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骥——通向耶鲁的马拉松

大学 作者:上海纽约大学 2021-04-29 19:34:20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家乡 

山东济南


 专业 

物理学与数学


 毕业去向 

耶鲁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项目


去年11月,马家骥参加了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抵达33公里标记线时,他觉得已经耗尽了全力,可望着前方,还有九公里未跑完的路。“当时我的腿感觉就像铁棍儿。用跑圈儿术语来讲,我‘撞墙了’。但既然已经跑了这么远,就算是爬,我也要爬过终点!”

 

最终家骥挺直着身子跑完了全程,用时2小时55分39秒。越过终点线的那一刻,他感到难以置信,又备受鼓舞。



这样的感觉对家骥来说并不陌生。在上纽大学习科研的过程也如同一场马拉松。自大二起,他就在物理学助理教授陈航晖的指导下接受科研训练。三年来,他学到了很多,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参与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并在两场国际会议上展示了研究成果。


马家骥(左二)在“新地公益垂直跑 - 勇闯上海IFC”比赛中获所在年龄组一等奖。他身着紫白相间的上纽大棒球服,在上海国金中心领奖


上周,家骥的一项研究在国际跨学科科学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探讨了巡游电子和极化声子间的强耦合,后者的软化可以为常规超导创造有利条件。在超导体中,电能可以被无损耗输送。文章由他和陈航晖教授、2018届校友杨锐涵三人合作完成,家骥为第一作者。


家骥说,良好的科研氛围是他高三时选择上纽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整体实行小班化教学,学生有很多与教授一对一交流的机会,这意味着他可以为了知识本身而学习,不用过分担心成绩或是排名。入学后的第二周,家骥就主动找物理学助理教授Tim Byrnes了解学校的科研机会。短暂面试后,Byrnes教授决定邀请家骥一同参加每天的研究组会。

 

“高中快毕业那会儿,我以为自己懂的不少。但是进了Byrnes教授的课题组并开始读文献之后,我意识到自己啥也不会!哈哈!”家骥大笑。艰深晦涩的英文文献对他来说很难理解,其中有些物理量的符号更是见所未见。“不过还行,悲伤也就那么大。努力学呗,不学干啥。”

 

刚进大学的头几个学期,家骥经常有类似的经历。高中时,他的英语水平在班上名列前茅;但通过“学术写作”和“人文视野下的社会”等课程,家骥意识到自己的英语写作还有许多要提高的地方。“我觉得学校的英文写作训练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他说,“我需要更注重逻辑——提到某件事时,我会去思考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在上纽遇到的同学也拓宽了他的认知。“高中时我以为自己不是个传统的人,但是来了上纽才发现每一个同学都不传统,”家骥回忆道,“我原先觉得自己还算幽默风趣,没想到上纽的每一个同学都很有趣。每个人都有很多学习以外的事情可以跟你聊。”

 

家骥很高兴能认识这样一群文化背景多元、有趣而又聪明的同学。在和他们一起学习生活的同时,他也开始思考该如何定义自己。看到身边许多和自己能力相当的同学在学习金融或计算机科学,他曾几度怀疑自己选择物理学这条道路是否真的正确。此外,如果自己的个性特点并非独一无二,那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我应该和他们一样吗?还是我需要有自己的特点?”他记得曾这样问过自己。“我需要找到其它方式来定义自己。”


2018年,马家骥(左三)参加上纽大院长基金公益服务项目,赴云南植树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断了他的自我探索之旅。大一秋季学期末,他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整个下背部疼痛难忍。“早上起床后都没法弯腰洗脸,有些课需要站着上因为坐着太疼了,就光咳嗽一下腰椎那里也会钻心地疼。”他回忆道。


医生为家骥提供了两种方案:做手术或卧床休息。因为担心手术效果不能持久,且甚至有失败的风险,家骥选择了保守治疗,前半个寒假都在卧床休息。“我就光躺着,盯着天花板看,担心下半辈子都只能这样躺着。”

 

“在床上躺了一段时间以后,我意识到这不能是我度过余生的方式,”家骥说,“我必须找到和疼痛相处的方式。既然疼痛一定在那里,我必须做到能集中精力干别的事,而不被疼痛打乱思绪。”于是他开始尝试每天坐起来阅读或学习几分钟,并渐渐地可以在疼痛中保持专注。小小的进步令家骥备受鼓舞。后来经过针灸专家的一系列治疗后,他背部的疼痛终于得到了迅速缓解。他后来又进行了几个月的低强度康复训练,增强背部肌肉力量,这才让身体状况恢复正常。


家骥表示,这段艰难时期经历的痛苦以及对自己无法完全康复的担忧,是他大学四年遭遇的最大挑战。这段经历让他对残障人士生起了更多敬意,也让他重新思考在患病前长时间紧绷的生活状态。他开始审视自己人生中什么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在他看来,部分意义来源于科研,来源于发现一点点前人不知道的事。还有一部分意义来源于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论是在世纪公园跑步、沿黄浦江骑行,还是和朋友室友们开玩笑、包馄饨、煎牛排,他都乐在其中。他终于明白,他不应从“相异”之中找“定义”。“我最终找到了一个舒服的自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很快乐,而不用在意是否与众不同。”家骥说。

 

在纽约参加海外学习期间,马家骥常常到郊外远足,沿着哈德逊河行走,聆听内心的声音。图为家骥在断脖岭上俯瞰湍急的哈德逊河


病痛也让他意识到,有时向他人寻求帮助很有必要,这一想法在他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我们的目标是解决最终的问题,而不是独自‘硬刚’大问题中的每一个小细节。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凡事都单靠自己解决,”家骥说,“应该学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并与他人合作。”

 

今年秋天,马家骥将带着这些新的人生领悟和研究经验,前往耶鲁大学攻读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

 

家骥说,他很期待未来在耶鲁学习更多物理知识,并在课外学习更多的新事物。“我们必须一直努力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视角,否则就可能在固有思维定式里止步不前。”




推 / 荐 / 阅 / 读



Taylah Bland——逆流而上的苏世民学者




张文宏医生将出席上海纽约大学202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并发表致辞


Click "Read More" (阅读原文) below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