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进校园 丨 党史故事

大学 作者: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 2021-04-29 18:44:14




三、党史故事






1·三千孤儿入内蒙




“三千孤儿进草原”是新中国载入史册的人间大爱传奇,都贵玛是谱写这段佳话的草原母亲代表。1961年,由于物资匮乏、食品奇缺, 3000多名在上海福利院的孤儿遇到困难。在周恩来总理和乌兰夫同志的安排下,他们被送到内蒙古大草原。年仅19岁的都贵玛冲破世俗偏见, 勇敢地承担起照顾28名孤儿的任务。面对一群咿呀学语的孩子,这个未婚姑娘从喂饭、把尿做起,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全身心的投入,温暖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有孩子生病了,她深夜独自骑马冒着凛冽的寒风和被草原饿狼围堵的危险,奔波几十里去找医生……所有了解她的人都被这份超越血缘、超越民族的母爱感动了。博大的母爱给予了都贵玛勇气和力量,在她的精心呵护下,28个孩子在艰难的岁月里全部活了下来。

冬去春来,上海孤儿们一天天长大,又一个个被牧民领养走, 都贵玛一次次经历着骨肉分离般的痛苦。她是多么舍不得这些孩子啊!直到今天,这些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儿女们仍然对都贵玛老妈妈有着说不出的依恋,有心里话都愿意和老人说,生活中不论遭受多么大的不幸,只要在老人身边待上一段时间,总会得到莫大的宽慰,而老人也在心底不停地祝福儿女们。

——《草原母亲都贵玛》,《光明日报》,20191018



2·齐心协力建包钢




1958年,包钢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人们热切期望的一号高炉建设却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
党中央很重视包钢建设,提出“要想办法为包钢解决困难”。“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掀起一场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最终有8万多名创业者扎根边疆。
当时包钢建设地还是一片荒滩,环境艰苦,物资匮乏。但在“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口号的感召下,从中央和华北局等党政机关抽调的管理干部、鞍钢技术骨干、大专院校的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毅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条件,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包钢的建设中。
在全国支援的热潮下,包钢的建设以超常的速度进行着。1959 926555分,包钢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时间。
从此,内蒙古草原寸铁不产的历史结束。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齐心协力建包钢”故事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202139


3·草原英雄小姐妹




1964年2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新宝力格公社那仁格日勒生产大队,因父亲去给邻居帮忙,12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小姐妹俩主动要求替父亲放牧集体的384只羊。

上午10点多钟,姐妹俩赶着羊群出了门。中午时,突然下起了 暴风雪,气温很快降至零下37摄氏度。这时,羊群开始顺风狂奔, 龙梅对妹妹说:“你赶紧回家把阿爸叫来,把羊群赶回去。”暴风雪里,玉荣没跑出多远,回头一看,姐姐正在孤军奋战,又返回来帮助姐姐一起赶羊,羊群在她们的管理下再也没有跑散。她们同暴风雪搏斗了一天一夜,走出了70多里。

第二天下午,龙梅和玉荣被送入了包钢白云鄂博铁矿医院。由于冻伤严重,龙梅失去了左脚拇指;玉荣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以下做了截肢手术,造成终身残疾。

她们用生命守护的384只羊,仅有3只被冻死,其余安然无恙。创造这个奇迹的,是两个孩子坚守的信念,“只要跟着羊群跑,羊就丢不了 “集体的羊一只也不能少”。

——《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集体的羊一只也不能少”》, 《人民日报》,2019921

● 主审丨毛金屿

● 美编丨王   静

● 校对丨李   涛  贺紫涵

●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北方新媒体微信

●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新媒体

延伸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