都抱不住。

后来,孙景坤发现后山适合种板栗。他又是培植又是嫁接。几年过后,后山栽满了板栗苗,成了村民生活来源。

孙景坤还带领乡亲们挖淤泥,造台田,台田上种玉米,台田下种水稻。就这样,荒弃的土地变成了“聚宝盆”,实现了玉米水稻双丰收。

一段顺口溜,村里依然在流传:“山城一队北部湾,当年就是烂泥滩,一遇水涝就不收,如今变成米粮川。”

“我们现在过上了好日子,都得感谢孙老。”说起孙景坤,山城村的乡亲们都竖起大拇指。

老党员刘振发记得,“村里种植蔬菜,要挑粪施肥,一个担子挑两个木桶,装满了有100多斤,还得走8公里的盘山土路,孙景坤那时每天都带头干。”

回乡务农数十载,孙景坤从不怕吃苦,他常说:“躺着享受,怎对得起牺牲的战友!”

深藏功名 淡泊名利

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孙景坤屡立战功,但是回乡务农后,他却从不主动向别人提及自己的荣誉,更没有借着荣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他的儿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对父亲所获的荣誉一无所知。直到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平移重建征集资料时,孙景坤默不作声地将立功证书、立功喜报和部分珍贵老照片捐了出来。

刘振发回忆,很多年前,听一个叫张德胜的孩子讲起,他曾经读到一篇文章提到“奋战在危急情况下的副排长孙景坤”,立即拿到孙景坤面前,兴奋地说,“二大爷,你是书上的英雄!”孙景坤却淡然否认,“那不是我”。

张德胜一字一句地念文章,孙景坤还是否认,“重名了,不是我。”直到念到副连长支全胜的名字时,他突然插嘴,“他才是真英雄,腿都打没了。”随后,孙景坤叮嘱张德胜把书收起来。

军功章他深藏,入党时间他牢记。即使97岁了,孙景坤也能准确说出入党时间:“1949年1月,在北京,参军一整年时。”这个经历过硝烟与鲜血考验的身份,他珍惜了一生。

“老人从来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身上那份朴实纯粹,让人感动!”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说。


来源:微信公众号“团中央权益部”综合整理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党史学习教育官网、人民日报,转载请注明来源。


往期推荐


党史天天学 | 2021年12月22日


党史天天学 | 2021年12月21日

党史天天学 | 2021年12月20日


校审 | 周晓倩
责编 | 马天宇
校对 | 邓玙谱
编辑 | 陈   鹏(西南科技大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