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国学?南柯舟说:“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国学是历史智慧的积淀,是日月精华的凝结,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根基。”
神州大地,国家传承千年。所谓国学,就是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长河中,经得起时间洗练,而生成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从中受益的精神财富。
12月20日,土木工程学院的一院一品校园文化活动之“弘扬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主题讲座在学术报告厅举行。
在签到处,学院特地为来参加讲座的同学准备了精美书签。
讲座正式开始前,由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副主任齐鹏老师上台致词。他首先向活动的开启表示祝贺,接着为我们介绍到此次“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举办的目的——国学系列活动形式多元,内涵丰富,有助于我校学生、尤其是工科同学,开阔视野,更加充分了解学习国学知识,掌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本次活动采用的是讲座形式,邀请到了刘勃老师为我们讲述以《考古百年与华夏五千年》为主题的演讲。下面就和小江一起来进入国学世界,踏入历史长河中,探寻黄帝信仰和华夏文明的起源吧!
刘勃,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教研室主任,著名历史作家、编剧,读库金牌畅销书作者,2019豆瓣年度好书榜单作者,2020豆瓣读书榜单“历史·文化”类排行榜冠军,微博热门历史博主。刘勃以解读西游、金庸起家,深入介入历史写作。他的写作,既有段子手的趣味和幽默,又有历史学家的严谨和考据,展现了真正写给普通人的历史读物应有的样子。出版有《战国歧途》、《失败者的春秋》、《司马迁的记忆之野》等书。
刘老师的分享从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讲起。
司马迁并没有在开头写入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等一系列中国神话故事。他是具有人文理性的,特别具有神话色彩部分都尽量避而不谈,记载真正开始是从黄帝部分。第一篇《五帝本纪》讲述了上古时代的五位帝王: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还处于不同的分支上。但是溯本追源,后面四位都是黄帝的后代,大家对于他们的故事和评价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
往后翻一翻《史记》,就会发现一些玄机。在第三章《殷本纪》里,讲了商朝的起源:传说简狄在野外吞下了玄鸟的蛋,便怀孕了,于是生下了商的先祖契。《史记》第四篇《周本纪》开头讲的是周人的始祖稷,稷的母亲叫姜嫄,与简狄同为帝喾的妃子,地位高于次妃简狄。她怀上稷的故事也是很传奇:在野外踏入了一个巨大的脚印,后来便生下了稷。
很多人看过这两段后会想,为什么我们第一部历史书会有这么多神话故事。其实在司马迁写作时,保留了一些神话,但是在细节处理上用了些心思。尽管是周取代商,一个族群推翻了另一个族群统治,但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到头来,还是一场属于兄弟之间的矛盾。但是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胜利者是姜嫄的儿子,而失败者是次妃简狄的儿子,从中也可以窥见当时嫡长子继承制的社会制度。汉朝的文化主要来源于周,所以会把这段故事放在一个相对重要的主导位置。
其实《史记》中这些内容真实与否,现代许多严谨的历史学家未予赞同,但是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司马迁在为大家搭建一种理性的价值观。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从小听到大,都不陌生。民间也有很多不同的神话版本,各有各的特色,分别反映当时不同的社会观念。但是司马迁都没有收录,只给人们留下他的勤奋的印象,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这也体现了司马迁所具备的理性精神:不把大禹描写为神的形象,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形象出现。
他在治水时把土地分成九州,在战国的《尚书·禹贡》里可以看到许多当时被记载下来的故事。当时的“扬州”可以说是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地方,它包括了如今的好多省市,其中,南京就是一座重要城市之一,也是在这个篇章里面,提到了“三江”的概念。
史记有许多部分都是将《尚书·禹贡》的内容搬了过来。里面介绍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包括边界、山川、土地、产品以及通过什么途径把产品运到中央等内容。用地理学的观念衡量,这是政区地理,体现出了一个强大的中央有效的管控庞大的疆域。这种治国的思路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也是中国文化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刘老师在讲述中还为我们举了很多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例子。同学们被他的幽默逗笑的同时,对一些比较深奥的“天命”、“五行”观念,也有了初步的理解。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精确的纪年,其实是公元前841年,在这之前所发生的很多事情,时间只能大概估算。如夏朝的建立大概是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也就是说,如果以公元为原点的话,夏朝建立的时间和我们现在生活的时间几乎是对称的,所以黄帝的时代便更要往前推。对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
在1903年,知名学者刘师培推断1903年是黄帝纪元的第四千六百一十四年,两年之后,在同盟会的民报上,将公元前2698年定位黄帝纪元的开始。
也就是说,从黄帝的时代到今天已经是四千六、七百年,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五百年、五千年都是重要的时间节点,所以我们会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由具体的考证而得来的。
讲座接近尾声处,刘勃老师特地为同学们留出了互动环节,大家都对讲座的内容充满兴趣与好奇。
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华夏文明起源于黄帝时代,而不是当时的农业革命时代?
刘老师解答到:“人类社会的进程,大概分几个阶段。首先是从猿到人,其次是农业革命,文明是第三个台阶。
早期的原始农业,并不意味着社会有复杂的组织。农业最初起源很简单,由于人类狩猎水平过高,动物消失的太快,狩猎生活过不下去。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相对辛苦的农业生活。
农业革命对于人类历史是一次非常辉煌的变革,但处于其中的人生活是不幸福的。早期农业产量低,工作很辛苦,而且意味着食物来源更单一,营养也不是那么丰富。农业革命之后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变化,人的身高变矮了。农业诞生之初也没有诞生统治阶级,也没有文字和各种发明。农业诞生是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台阶,但不足以称为文明。文明是一个更高级的阶段。”
除此之外,有同学好奇,我们常说“炎黄子孙”,但为什么在介绍华夏文明时,大家更侧重于黄帝,而不是炎帝呢?
原来神农氏的存在是相对确定的。但是在一些史书记载,如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认为这段历史不太清晰,所以也没有采用过多笔墨描写。司马迁在书中提到过炎帝,可仔细阅读原文后你会感觉,炎帝和神农氏应该是两个人。所以说,炎帝的相关信息争议会比较大。
还有同学,在听完整场讲座后,对于黄帝所代表的信念有些不解,刘勃老师耐心解答到,由于炎帝和黄帝之间发生过的一场战争,最终的结果不是一方消灭另一方,而是两方开始和平地相处。
和平共处,共存共荣这样一个原则,直到今天还是中国人特别尊奉的一脉相承的信念。可以看到在历史长河中,即使遇到一些敌人,我们也不是非要争个你死我活,更多的结局是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也是他们为我们民族精神注入的特别可贵的一点。
整场讲座下来,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结束时,现场掌声雷动,大家都陶醉在浓厚的文化气息中。
在讲座结束后,小江采访到了刘勃老师。他告诉我们,之所以为大家分享这个讲座,是因为正逢中国考古100年这个重要的时间点,而且自己被邀请参与了央视《重走古战场》系列节目等相关活动,就想借此机会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在老师看来,不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专业,平日里翻阅一些国学经典,都是对我们有利的。比如在遇到崇洋媚外和诋毁中国传统文化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有自己清醒的判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之后,便不会轻易被被一言半语“忽悠”住,也可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的看待问题,在未来才能更好的传承。
他还分享了一个比喻:见识过打雷下雨的人,不一定能做天气预报。但是至少在打雷下雨的时候,别人说这是世界末日来临,你便不会轻易相信了。
正所谓开卷有益,在国学经典中,你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还可以学习到很多人际关系的相处和处事经验。虽然有些时候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大问题,但确实有助于理顺很多生活中的小事情。
不管你是否到达讲座现场,跟着小江回顾全程后,是否心中也有许多的话想说呢?
在这个冬天,请以传统文化学习为主题,记录下你的想法与观点来与我们分享吧!
【邮件内容】 需含有如下信息
1. 姓名、院系、年级、班级
2. 手机号码
3. 投递稿件
优秀作品有机会获得土木工程学院准备的精美礼品,
期待你的来稿哦~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她沉淀于历史的长河,
又升华于现代社会。
她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
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品味国学经典,
让华夏精神在我们血液中流淌,
让民族文化支撑我们的人格脊梁。
图丨嵇子鉴
文丨张涵斐
编丨孙亚妮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