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桂梅赞》|| 时代楷模红梅精神的深情咏叹——评民族歌剧《桂梅赞》

大学 作者: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2-01-05 15:11:38

歌剧《桂梅赞》是以时代楷模云南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为原型进行创作的民族歌剧。该剧由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制演出,通过歌剧形式突出展现了张桂梅坚定执着的红梅品格、无私奉献的红烛精神、坚定信仰的红色基因,全剧经主创团队的长达1年的精心编排,最终实现了由新闻人物、文本创作跃然向舞台歌剧的立体转化,全剧分为《大山的呼唤》、《家访》、《艰难办学》、《女高女高》四幕,25首主要歌曲穿插其间使得全剧具有了十分难能可贵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歌剧《桂梅赞》取材于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教书育人那张桂梅的先进事迹,生动讲述了张桂梅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一系列的鲜活舞台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大爱无疆、红梅品格、红烛精神铸就的张桂梅精神的深刻内涵。丽江师专创作团队对该剧投入了极大的创作激情,充分挖掘音乐、表演、舞美等多元素的视听意义,综合运用各种声光电等舞台手段实现对精神信仰的崇高礼赞,为红色题材深入人心,唤起大众心灵情感共鸣提供了值得研究的范本。
从整体风格来说,这部歌剧质朴清新,生动感人。这也是张桂梅本人的人格特点魅力,舞台风格与主人公真实的作风、气质相吻合,因而让这个作品有了一种清新质朴诚恳的气息,不矫情不浮华不喧嚣,以时间顺序发展交代前因后果,娓娓道来,特别是张桂梅执著于教育信念能量,拯救农村女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追求所形成的近乎宗教般的情怀,源自个人生命经历,让人感觉到她的人生抉择是有其生命逻辑轨迹的。观众在这个节奏下跟着行进、思考、感动。也因为这份朴素的风格,作品才站得住脚,人物才可信可佩,由平凡入伟大,由日常折射崇高。
歌剧《桂梅赞》歌词情真意切,结构简约明快,凭借细腻的情感处理和突出的唱功,使观众们感受到了民族歌剧的魅力。我想,这部歌剧创造了这样的几个第一:就全国而言,是第一部以张桂梅先进事迹为主题创作的丽江原创歌剧;就云南来说,是本土文化人第一次演出民族歌剧;就丽江来说,第一次为丽江这座传奇般的城市锻造了一支能演民族歌剧的文艺后备军。这种成功是一种从无到有的突破,这种成功是里程碑式的贡献,这种成功是一种审美仪式的胜利。
从剧本创作来说,创作者把歌词诗化了,唱词歌剧化了,既根据唱腔的范式又根据音型创作形成简洁明快、旋律化的歌词,使得整部剧作动机明确。剧本秉承歌剧的思维,主线清晰,结构完整,情节紧凑,序曲到尾声共四幕戏的结构,每一场戏都设置了一个戏剧矛盾点或焦点。如第一幕贫困女生小夏救父远嫁,第二幕张桂梅家访听到小夏离世后发誓办女高,第三幕为办女高忍受世人嘲讽与病魔斗争,第四幕女高教师辞职学生退学。每一幕都为下一幕的戏形成合理铺垫,紧扣人物命运,层层推进,步步惊心直至最后高潮结局。人物形象塑造以主人公张桂梅为中心展开叙述,辅之以其他人为烘托,而且人物形象塑造避免了脸谱化,注重对人物内心情感、人性本质的挖掘。
从音乐创作来说,《桂梅赞》是一部具有浓烈时代精神色彩和鲜明地域美学特色的歌剧探索示范。音乐最合适抒发情感,含情量等于含金量。歌剧《桂梅赞》中无论是张桂梅的独唱、对唱还是咏叹调、合唱、重唱都充满了情感,符合人物身份与心情。多种演唱方式的交替使用则让歌剧音乐显得丰满立体。尤其是把张桂梅所说的那段著名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谱成歌曲合唱,让人激动满怀。还有《晨曦》这一首无伴奏合唱,全由傈僳语演唱,把华坪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融入其中,让人听后为之怦然心动。这两段音乐的处理很有特色又与整体的创作需要衔接,时代感、民族性和文化质地结合得很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女指挥和桂莲以精准灵动的指挥语汇带领合唱队将音乐层次切割分明,营造戏剧氛围,推动情节发展。整个音乐创作让观众既有亲切感又有新鲜感,亲切是因为它是民族音乐旋律的心灵体验和外化感染,这种情感渊源是中华民族的。新鲜则是它的调性、结构是国外歌剧的韵律和艺术外壳。歌剧既然是音乐的戏剧,也就无法回避戏剧表演的重要性,张桂梅的扮演者何佳对这部戏的成功有极大的帮助。民族唱法达到了歌剧的表现力,其歌唱甜美温润,具有穿透力。表演同样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何佳以其扎实的民族声乐功底,堪称完美地塑造演绎了这位有着崇高精神品德的张桂梅形象,不同幕次里出现的重要唱段展现出了扎实的演唱张力和舞台掌控力,开拓了舞台创造的表达空间,其服装造型也突出了时代烙印和地域风貌,也正因为她出色的发挥,使得观众数次泪洒现场。饰演医生与张桂梅爱人老董的张石军则展现了男高音的厚重感和力量感,有力的烘托了主人公那时那刻的情感与思想。灰色人物形象塑造有板有眼,唱词诙谐幽默,很好的表现其身份与心理,对比反讽意味强烈,同样也很好的烘托了主角。
《桂梅赞》在既定的歌剧规范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大胆地创建中国气派、云南风格、丽江特色,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作品的预设与定位具有启示性,超过了作品本身的价值,可以说,歌剧《桂梅赞》是一次关于当代民族歌剧创作的诚恳探讨与勇敢尝试。艺术如何为时代定格?这对艺术家的创作能力是一个考验。如何把响彻神州大地的张桂梅精神通过艺术展现于舞台?民族歌剧《桂梅赞》以民族性、红色信仰为创作导向的彰显,回应了时代和艺术之问。一方面,它对真人真事、英雄楷模一类题材的歌剧具有启示引导意义。另一方面它在近几年来国内民族歌剧艺术探索开辟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范例和参照。仅此两点就彰显出该作品的艺术与人文价值。
不仅如此,《桂梅赞》在创作者与观众之间建立了一种情感共唤,由远入近由浅入深地激发观众的审美情绪和艺术仪式感。《桂梅赞》带来的不仅是一次视觉震撼、听觉享受,更是一场心灵精神的洗礼,在被剧中大爱无疆、坚韧不拔、坚守信仰的张桂梅精神感动之际也带给我们对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诸多反思。

歌剧诞生于400多年前的意大利,随后在世界各国发展为绚烂丰富的综合艺术形式,歌剧事业在中国不过半个世纪的历程。虽然,中国没有经历过欧洲历史上启蒙时代、文艺复兴阶段,没有经历过人文主义的熏陶,但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底蕴,有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如何在新时代发展出新的歌剧形式,创作有中国特色的歌剧,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歌剧不仅仅是威尔第,普契尼,茶花女,图兰朵……,歌剧还是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党的女儿,沂蒙山……艺术的使命担当是用艺术精品传达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只有当艺术以审美创造切近了时代精神,才能对人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只有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对人和社会的文化影响力才能彰显。新时代之下,我们只有守正创新艺术表达方式、更新挖掘新技术应用手段,让红色信仰、红色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以更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给人民,打造文艺精品,讲好中国故事,才能让丽江云南文化精品走向全国,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能量。
民族歌剧《桂梅赞》在弘扬红色信仰、歌颂崇高方面,首演阶段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期待接下来能有进一步的挖掘和提升:如对剧目进行进一步精心细致打磨修改,大到结构的调整、舞美背景的更换,小到一句唱词的删改润色、一个舞台动作的修订。下一步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主人公的心理深层次、心灵世界、信仰根源,如艰难困境中不仅有与已故丈夫老董的心灵对白,也应有对张桂梅人格世界观产生重要影响的经典人物---江姐的情感投射刻画。某些角色一人多饰让观众感觉跳戏,可以多物色与角色协调的合适人选。另外,还可以增加局部的动态追光,增强舞台布局的层次感,还有关心帮助福利院儿童与华坪女高的社会力量也在与日俱增,抒情段落与合唱群体场面调动的有机结合也是可以进一步考虑的。

作者简介:
侯俊,丽江市教体局教科所副所长、《丽江教育》主编 、正高级教师、丽江师专客座教授、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丽江市第三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丽江市政府特邀监察员等。已出版文学专著两部、学术专著两部。


END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