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8篇SCI,她在科研路上勇敢追梦!

大学 作者:西华大学 2021-12-24 22:30:35


从专科到本科再到考上研究生,专注与坚持是她的人生信条,她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从论文小白到手握八篇SCI论文,她沿着最初的规划,踏着努力和笃实,推开学术大门,窥得奇幻美妙的科研世界冰山一角;从按部就班学习到燃起研究热情决心继续深造,她在每一次成果落地的成就感中拾得了理想方向。她是汽车与交通学院2019级研究生张倩,2021年西华大学“学术研究之星”,一直在科研道路上勇敢追梦。



人物

张倩,汽车与交通学院2019级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SCI论文8篇,中文核心1篇,普刊1篇,其中第一作者1篇(SCI 2区)、第二作者1篇(SCI 3区,导师为第一作者)、第三作者2篇(SCI 3区),另有1篇论文被2019年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录用为会议宣读论文,现以第一作者在投SCI论文1篇,参与国家级项目“内燃机排放颗粒捕集装置的瞬态过滤机理及过滤模型研究”、省部级项目“柴油机颗粒物过滤及排放特性研究”、企业项目“SCR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及开放课题研究一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2020年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获得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2020年度校级优秀共青团员、学院科研标兵党员先锋示范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3次,国家奖学金1次。




艰难启程 推开学术大门



漫漫征途中最艰难的是迈出最初的一步,伴随着缺乏经验的跌跌撞撞和未知对错的迷茫方向。2019年,张倩的第一篇论文被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录用为会议宣读论文。这对刚刚研一的张倩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与肯定,“努力能得到回报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她说。


然而,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实验和数次遭拒的重振信心。这篇基于本科毕业设计创作的论文,从受到导师肯定,译成英文为sci投稿作准备,编辑和审稿人的连番拒绝,多家期刊退稿,再到最终国际期刊(SCI二区)的接收,整个过程花费了一年多时间。“第一篇论文的发表经历了很多曲折,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两位指导老师——孟忠伟教授和方嘉副教授,以及一直给我鼓励的同课题组伙伴。”张倩提到,孟忠伟教授在她屡屡被拒感到挫败和沮丧时说:“要把自己的论文当作艺术品,每一次的拒稿不是失败而是礼物,每一条来自专家的返修意见都是将它变得更完美的一次雕琢。”导师的话无疑为张倩打了一针“强心剂”,而这段充满曲折的论文发表经历,除了带给她第一份科研成果,也让她学会以更成熟平和的心态面对等待的焦虑。



“论文的投稿受理其实是个挺漫长的过程,迟迟等不来答复的日子让我明白不是任何反馈和回报都会像空谷回音那样及时。但是,不能因为没有立即得到回馈就放弃,一定要坚持,不放弃才是通往成功大门的钥匙。”她说。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一天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



万事开头难,第一篇论文的发表让张倩积攒了许多经验,更收获了鼓舞和信心。在导师的指导和课题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后续论文的发表顺利了许多。在校期间,她一共发表sci论文八篇,普刊一篇,现以第一作者在投sci论文一篇,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专项项目。


张倩在分享论文发表的经验时说,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增加文献的阅读量规范论文写作格式。一方面,在论文内容上,通过文献阅读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和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可以为自己的选题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新点,避免与前人的研究工作重复。同时,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思考高水平论文的研究角度,学习相关表征测试方法来分析自己的数据,能为所得结论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在论文格式上,要学习优秀论文中的图表格式,因为图是一眼可得的信息载体,想要发表高质量论文,就要按照高质量论文标准作图,养成写作好习惯。因此,多读高质量期刊论文,规范论文写作格式,往往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她认为论文写作中最困难但也最重要的是挖掘创新点,而从前人文献的“研究展望”部分中获得灵感和启发是一条重要途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而科研的本质就是找准一个点不断向更深的领域探索和拓展,解决一系列的科学问题。”张倩说。




交流学习 点燃科研热情



虽然科研的本质在于“深”,但适当的横向拓展也是必不可少的。2021年3月,已基本达到学院研究生毕业要求的张倩,在导师的介绍下前往四川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出于对新知识的兴趣和专业权威的考量,张倩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并没有选择自己一贯研究的内燃机节能净化研究方向,而是进入了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乙文教授的课题组。



“在长期钻研一个领域后,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成。学习一些化学原理,对于我原本专业的一些反应机理研究也有帮助。”张倩说,“在李教授课题组做的的光热材料研究涉及的相关性能表征方法与自己研究的催化剂有共通之处,打开了自己的思路。”


在六个月的交流学习过程中,除却全新领域的知识获取和学习研究,给她影响最深的是川大研究生中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科研热情。茶余饭后闲聊都围绕科研为话题,实验室至深夜仍灯火通明成为常态,在这样的氛围中,张倩不由自主地跟随他们的步调,耳濡目染中树立了“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的信念。在任务指标式的课题和实验成为研究生生活常态的环境中,张倩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对知识的热情和渴望。在研究初期,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却也难免让人怀疑自己所做的事是否真的能投入实践、产生意义。而这群同学眼中对专业领域的热爱让她打消了这样的疑虑。


从死磕文献到享受学术,是她在这段经历中的最大收获。




全面发展 专注实现兼顾



“生活不仅仅只有科研。”在繁忙的学术研究之余,张倩也将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充实而有趣。作为班长,她将班级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真正做到了为同学们服务;在研一时加入校研究生会文体部,担任迎新晚会主持,她将组织参与课余活动作为自我调剂,陶冶情操之余也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她积极参与社会中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每一件服务社会的小事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身是她最热衷的娱乐活动,对她而言,运动不仅能保持身体健康,更是对抗学习压力和舒缓焦虑情绪的有效途径。


张倩很好地平衡了学习和生活,而她将其归功于专科时期培养的专注品质和时间管理能力。高考失利进入专科学习后,她从一开始就坚定了专升本的目标。她成为一个独行者,一个人早起、吃饭、学习,过着三点一线枯燥却充实的生活,她在日复一日高度自律的生活中养成了专注眼前事的好习惯。“只有百分百的投入才能实现高效地学习和生活。”她这样总结。而面对大量繁杂的待办事项,张倩总是按照轻重缓急排序,让自己始终保持有条不紊的状态。



当提及对未来的规划时,张倩表示,还是希望在研究的领域继续深造,目前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着手整理资料为申博做准备。她坦言,在申博和就业之间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摇摆,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她希望通过自我提升给未来更多选择的底气和机会。在作出这个决定的同时,她已经预见到了未来布满荆棘的学术研究之路和压力,但是她始终坚信“人生不设限”,如果对目标和成功的渴望足够强烈,就不会在意山高路远和喧嚣风声。


规划蓝图和战胜迷茫是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未来要走的路,所有的目标都不是凭空想象,从模糊到清晰再到精细,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再逐步落实。”该做的事情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做好三四月的事,八九月答案自现。无论何时,掌控好自己人生的方向盘,既然已经踏上所选择的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该妨碍我们走下去。这是张倩作为一个在成长中一步步实现目标的追梦人,给予那些正在经历迷惘的学弟学妹们最恳切的建议。



高考失利,直面困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反复琢磨,精益求精。专注与坚持作为人生信条,张倩永不会停下逐梦的脚步。未来,她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科研道路上持之以恒,做一个在成长中不断实现梦想的追梦人!





作者:先俊童
编辑:杨浩
编审:黄潇、王舒


为优秀的西瓜籽点赞!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